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问答 | 网站投稿 | 会员注册 | 会员中心 | 繁体中文

www.canyin168.com-职业餐饮网

您现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厨师>>菜系创新>>菜系动态>>正文内容

北京菜缘何进不了八大菜系

作者:王笑燕 来源:职业餐饮网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北京菜因过于庞杂无法自成一系

很多人都知道“吃在北京”,这并不

是说北京本土饮食有多么好,主要是因为北京是个移民城市,各地甚至各国美食都集中在北京。相反,北京的本土饮食文化并不发达。

中国菜肴素有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说。四大风味是:鲁、川、粤、淮扬。八大菜系一般是指:山东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和福建菜,其中并无北京菜。

有人将北京菜列入了“八大菜系”中,这只是一家之言。要形成菜系,首先要和自己的本土文化相吻合,另外在品种、规模、制作方法、食用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东西,形成系统了才是菜系。但是北京菜并没有上述特点。北京菜品种复杂多元,兼容并蓄八方风味,难于归类。

北京也有自己引以为豪的菜:涮羊肉、北京烤鸭。但仅以这两个菜不能形成菜系,而且就其本身来讲,涮羊肉源于蒙族,到近代是回族做到了极致。而北京烤鸭最早是河北人在做,后来是山东人把烤鸭做成系统。

北京本土文化欠缺,包括饮食文化,都是由全国各地汇集的。但北京人有兼容并蓄的态度,很容纳外地人过来发展,其中合适的部分就生根发芽,不合适的就可能退出了历史舞台。

北京人吃饭赶时髦出于某些政治原因

北京人追求食品时尚的特点特别突出,这个时期就想吃这个,那个时候就吃那个,所以吃饭特别喜欢扎堆:羊蝎子、小龙虾、香辣蟹、掉渣烧饼、麻辣烫、重庆火锅、韩国烧烤、日本料理……呼啦啦“一阵风”。这并不是因为北京人爱“吃”,而是完全是出于社会上的、政治上的、文化上的原因,是追时髦。

山东人在北京曾经占有很高地位。老北京1/3的商业是由山东人控制的。鲁菜之所以能在北京站稳脚跟和康熙、乾隆几次南巡有关。皇帝喜欢吃咸的,而纯南方菜却以甜为主。只有到了山东,皇帝觉得鲁菜甜咸适中,于是就带到了北京。一方面山东菜本身和北京的饮食的习惯相吻合,另外这里还有赶时髦的意味。他们觉得皇帝都喜欢吃,所以也要吃。这样鲁菜在北京占据了相当的地位。

淮扬菜的兴起情况也类似。北洋政府时期,部长、署长、国会议员来自江浙的比较多,还有各个大学的教授好多也是来自江浙,他们要吃自己的家乡菜,这样淮扬菜就形成了态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长安街,西单附近至少有十二家饭店,叫“长安十二春”,都经营淮扬菜。它是介于鲁菜和真正的南方菜之间的菜,在北京风行了二三十年。

北京人吃西餐也是如此。西餐在北京的出现和德龄(驻法公使裕庚之女、慈禧太后的高级宫女)有关,她是法国和中国的混血儿,从国外回来后把西餐介绍给慈禧。北京的第一家西餐馆出现在动物园的畅观楼。当时慈禧和光绪到颐和园去避暑,中间休息的第一站就是到那去吃西餐,北京人就跟着学。但是北京人吃西餐的规模不算大,没有上海、天津那么大的气候。

解放后西餐又有所抬头,当时的西餐就是俄式的餐饮,比较突出的就是莫斯科餐厅。那时北京人尤其是年轻人把到“老莫”吃饭当做是种荣耀,吃是次要的,炫耀自己的身份和时髦才是主要的。

近十几年前广东菜卷土重来,也和当时提倡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有关。老鼠、猫、蛇这些广东人都认为是美味,实际上北京人是不爱吃这些东西的。但是一说时髦,年轻人就跟着吃。

北京人喜欢追求文化和名人

饮食要发达必然要培养一些美食家,北京话叫“吃主儿”,这和饭桶不是一个概念。美食家不光吃东西,还营造美食的范围,发扬传统。美食家能把各种菜肴的最丰富的文化内涵给挖掘出来。历朝历代有好多的文人、学者就是美食家,有了美食家,中国就有了名人菜。清代开始一些美食家造就了一大批的名人菜:曾鱼(曾国藩)、马先生汤、胡适之鱼等。

现在《红楼梦》又开始升温,不知道红楼菜是不是又要出笼。上世纪80年代演《红楼梦》时就推出过红楼菜,1986年还举行过新闻发布会,周汝昌等红学家都到场了。但是真正的红楼菜是什么样的,只有文字记录,完全是靠后人的想象,这也是受文化的驱使。(据《北京科技报》王笑燕/文)

菜系动态|菜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