2、培训不到位
半年来饭店对培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但收效并未象预期的那样好,一些问题仍然反复出现,如VIP接待问题、开重房问题、服务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的问题等,归纳来说,也是都是培训不到位的原因。
一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没有针对员工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培训与实际工作有些脱节,操作性不强,因此员工对培训不感兴趣,收效当然就不如人意了。
二是培训的方式、时间安排过于紧张。
许多培训都安排在下班时间进行,且培训时间比较长,而且培训任务很重,短时间内安排了大量的内容,根本培训、掌握不完。再加上训导师的培训工作没有很好地策划,而只是照文件读,培训方式变化太小,使员工感到枯燥无味,效果自然不好。
三是训导师自身提高较慢。
对训导师的专门培训几乎没有,训导师自己学习提高的动力也不多,这直接影响了部门的培训工作。
四是培训后的效果检查工作做得很粗糙。
很少做现场实践的检查验证,而仅从培训记录来检查,这是远远不够的。
3、激励不到位
激励不到位,使部分部门的员工工作进取心、创新的热情激发不出来,而习惯于由“上面”来推,推一点,动一点,自己推动自己的情况比较少,这从贯标文件的推行情况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激励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肯定太少,否定太多。
这是许多中层管理人员的同感,“肯定”不一定用奖金的形式来体现,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是一年来,管理人员得到肯定的时候远远少于批评和否定。否定的时候却非常多,许多工作人员因受过多的否定,心理都有些疲塌了,于是再批评时,作用只会越来越小。
特别是,有些管理人员在晨会上受到批评否定,也许一天的情绪都不好,回到部门开会或组织工作时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一日之计在于晨”,但如果每天早晨都带着不愉快的心情走向工作岗位,可想而知,一天的工作会怎样了。
虽然批评否定是应该的,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增强管理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但过于频繁的否定,特别是当众否定,毕竟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批评后的指导不多。
激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批评之后又帮助他出谋划策,指导他做好工作。目前,多数管理人员只受到批评,但到底怎样去做才能符合要求,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只能先由自己去摸索,而且摸索出来的内容自己也不能肯定。做出来以后,如果再受到否定,打击会更大,反复几次,也就疲了,工作激情很难再提起来。
三是个别一线二线部门激励政策不一致。
如前厅部、客房部,与餐饮部同属一线对客部门,但激励政策却不太一样。前厅部、客房部在饭店里,是与餐饮部同等重要的经营部门,特别是前台,从对客方面来讲,甚至比餐饮的影响还要大。但这两个部门的激励政策明显与餐饮不同。对这两个部门的激励政策也许饭店有特别的考虑,但客观地讲,至少在目前,这种激励不一致已经影响了部分员工的情绪,或者说引起了员工的误解。
三、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的原因,特提出如下改进建议,供饭店参考。
1、检查方面
①编制固定的检查计划表单。
把需要检查的目标、重点部门、程序、人员及检查的时间、频率固定下来,然后在一段时间内按检查计划严格检查。过一段时期,可以视工作情况进行调整。
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参照质检组的月检工作表,由各部门经理、主管、领班编制本部门、本岗位的检查计划表。
饭店领导的检查计划表,也可按此设计,由总办室负责操作。
②加强对工作过程的检查。
如在前面提到的客房清洁过程,在客房部的作业指导书里面写得不是非常清楚,如C-GJ-07《客房卫生、服务程序》中对抹尘工作的规定就没有写明:用几块擦布?是否分为甲乙丙丁标识清楚?每块擦布分别用来擦拭什么部位?这些规定只是在培训时由训导师口头提示,在实际操作时就出现了不统一的现象,这就需要现场检查才能发现。发现以后,如有必要,再写进文件里面固定下来。然后再培训,实施,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
对过程的检查,一线、二线部门都可以且都应该用。
具体操作方法:先确定要检查的重点部位、可能出现问题、容易出现问题、以前经常出现问题的程序或某个员工(如新员工),多方面了解准备检查的对象的情况,如文件规定、以前发生的问题、员工培训情况等,然后选择一个典型的时间,全程观察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注意每个细节,并详细记录,必要时用摄像机录制下来,作为资料,以备以后培训、研究时使用。
③总结经验,积累材料。
对典型过程、重点问题的检查都要做详细地总结分析,这些经验无论从个人来讲,还是从部门、从饭店来讲,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而且,每一个案例的检查总结分析材料,都是一篇有价值的酒店管理研究论文,适当时投放有关专业媒体发表,对饭店又是一个宣传工具。
从更长远一些来看,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成立酒店管理公司后输出管理前的非常生动的(速成)培训教材。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对管理人员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目前饭店中层管理人员的写作能力不是很高,这反映了归纳、总结、分析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借此机会,训练管理人员写作的能力,培养学者型、研究型的管理人员,提升饭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积蓄饭店持续扩张发展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