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员紧俏,老板们只有下乡用各种各样方法拉网招人,但结果却常常是广种薄收,由于乡下劳动力越来越少,效果好点的能招到预期人数的四五成,搞得不好的就是空跑路。
德庄人力资源部长期在乡下巡回招人,其秘诀是:横幅一定要大而醒目,企业介绍要详细,才能赢得信任。而且一定要深入基层,到最偏僻的村镇才能招到人。该企业由于每年要开十几个店,新增服务员几千人,在主城区招不齐,就只有去县城招。最开始到县城招服务员,直接在街上拉横幅,尽管开出工资600元—700元、包吃包住,前来询问的人却寥寥无几。后来一打听,才晓得很多人对企业不了解,怕受骗,不敢应聘……于是企业联合当地政府劳务办一起打出横幅招人,这样效果稍微好点,应聘的人仍然不多。
原来很多青壮年已外出打工,只有偏远乡镇的劳动力还多点,无奈之下,餐饮企业只有深入基层走乡串户,到镇上、乡上去招人。每逢乡上赶集前一天,都先到每家每户发放企业宣传资料和用工需求,遇到合适人选还要先打招呼,做动员工作。第二天赶集时,拉起横幅、摆出企业介绍、再配合广播。这样下来,一场招聘会能招到二三十个人。
奇火锅也是常年累月下乡招人,据说前几天去了一趟渝北区统景,只招到5个人。由于每趟只能招到几个服务员,人力资源部常年累月在乡下巡回跑。
餐饮企业下乡招人还摸索出来一套经验,经常到黔江、云阳、涪陵等地招人的某餐饮企业称,下乡招人前,一定要跟当地政府联系,跟村乡干部做好沟通,再由村干部去通知村上的青壮年。只有把前阵打好了,第二天才有人来应聘,才有机会招到服务员。否则,所有工作就白费了。譬如一次去云阳县招人,事先没有跟村干部沟通,竟然连一个人也没有招到。
除了企业亲自下乡拉网招人,另外就靠“人传人”在乡下拉网。家福称,针对服务员不好招,采取了留人心的方法,让服务员回家乡去动员更多的人来上班,这样铺设的网络更庞大。
据餐饮老板们称,目前“养”一个服务员成本已在1100元/月以上(工资加提成600元—700元,伙食费300元,住宿100元,还不包括过节费等)。
(记者 李琦)
“民工荒”的深层次原因是待遇低
本报讯 喊“招工难”的不只是餐饮企业,记者近日走访主城劳动力市场发现,超市、工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遭遇招工难题。
市劳动力市场人士介绍,从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情况来看,我市招聘岗位和求职人数的比例一直处于1:1上下。单纯从数量上看,并无明显的供不应求。何况最近也并无明显的劳动力外流潮。“去新疆摘棉花的,绝大部分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而外地企业平均每天发来200人的“订单”,一般很难满足,有的甚至是空手而回。
那么,为何“招工难”呼声日盛?据业内人士分析,喊“招工难”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所谓的“技工荒”,技能或素质要求高,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少;二是普通力气活需要青壮年劳力,但大多工作辛苦,待遇不高,吸引力不足。最近凸显的就属于第二种情形,即使是普工也难招。
“例如餐饮业服务员,工作时间长,又辛苦,但工资就六七百元,还要年轻女娃儿,自然不好找了”。市劳务办人士分析,需要民工的岗位多,所以民工们也可以“用脚投票”,哪里工资高待遇好,就往哪儿跑,青壮年劳动力尤其如此。由此加剧了人员的流动性,使一些单位常年处于招人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受近期物价上涨、养老金增加等因素刺激,民工们隐藏已久的改善工资待遇的愿望爆发了出来,他们强烈要求加薪,而用人单位往往不愿为此买单,由此出现了劳动力市场单方面的“招工难”现象。来自南纪门劳务市场的说法,最近用人单位就与民工陷入了“僵持”状态。
德庄人力资源部长期在乡下巡回招人,其秘诀是:横幅一定要大而醒目,企业介绍要详细,才能赢得信任。而且一定要深入基层,到最偏僻的村镇才能招到人。该企业由于每年要开十几个店,新增服务员几千人,在主城区招不齐,就只有去县城招。最开始到县城招服务员,直接在街上拉横幅,尽管开出工资600元—700元、包吃包住,前来询问的人却寥寥无几。后来一打听,才晓得很多人对企业不了解,怕受骗,不敢应聘……于是企业联合当地政府劳务办一起打出横幅招人,这样效果稍微好点,应聘的人仍然不多。
原来很多青壮年已外出打工,只有偏远乡镇的劳动力还多点,无奈之下,餐饮企业只有深入基层走乡串户,到镇上、乡上去招人。每逢乡上赶集前一天,都先到每家每户发放企业宣传资料和用工需求,遇到合适人选还要先打招呼,做动员工作。第二天赶集时,拉起横幅、摆出企业介绍、再配合广播。这样下来,一场招聘会能招到二三十个人。
奇火锅也是常年累月下乡招人,据说前几天去了一趟渝北区统景,只招到5个人。由于每趟只能招到几个服务员,人力资源部常年累月在乡下巡回跑。
餐饮企业下乡招人还摸索出来一套经验,经常到黔江、云阳、涪陵等地招人的某餐饮企业称,下乡招人前,一定要跟当地政府联系,跟村乡干部做好沟通,再由村干部去通知村上的青壮年。只有把前阵打好了,第二天才有人来应聘,才有机会招到服务员。否则,所有工作就白费了。譬如一次去云阳县招人,事先没有跟村干部沟通,竟然连一个人也没有招到。
除了企业亲自下乡拉网招人,另外就靠“人传人”在乡下拉网。家福称,针对服务员不好招,采取了留人心的方法,让服务员回家乡去动员更多的人来上班,这样铺设的网络更庞大。
据餐饮老板们称,目前“养”一个服务员成本已在1100元/月以上(工资加提成600元—700元,伙食费300元,住宿100元,还不包括过节费等)。
(记者 李琦)
“民工荒”的深层次原因是待遇低
本报讯 喊“招工难”的不只是餐饮企业,记者近日走访主城劳动力市场发现,超市、工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遭遇招工难题。
市劳动力市场人士介绍,从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情况来看,我市招聘岗位和求职人数的比例一直处于1:1上下。单纯从数量上看,并无明显的供不应求。何况最近也并无明显的劳动力外流潮。“去新疆摘棉花的,绝大部分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而外地企业平均每天发来200人的“订单”,一般很难满足,有的甚至是空手而回。
那么,为何“招工难”呼声日盛?据业内人士分析,喊“招工难”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所谓的“技工荒”,技能或素质要求高,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少;二是普通力气活需要青壮年劳力,但大多工作辛苦,待遇不高,吸引力不足。最近凸显的就属于第二种情形,即使是普工也难招。
“例如餐饮业服务员,工作时间长,又辛苦,但工资就六七百元,还要年轻女娃儿,自然不好找了”。市劳务办人士分析,需要民工的岗位多,所以民工们也可以“用脚投票”,哪里工资高待遇好,就往哪儿跑,青壮年劳动力尤其如此。由此加剧了人员的流动性,使一些单位常年处于招人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受近期物价上涨、养老金增加等因素刺激,民工们隐藏已久的改善工资待遇的愿望爆发了出来,他们强烈要求加薪,而用人单位往往不愿为此买单,由此出现了劳动力市场单方面的“招工难”现象。来自南纪门劳务市场的说法,最近用人单位就与民工陷入了“僵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