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管理>>名企方略>>正文

大娘水饺升级经营(下)

玩法的创新

  像大多数白手起家的连锁企业一样,最初以还债为使命的大娘水饺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了标准,凭借向对手学习和摸索的经验,逐步培育自己复制和成长的能力。

  1996年5月,开第一家水饺店的吴国强也许只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最大的利润。3个月后,水饺店转亏为赢,给了他一个从此改变命运的机会。1998年9月,要到苏州去开店的他已经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餐饮企业,如何成功地实现连锁经营?“这个时候,我必须有标准了。我必须把产品的许多内容进行数据化。面皮的重量、饺子的大小、馅子的多少、牛肉牛心的比例等等都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当初是经验,慢慢上升为理性。一般都是我自己先做,然后才慢慢计量。”

  2003年,吴国强把探索企业标准的任务交给管理见长的杨金兔。现在任苏州地区公司总经理杨金兔“善于总结和思考”,他仔细地参考了许多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在内的企业标准,历时一年,于2004年8月,零散细碎的管理制度被汇编成380页的管理手册,涵盖营运、督察、财务、采购、仓库、设备、安全、人事薪酬、培训等九部分。每家门店经理手里都有一本管理手册,方便他们日常管理培训,随时对照。这种标准的建立,从一开始就为全国布局加入了独立思考的成分,从而获得了连锁成功的必要前提。

  作为成长迅速、规模最大的水饺连锁企业,大娘水饺在成长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的科学化。2005年,大娘水饺扩张到全国40多个城市和210家连锁店时,总部直管连锁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暴露,吴国强深感“公司大了,机器多了,不好转”。

  2005年3月,大娘水饺在南京设立地区公司,杨小林被派到南京,分管南京及周边的十几个城市,开始摸索“总部-区域——门店”结构的管理经验,这中间比以前多了一个管理层。

  2006年,大娘水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架构调整:按照盈利能力把整个市场拆成四个区域,实行了总部控制下的四个地区公司,“我们只管独立连锁店以上的人,其他由他们自己管。每个区域的总经理都要进行考核,有扣有奖。我要让每个人都有动力,让每个人都有平台。”现在,这种组织管理上的创新方式已经作用初显。常州地区的总经理分管江阴,主动提出在江阴把送餐搞起来。“也就是说,原来是我们推,很难推得动。只有把利益和工作捆绑起来,才有真正的动力。”“当然,考核的具体数字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调整,但我最起码有个蓝本。”虽然大娘水饺新的管理正处于磨合期,许多问题很难一蹴而就,吴国强仍显得颇有信心。

  在组织管理的问题上,吴国强承认,很难寻找到可供借鉴的模式。因此,“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内部搞的,不是找外部咨询公司做的”。他同时指出,目前,这个东西可以称为“土”的东西。以后肯定要用洋的东西,但必须慢慢融入大娘水饺。“如果一进来就是采取革命的手段,那也不行。”

  除此之外,大娘水饺在环境上不断提升档次,以使硬件上适应时代的发展。店面请专门的设计公司来设计,要求既是中式的,又要比较前卫的。“比如餐具是发达地区的用到不发达地区。现在的餐具比原来漂亮。因为包装会提升价值。所以,现在我们也对媒体开放。因为企业也需要包装。比如我们新开的店,统一采用青灰色的地砖。这也在增加我们大娘水饺的文化。再比如我们准备用炸麦当劳鸡腿那个设备来煮水饺,那个东西每个要8万元。”吴国强说。

  随着房租和硬件等成本投入的增加,怎样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成为摆在吴国强面前很现实的问题。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到更多的产品,吴国强在水饺、冷菜、汤三个十年来主打的产品之外,悄悄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我们做过炒饭、炒面,但这些东西还没成系统,就是市场还不大认可,就是卖的不是很好。市场认可的效益不高的,我们也不能做。”吴说,“昆山这个店,我们比较系统,推出了8个套餐饭,8个套餐面,3台收银机,1台个性化点餐,2台是即点即取。”对此,有评论分析,十年前的经商失败经历给了吴国强太多的反省和记忆,使他对激情主义常常进行“冷处理”,行动迟缓而谨慎,使得大娘水饺“求稳”超过“求变”。

  • 名企方略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