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花椒
花椒是古代烹饪里的重要作料,花椒的使用最早见于《诗。陈风。东门之??》:
“谷旦于逝,越以酸迈。视尔如J,贻我握椒。”
这首诗指出了花椒是古代祭祀神的贡饭中的香料。花椒作为作料,在我国烹调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花椒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栽种,至今除了四川菜最广泛地使用花椒以外,全国许多地方的菜肴也使用花椒,然而不同地方种植的花椒的香味和麻味差异极大,且在菜肴里放入的程度也不一样。我们可以说四川菜和河北菜都使用花椒,我们却只能说四川菜有麻味而河北菜却没有麻味。
四川地区在很早以前就以川椒(蜀椒)驰名全国(注4),三国时陆玑《毛诗草木疏》:“椒聊之实……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叶以为香。今成皋诸山间有椒谓之竹叶椒,其状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也。可著饮食中,又用蒸鸡肠最佳香。”后来,南宋贾似道后人写的《始丰稿。贾氏族谱》:“蜀多美椒,汉州解官归,携其种P之,其味辛烈不减蜀椒,至今人称汉州椒云。”这段文字说,贾似道的先祖曾在四川汉州做官,解官后将四川优质花椒种带回浙江(天台地区),后来那里所产汉州椒的香麻程度不减川产,由于蜀椒在古代的影响,我们可以推测古代江浙菜调味也是追求麻味的。从南宋吴氏的《中馈录》、清李化楠的《醒园录》、民初冲斋居士的《越乡中馈录》里,我们可以发现民国以前江浙家庭菜里一直都使用花椒作为调味香料。
然而奇怪的是,今天全国各菜系里除了川菜(和川菜的亚系--云南菜与贵州菜)以外,其他菜系的品味里,已经没有“麻”味的概念了。据研究,古代平均有四分之一的食品中都要加花椒,远大于今天中国菜谱中花椒入谱的比例,从北魏开始到唐,使用花椒的比例逐渐增大,最高的唐代达五分之二,两宋继续保持这个比例,明代稍有下降,达三分之一(注5)。以上事实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调味之一,也是“五辛”之一--花椒及其所产生的麻味,只有在今天的川菜里才被保持并被强烈地发扬。
③ 芥末
另一样四川和全国共有的调味品可能是芥末,芥末就是芥菜的果实磨成的粉末,它具有强烈的刺激味,并不属于“五辛”(注6)之一,是宋代广泛视为“辣” 味的调料,在浦江吴氏的《中馈录》里有“芥辣”的说法,《东京梦华录》里的“辣菜”应该指用芥末调味的小菜。芥菜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知,西汉《尹都尉书》是最早记载种植芥菜的书,东汉《四时月令》也讲到其栽培法,三国华佗弟子所著书《吴氏本草》第一次出现“蜀芥”的名称。《本草纲目》讲芥菜分为蜀芥(大芥菜)和小芥菜,其中,小芥菜就是雪里蕻。虽然现代川菜较少使用芥末作为辛辣调味品(注7),但根据蜀芥在全国的知名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古代川菜烹调里是用到芥末的。
除了以上调味品以外,古典川菜里还有全国其他地方菜系共同的作料,例如茱萸、大蒜、胡椒、肉桂。
④ 茱萸
茱萸有三种,即吴茱萸、 山茱萸和食茱萸。只有食茱萸才是药食兼用的本草。食茱萸有好几种名称。《礼记》称它为“?”,《广雅》又称它为“樾椒”。中药书上则称它为“?樽印保ā侗静菔耙拧罚袄弊印保ā侗静莞倌俊罚9糯拇ㄈ擞谩鞍印闯坪羲
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自古相尚的“三香”,很早就有种植。左思《蜀都赋》曾描述过蜀中“其圃则有Xm茱萸……众献而储。”作为香辛调料,古典川菜有下列用法:
一是将食茱萸果实煎熬成膏状,做牛羊猪肉菜的调味料。《礼记?内则》言“三牲用?”,注疏解释说:“今蜀郡作之。九月九日,取茱萸折其枝,连其实,广长四五寸。一升实可和十升膏,名为?也。” 一是用整粒做羹G的调味料。宋祁《益部方物略记》言“蜀人每进羹G以一二粒投之,少顷香满盂盏”。宋祁还说“作为膏尤良”,称赞“绿实若萸,味辛香?。投粒羹G,椒桂匹敌”,竟可以与花椒、桂子相匹敌。 一是做酒的味料。北宋赵?《成都古今记》载:“蜀人每进酒,辄以艾子一粒投之,少顷香满盂盏。”
至明中叶时,食茱萸已成为四川食物中广泛使用的调味品。《本草纲目》记,食茱萸“味辛而苦,土人(此处‘土人’指四川湖北一带)八月采,捣滤取汁,入石灰搅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
从上述所引史料可见,食茱萸也是古典川菜继承春秋烹饪作料的重要例子,而且当食茱萸在全国其他菜肴制作里已经绝迹的时候,古典川菜仍然坚持食茱萸的使用,一直到明末清初以后,食茱萸才在以移民为主体的当时四川居民的烹饪调味里消失了。两百年以后,到了清咸丰同治时期,另一种后起的辛香作料辣椒才重新接过食茱萸的班,有趣的是,食茱萸的辛辣味略似辣椒。
⑤ 大蒜
不用说,大蒜是现代中国烹饪里最重要的作料之一,它最广泛地被用在北方饮食调味里,却在华东烹调里较少使用。相传大蒜是在汉代,由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陕西关中地区,以后遍及全国。东汉章帝时,李恂任兖州刺史,将蒜种带到住所种植,后又分赠下属、家眷,从而相传相种,渐渐地从兖州发展至周围各郡、县,成为齐鲁菜的重要作料。以后,大蒜成了“五辛”之一(注6),估计也是古典川菜的辛香调味品之一。今天,川菜的凉拌菜里大蒜仍然扮演了麻辣以外最重要的角色,这是与江浙菜显著不同的地方之一,从这里我们看到现代川菜受到北方菜系的深刻影响。
⑥ 胡椒
胡椒早在北魏时候就被中国知道,那是西域一种对羊肉加工的作料之一(注8)。胡椒变成中国烹饪调味的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宋代,元马可?波罗谈到杭州的市集异常繁荣,仅仅胡椒一项,每天就销售44担(注9)。我们不清楚两宋时候的川菜里是否出现过胡椒。
肉桂,肉桂主要产地在两广、福建、云南,肉桂在春秋烹饪里已经出现。宋祁《益部方物略记》透露了早在北宋时期,肉桂已出现在四川烹饪里。
⑦ 其他
八角、豆蔻(草果),在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草木》里谈到广西出产的情况,现代川菜里也使用,不清楚古典川菜里是否使用过。橘皮、乌梅(白梅)在《齐民要术》里屡次出现,前者现在仍然在中国烹调,包括四川烹调里出现,后者现已不用。
除了上述调味作料以外,还有两种重要的食物半成品:酸菜和豆豉以及调料酱或醋在古典川菜调味里有影响,它们至今在现代川菜里还是重要的原料和菜肴。
⑧ {
春秋时期和更早,中国烹饪里就有“{”的说法(注10),{就是泡菜,或酸菜。《齐民要术》引《食经》介绍蜀人的腌酸瓜,称赞其味“美好”(注 11)。又有“芥{”,就是用芥菜做的酸菜。用芥菜制作酸菜的历史可能远到秦汉以前,至今四川泡菜的主要原料之一还是蜀芥(注11)。最早为其他地区所知的四川特产蔬菜,还是这个蜀芥,蜀芥在南北各地都有栽种,但只有四川产的蜀芥质量为上乘。今天,全国各地都有酸菜,一般说来,这些酸菜的种类都很有限,例如东北用大白菜(古代叫做“菘”)做的酸菜,其他地方用芥菜、罗卜、芜青(大头菜)做酸菜,且制作工艺都很简单,只有四川发扬光大了春秋战国烹饪里的制 {工艺,对多种蔬菜进行复杂的酸菜制作,因此,川菜在这方面,发展了古代中原地区的传统烹饪技术。
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返回【 川菜文化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