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对餐饮业有了第一份统计资料,自此以后,餐饮业发展有了清晰地轨迹。
在1952年的新中国第一次对餐饮业的统计中,全社会餐饮业销售额为14.1亿元,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8亿元的5.1%。此后,在建国 34年周年的1983年,餐饮业销售额首次突出百亿元大关,达到112.1亿元;再经过11年的发展,销售额至1994年轻松迈过千亿元门槛,达到 1201.4亿元;12年后的2006年,餐饮业更是在同比增长16.4%的基础上,销售额实现10345.5亿元。
2008年,全社会餐饮业销售额为15404亿元,金融危机之下同比增长24.7%,是1952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1092.5倍!人均餐饮消费也从2.45元上升到1160元,增长472倍。
数据显示,自1981年开始,28年来餐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3.7%持续增长至14.2%;餐饮业的增长速度从1979年至今,除1981年和1990年较低以为,始终维持在两位数的增速,创下了惊人的历史奇迹。
历经60年发展,我国的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行业,已由规模小、网点少、设施简陋、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低的小行业,发展成为规模不断扩大、增长势头持续强劲、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重要行业,对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产生了积极显著的影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服务业的重要支柱性行业,在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三、餐饮行业的历史机遇
多年来,中国餐饮业秉承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与全球同行相伴成长,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餐饮市场的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餐饮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稳步开拓。2008年,虽然我国经济形势的大环境比较困难,但全国餐饮业的零售额依然达到15404亿元,同比增长24.7%,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5.3个百分点。其在“民生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证实和巩固。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餐饮业重视程度在加大。事实上,餐饮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也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尤其自2008年起,餐饮业在产业地位和政策支持
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返回【
行业分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