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连锁经营快速发展,并成为餐饮企业快速扩张的主要方式。
在保定市的主要中小型餐饮企业中,连锁店占据了主要部分。美食山、保定会馆、奇芳阁、金筷子、北斗星、小蜜蜂等均是以品牌连锁的形式完成了快速扩张,在短短的3-5年内有一家店迅速扩张到四、五家连锁店,而且维持了店店红火的经营态势。连锁经营不仅仅能实现餐饮企业的外延发展,而且还可以利用物流配送、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广告共享、品牌效应等有利条件,获得比单体餐饮企业更低的经营成本、更高的销售价格、更多的消费顾客、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真正实现集约化经营。 从市场的角度看,一个餐饮企业依据自己的经营特色只能吸引所在区域的一部分饮食消费顾客,而这一类顾客在其他地域也是存在的,可以说一个餐饮企业的可能目标顾客群在某一特定的、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呈现蜂窝状的点阵式分布。经验证明,对于中小餐饮企业的规模发展连锁经营应该上是最好的途径。
(八)、休闲的就餐环境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保定有一家叫“雪花餐厅”的餐馆,在餐厅内部开辟出一块露天庭院,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调。喝着啤酒,吃着美食,吹着和煦的风,不能不说,保定人越来越会吃了。 这也预示着“田园风格”的兴起,随后位于东郊的金泰花园大酒店一座建在大型室内水生植物园林中的酒店开业,重新定义了保定市高档餐饮的含义,目前以田园为主题的餐厅超过十家,以独有的自然生态特色赢得了众多顾客。如果就保定市餐馆的就餐环境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成“现代式、传统式、老宅式、官府式、田园式、家庭式”等,每一种风格都吸引了一部分人群,并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
(九)、餐饮文化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动力。
代表企业玉兰香餐饮有限公司的餐饮文化探索一直根植于古老悠久的保定文化历史中,以保定长达三百年的会馆文化为底蕴,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2003年7月在石家庄成立保定会馆裕华店,以充满古城保定特色的装修环境、以及创新的本家菜品.取得成功并很快扩张到3家店。作为以文化为特色的餐饮企业,保定会馆的装修古朴典雅,充满了文化的气息。在保定会馆各餐厅中大量运用了从民间收集的古老木雕、石雕、砖雕,让餐厅的整体氛围凝重而厚炼;巧妙点缀以印章、老照片、书法作品,又让餐厅充满灵动与文化的韵味。在灯影交错的效果下,使得餐厅殿堂环境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秀,既文且武,相互映衬。通道里,大厅中,微缩了古老保定文化的代表事件和事物,古莲花池的昔日胜景,珍贵的保定文物,明清时期保定府的繁华。而各个包房中,展现着保定古城墙的宏伟、曲阳北岳庙的恢弘、定州贡院的别致、涞源阁院寺的美韵、定州开元寺塔的挺拔、易县道德经幢的流畅、直隶印书局和老马号刻字摊的墨香,以及唐尧、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刘禹锡、关汉卿、王实甫等保定历代名人的生平轶事,还有直隶总督署的威严、李鸿章“八实八虚”的荣耀、淮军公所的典雅、王家大院的精美……咫尺餐饮殿堂,演绎了一幕幕古城历史的活剧。使人不得不惊叹古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作为企业来说,这种文化的发掘已经成为推动其快速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力量源泉。
(十)、直隶官府菜等一批保定佳肴代表冀菜走向全国。
由保定会馆开发的直隶官府菜“菜品酱香浓郁,器皿华贵大气”,与八大菜系的显著区别,不但讲究菜品色香味全,更讲究盛菜的青花瓷器皿,以及宴席文化、服饰文化,套汤文化等。2007年10月,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授予以直隶官府为主体的冀菜为中国唯一的“创新菜系奖“,这标志着冀菜继中国八大菜系之后,第一个走进了中国国家认定的菜系范畴,成为中国的第九大菜系,同时,中国饭店协会还授予保定会馆冀菜研发基地称号,鼓励以直隶官府菜为主体的冀菜能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在冀菜代表宴、冀菜代表菜、冀菜代表小吃的评选中,河北玉兰香•保定会馆饮食有限公司的鸡里蹦、李鸿章烩菜、锅包肘子,保定市慧泽园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的白蹦鱼丁,保定市老城根餐饮发展有限公司的水晶燕窝盏,保定市老城根餐饮发展有限公司的豆沙核桃包,保定市好滋味餐饮有限公司的驴肉火烧成为冀菜代表宴、冀菜代表菜、冀菜代表小吃。使保定菜走出河北走向全国。
(十一)、发挥协会作用,促进餐饮业大发展。
为了弘扬保定饮食文化,打造烹饪品牌,促进餐饮业的发展,2003年,市烹协与保定市电视台联合举办了保定市美食节,评选保定市餐饮名店4家,百姓满意店3家,消费放心店2家,餐饮诚信店1家,餐饮特色店3家,百姓最喜爱的餐饮店1家。2005年,与保定日报社联合开展保定府美食盛会活动。评选出保定会馆等10家“保定十佳餐饮店”,唐人美食山等6家餐饮行业明星店。2006年与保定电视台举办特别节目《保定食文化》,邀请餐饮业者、学者等一起畅谈保定食文化渊源,品尝保定美食,宣传保定饮食文化。
三、发展餐饮行业对我市经济的拉动作用。
保定市西倚太行山脉,东临白洋淀水乡,地处冀中平原,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的繁衍生长。区域内地形地貌比较复杂。西部山区盛产山珍和干鲜果品;白洋淀水乡水域辽阔,风景秀丽,盛产鸭、鱼、虾、蟹和驰名中外的肥鸭肝、松花蛋等土特产品;中南部地区是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粮食生产有小麦、玉米、谷子、水稻、大麦、豆类、薯类等;畜牧生产有猪、羊、牛、鸡、鸭、鹅、驴、马、骡、兔子等;水产有鱼类、虾类许多品种;果品有苹果、草莓、梨、板栗、核桃、柿子、红枣、桃、杏、葡萄、红果等;还有榛子、山杏、山桃、酸枣以及口蘑、蕨菜等山地野生产品。在2002年召开的"河北农业特产之乡"命名发布会上,保定市12个县(市)的15个特色产业榜上有名,它们是定州市——河北蔬菜之乡、河北鸭梨之乡;徐水县——河北西红柿之乡;定兴县——河北茄子之乡;望都县——河北辣椒之乡;蠡县——河北麻山药之乡;安国市——河北药材之乡;顺平县——河北苹果之乡、河北鲜桃之乡;易县——河北磨盘柿之乡;涞源县——河北食用菌之乡;唐县——河北平菇食用菌之乡;安新——河北芦苇之乡;满城县——河北草莓之乡、河北磨盘柿之乡。此外如保定春不老萝卜干,小汲店的西瓜,定州猪,徐水贡白菜,白洋淀的鲫鱼、甲鱼、青虾、鸭肝、松花蛋,阜平大枣,曲阳鸭梨,涞水红果,涞水大杏仁,涞水核桃,涞水花椒,满城雪桃,安国紫皮大蒜,
定州大葱,定州粉条,望都磨菇菌种,涿州御米,雄县红小豆等。
就蔬菜而言,由于古时保定府城关四乡水土各异,小小一座保定府,就能出产多种精品蔬菜。如西郊崔闸、郝庄的大萝卜;高庙儿、东西廉良的青萝卜翠;南大园的莴笋、苤蓝、小萝卜;城东大阳的象牙萝卜;中冉的紫萝卜、荸荠扁萝卜;东郊东高庄、西高庄的春不老;罗侯村的甘露、银条;焦庄的老窝瓜;清苑县毕庄、路庄、聂庄的柿扁秦椒;满城县佃庄的紫皮六瓣大蒜;冯庄的大白菜;金庄的小白菜;大边坨的油菜;西康古庄的圆白菜;满城黄村的菜花;清苑县吴家辛的小胡萝卜;梁庄、尚庄、马庄的疙瘩头;满城贤台的芹菜;清布、大祝泽的茴香;南大园、八里庄的芫荽;任庄、高庄、徐庄的黄瓜;徐水商庄的冬瓜;四里营的西胡芦;清苑胡指挥村的白南瓜;南大园的茄子;南大园的菜瓜等等,以及近年定州、清苑及周边地区形成的成规模的四季蔬菜种植与流通中心。
保定本地家常菜系的调味原料也十分丰富,槐茂面酱、望都辣椒等,以及保定府多有产出的小磨芝麻油、植物油、酱油、醋、料酒、芫荽、生姜等。保定市的餐饮企业大量需求,有利的带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对保定市经济发展表现出有力的拉动作用:
1、首先它是我市国民经济生活水平高低的综合反映,可以提高我市GDP的含量,增强GDP在全市所占的比重。
2、是我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高低的综合反映。
3、它可以增加税收,从而达到增加市财政收入的目的。
4、可以带动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5、可以解决城市及近郊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实现下岗失业职工及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
四、当前餐饮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阻力。
(一)、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行业管理不到位。
一是没有统一的行业发展规划和网点布局规划,餐饮行业基本处于自我调节和盲目发展的状态,网点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强,布局不尽合理。二是没有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不能形成行业自律。
(二)、内部管理及外部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全市中小餐饮企业众多,家庭作坊式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创业意识薄弱,承担市场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许多餐馆小本经营时生意周转非常好,可是一但规模扩大,就会出现管理问题,欠帐吃饭现象严重,许多企业直到最后被拖死为止,管理水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特色经营与本地特产产业链结合有待加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缓慢,管理不够科学。全市餐饮企业多为单店作坊式经营,行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企业经营方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管理手段、管理技术还没摆脱传统模式,经验型管理方式较为普遍。
(四)、市场竞争激烈,餐饮企业盈利能力弱。
由于餐饮业门槛低,餐饮网点发展过快,有的地方从总量上已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呈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保定市大部分饭店都在经营家常菜,尤其是金筷子、老槐树、小蜜蜂、惠泽园、老街坊、北斗星等一大批中档饭店,鱼香肉丝现在降到了几元一盘,而盘子越来越大,分量越来越足,竞争激烈是保定家常菜市场的现状。但谁也不愿放弃,毕竟这是主流市场,同行是冤家,在同质的条件下展开了肉搏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场的恶性竞争。
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返回【 行业分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