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饭店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之辩证关系分析
饭店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服务的个性化是服务的后标准化的必要准备,服务的后标准化巩固了个性化服务中听取得的成果,并为新的个性化服务开拓道路。
1 服务的个性化源于标准化,又高于标准化
要达到服务个性化的要求,首先要有很好的标准化服务作为前提和基础。个性化服务和标准化服务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个性化服务必须以标准化服务为前提和依托,前者源于后者,同时高于后者。没有规范服务的基础而去奢谈个性服务,无疑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而如果只停留和满足于规范服务,不向个性服务发展,饭店(尤其是高级饭店)的管理和质量是难于上台阶的。
2 饭店星级不同,其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侧重点不同
个性服务和标准服务,对不同级别的饭店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低星级饭店注重规范服务,打好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个性服务;高星级饭店则应侧重于强调个性服务,努力做到优质、高效,提高饭店服务质量,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 个性服务的后标准化
对于一些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的、比较成熟的个性服务,可以逐步建立适应个性服务要求的规范,即个性服务的后标准化。标准服务向个性服务发展,随着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一些比较成熟、有规则的个性化服务的内容可以纳入标准服务的范畴。这就要求对个性服务搜集整理,然后进行系统规范,使其成为饭店服务的标准之一。
在此基础上,又发掘新的个性化服务,推动饭店服务不断上新的台阶。
(1) 搜集整理饭店在接待客人时实行个人跟踪服务,将客人的爱好、饮食习惯、消费特点、甚至生活习俗、癖好都留心记录下来,作为客人的个人材料档案,当客人再次入住时就可以给予特别关照。饭店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现场管理,从一线服务中发现“个性”的典型事例,待积累到一定程度,组织各岗位的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归纳,分门别类形成文字。如饭店业中唯一荣获美国企业最高质量奖的饭店——里兹·卡尔顿饭店,其个性服务就名副其实达到了最高标准。该店回头客达24 万之众,人人都有个性档案,人人可以得到心满意足的个性服务。高水平的个性服务,还会主动激发客人的潜在要求,实现个性满足。
(2)系统规范将整理归纳后的典型事例,组织推广应用到一线工作中去,根据各岗位工作程序和要求的不同,在实践中不断对其增加、修改、完善,从而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材料,以此作为衡量和考评服务质量的一个标准。服务标准要制定准确,便于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执行。饭店服务不像其它工业产品,能够用具体的参数来测定,但必须尽量定量地描述服务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具体的要求。
(3)挖掘开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舒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饭店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所以,饭店将具有普遍性的个性化服务标准化后,要积极寻找新的个性化服务,尽可能地满足客人千变万化的需求。忠实的回头客主要是通过个性服务而非标准化服务赢得的。饭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无形性和不稳走性,由于受到服务人员的性格、情绪、服务能力和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具体服务中可能产生以下情况:不同的服务员在同一项目上为客人提供的服务质量不同;同一服务员在同一项目上为不同客人提供的服务质量不同。为确保饭店服务质量处于优质恒定状态,必须制定一套标准的服务规范。但是,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远远不能只停留在标准规范上,应该体现在更深层次的内涵上面,即个性服务。个性化服务大大丰富了优质服务的内涵,它是一门富有灵活性、创造性的高超艺术。灵活性在于不照抄照搬饭店服务的条条框框,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创造性则在于给客人的服务超过饭店服务规范中的内容。标准化服务好比是躯壳,个性化服务则是灵魂。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存在着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所以饭店一方面要严格要求服务人员执行服务标准,培养他们自觉遵循规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又要鼓励与指导他们灵活运用规范与标准,使日常操作升华为个性服务。忠于规范,又高于规范,这才构成饭店的优质服务。一家饭店如果仅有标准服务,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跻身于世界一流饭店行列的。
第四章 论饭店个性化服务的“1234”法则
现在,不少饭店提出了个性化服务口号,但停留在口头上或只作了一些皮毛,没有真正将个性化服务理念渗透到饭店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去。个性化服务的 “1234”法则,可为饭店业提供参考。
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返回【 个性化服务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