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水饺皇后臧健和逝世,曾在湾仔码头摆摊卖水饺为生

2月11日,香港媒体文汇网等媒体报道,香港知名水饺品牌湾仔码头品牌创办人、“水饺皇后”臧建和逝世,享年73岁。

据新华社此前文章,1977年,当年32岁的臧健和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由内地前往泰国寻亲途中,因为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自小爱吃水饺的臧健和其后自制一辆木头推车,在湾仔码头做小贩摆卖水饺,以维持生计,80年代中期,“湾仔码头”已发展成为港人家喻户晓的品牌。1995年,以臧键和故事为原型创作的20集电视剧《水饺皇后》在香港播出。

1977年,32岁的青岛姑娘臧健和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在去泰国寻亲的途中,因为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

当时香港还没开通地铁,人们主要通过坐船往返维港两岸。于是,“打从娘胎里就喜欢吃饺子”的臧健和,自制了一辆木头推车,忐忑地在湾仔码头摆起了水饺摊。

一段传奇故事就此展开。从小摊贩到建立小工厂、再到占据超市冷柜速冻水饺的大半江山……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湾仔码头”已发展成为港人家喻户晓的品牌。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她周围不少生意伙伴和朋友都选择了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欧洲,但是臧健和却从未想过要离开。被问到为何如此坚定,直爽的臧健和朗声笑道:“吃饺子的人在中国,我不走!”

在她看来,饺子是属于全世界华人的文化符号。对中国人来说,过年一定要吃饺子,当踏入午夜12时,形状像元宝的饺子在滚水中滚起的样子,象征着来年财源滚滚,合家团圆。

她说,回归前不少人对香港前途感到担心。但是回归以来20年的实践说明,香港经济依然很自由,社会也一直保持繁荣稳定,大家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之前移民的朋友,近些年也大多选择回流到香港。

臧健和的两个女儿,在出国留学毕业后,也纷纷选择了回到香港工作生活。大女儿帮她打理“湾仔码头”的生意,小女儿则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

由于不懂粤语,臧姑娘便开始在香港寻找不需要太多交流的工作,洗碗、擦车、私人护理,这位弱女子几乎尝遍了所有香港底层职业。

如果不是一次几乎让她瘫痪的事故,也许臧姑娘就会在底层做上一辈子。那时她在一家酒楼做杂工,不幸被撞伤而导致腰骨断裂。狠心的老板不但不承认她是工伤,还无情地把她给辞退了。臧姑娘毅然向法院提出了起诉并获得了胜诉。可是,这个好强的山东姑娘硬是拒绝酒楼老板理应赔偿的3万元钱,只要了她应得的工资4500元。后来,臧姑娘又拒绝了香港社会福利署的帮助。因为,她不想做这个社会的包袱。

1985年,经过几年小贩生涯的积累,臧姑娘终于开了第一间水饺工厂,随着水饺打入香港日资百货超市,他又相继开办了3家饺子厂或前铺后厂。在香港回归前夕,正当许多人移民海外的时候,臧姑娘却在悄悄地筹建她的第一个现代化大型工厂。终于在1996年,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臧姑娘斥巨资建造的1200平方米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厂房耸立香港。这也使“湾仔码头”实现了质的飞跃。

如果说和日资百货的合作使湾仔码头由小贩变成小工厂的话,那么,他们和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的合作,则使湾仔码头水饺的生产完成了向现代化工厂的突破性转折。

1996年,已经在香港小有名气的臧姑娘接到了无数公司的合作邀请,但都被谢绝了。但是,有一家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却是非常地执着,三顾茅庐把臧请到美国去考察。“看着美国食品公司那些先进的设备,那种有条不紊的管理,我还没有离开人家的工厂就答应和他们合作了。”臧姑娘回忆起这段故事。

1997年,湾仔码头与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正式合资。从此,借助美国通用磨坊的强大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湾仔码头走出了香港,开始全面走进中国内地这个广阔的市场。

1998年,臧姑娘与美国Pillsbury食品公司又合资1000万美元在上海浦东建立的工厂正式投入生产,“湾仔码头”水饺正式全面打入内地市场。接着经过改扩建的广州工厂也正式投产。臧姑娘透露,尽管占据了北京20%至25%冷冻产品的市场份额,但湾仔码头在北京还没有生产基地。她表示:“北京建厂的基地早已在选择当中,不出明年,一个新的生产基地将在北京建成。”

随着几大生产基地的建成,如今湾仔码头水饺占据了华南市场冷冻食品半壁江山,湾仔码头的产量将进一步提高,明年将率先对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个需求强劲的国家出口,届时,湾仔码头终于开始走向世界。

据说,目前湾仔码头年销售额都超过了60亿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