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全球最大中式快餐,年入200亿,却永不在中国开店!

编者按

近日,美国一著名美食家吐槽美国一知名美式中餐连锁品牌菜品不正宗、太难吃。

那区域餐饮品牌要走向全国,甚至走向全球,是否该坚持口味正宗?

这是每个做连锁餐企都面临的抉择。

而有一个中式快餐品牌,深耕美国30多年、在全球开了2000+门店、年入31亿美元(212亿人民币)、23000多名员工,它的发展经历或许能给予一些启示。

它叫熊猫餐厅(Panda Express),开遍了美国47个州,目前还以几乎每周三家新店速度扩张,远远超过本土快餐巨头汉堡王的开店速度!

那这个风靡全球的中式快餐巨头火爆的奥秘是什么呢?

 

1

第一家店差点关门

靠“讨好”顾客扭转

1947年,熊猫餐厅的创始人程正昌出生在江苏扬州的一个厨师世家。他的父亲程明才烧得一手很好的淮扬菜,还曾给蒋介石掌勺。

1973年,程正昌举家移民到美国加州的帕萨迪纳市。为了能在美国站稳脚跟,养活一大家子人,程正昌和父亲商量再三,在当地开起了一家名叫“聚丰园”的中餐馆。

40多年前开业时一个顾客都没有

这第一家店的生意一度十分惨淡。程正昌清楚地记得,开业第一个月“聚丰园”的营业额只有一万两千美元,除去餐馆经营成本,几乎所剩无几。

生意最糟糕的时候,餐馆从早上到晚上八点钟,居然连一位顾客都没有。这一切,让程正昌开始反思中餐馆的传统经营方式。

以前的中餐馆,赚的大部分还是中国人的钱,老外一般不去,但在国外的中国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大多数的中餐馆生意都不是很好。

开中餐馆挣外国人的钱

所以要想生意好必须要俘获外国人,程正昌将中华文化的“以人为本”用在了菜品上,此后一有外国人来店吃饭他就会对人下菜,在口味上做一些本土化的调整。

但这远远不够,他家的餐厅不仅做得好吃,还要俘获顾客的心,程正昌又将“以人为本”植入到服务中,营造出中餐馆独有的那一股浓浓的人情味。

有10个人来吃饭,我会帮他们点好菜,一个人5块钱,就能弄得非常丰盛。有时菜上去以后,他们吃得精光。我也不问,就再加两个菜,他们会很惊喜。

当前来光顾的客人因为餐馆暂时没有座位去了别家餐厅,程正昌会一直追到停车场向客人道歉;

如果遇到多人聚餐的情况,程正昌会按人头酌情收取餐费,然后“自由发挥”

如果在街上碰面,彼此还会打个招呼……

靠“讨好”顾客稳住脚跟

带着独有“讨好”的人情味差异,渐渐地很多老顾客和程正昌成为了朋友,不止华裔,其中还有很多的本地美国人;

他说后来,一些30年前的客人,在马路上碰到,他都能叫得出名字。而这种理念也融入到了后来熊猫餐厅的企业文化中,成为了餐厅员工人人熟记的第一条守则——“People First”。

慢慢地,人情味带来的朋友又转化成了口碑,聚丰园一改颓势,生意开始天天爆满,依靠“讨好”顾客,程正昌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这引起了附近新开的一家购物中心开发商的注意。1983年,程正昌应邀入驻购物中心,正式开启了传奇。因为当时美国正兴起喜爱大熊猫热潮,程正昌将店名改成了“熊猫快餐”。

2

靠“不正宗”爆卖

卖得好的就是正宗

谁说中餐就一定是按中国人的口味来?为何不能做一家只做外国人生意的中餐厅。

程正昌在做“聚丰园”就知道,在美国要想真正的赚钱,必须要做美国中餐厅!之前只是小的尝试,这次做熊猫餐厅,他对“中餐”的口味,做出了彻底的改变!

这就造成了后来在美国,熊猫餐厅有多受外国人欢迎,就有多不受中国留学生的喜欢的奇葩景象,在中国人看来,熊猫快餐根本就是“不正宗”的。

对此,创始人程正昌的回答是:什么是“正宗”?卖得好就是正宗!卖不好就不正宗!在全球做快餐连锁,一定要本土化,不然只能等死!

本土化不能浮于表面,要从底层思维上做改变。就像我们学英语一样,如果还是按照中文的规则来,硬套英语单词,最终就是不伦不类的中式英语。

相较于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仅仅是把炸鸡放到米饭上,熊猫快餐的本土化更深入!

口味本土化

经过考察,程正昌发现,和传统中餐的风味相比,美国人更喜欢“酸甜中略带一点辣”的独特口味。

所以程正昌要求熊猫快餐在调味阶段按外国人的口味来。

菜品精简,打造爆款

另外他们还发现“美国人在吃饭时比较简单,喜欢吃鸡肉,但种类不必多,有几样菜就已经很满足。”

所以程正昌放弃了聚丰园原本丰富多样的菜色,每个店只有20道左右的菜式,并推出了主打爆款“陈皮鸡”、“宫保鸡丁”,这两道菜已经长盛不衰几十年了,陈皮鸡占到了营业额的30%,宫保鸡丁也因熊猫餐厅变成了全世界都知道的中餐代表菜。

宫保鸡丁成中餐代表菜

中西结合,创新餐具

既然是中餐,还是不可忘本,虽然口味做了调整,但中国传统的中国烹饪手法熊猫餐厅坚持延用。这种中西结合的有趣碰撞,不仅体现在菜品上,还体现在更多的细节上。

比如,因为外国人不怎么会用筷子,熊猫餐厅还创新的将叉与筷结合做出了这样独特的餐具...

3

靠“叛变”中餐

成就中餐界的麦当劳

程正昌在开第一家熊猫快餐,就立下豪言:“我们要做中餐馆的麦当劳!”

想要做中餐馆的麦当劳,“不正宗”的口味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解决两大问题:如何让美国人更好更快的接受中餐?如何快速的复制“成功”的店铺?

打开市场:“免费吃”让美国人爱上中餐

在80年代初期,美国人一般是不会吃中餐的,不吃不是因为不好吃,很大的原因是饮食文化的差异。

人们对不了解的东西都会抱以怀疑的态度,熊猫快餐想要打开市场,必须要让这些习惯了吃汉堡炸鸡的美国人了解接受米饭、炒菜。

因此程正昌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将菜品透明化

每道菜都标明其原料、烹饪方法、调味品等,让食客一目了然,让中餐里虚无的“意境”全部“现实化”,让美国人能够快速全面的了解中餐,降低认知成本。

第二件事,建立“试吃机制”

每位顾客在购买前都有试吃所有菜品的权利(即使尝遍了所有菜品吃饱了再走也没关系),降低美国人尝试中餐的行动成本;

“试吃创意”一直沿用至今,帮助熊猫餐厅度过了最艰难的品牌建立期。

标准化让外国小哥都能炒中国菜

中餐想要做成快餐连锁,先天就有屏障。西餐的食谱讲究精确,做快餐连锁的标准化水到渠成;但中餐讲究的是厨师的“感觉”,全靠火候和技术,要让一百家店和一家店的味道一样好,至少需要一百位厨艺精湛的大厨,太难了!

熊猫快餐是如何做到的?

逼大厨把做菜程序量化

熊猫快餐从一开始就摒弃了中餐依靠主厨经验的菜品研发方式,更多研究其中的底层规则,除了精准的定量,还会研究中餐中影响食物口感味道的关键变量。

在将中餐标准化的过程中,程正昌的妻子蒋佩琪的系统要求甚至惹恼了大厨。

传说,蒋佩琪曾经将大厨们关在厨房里,要求他们定出熊猫快餐所涉及的全部标准,比如制作一份最受欢迎的陈皮鸡需要多少克鸡肉、多少克酱料、多少克油、多少克汤汁

因为熊猫餐厅是坚持现场明火炒菜的,标准化又遇上另一个问题,就算已经标准化但还是需要一定经验的厨师才行,美国哪里找这么多中国厨师?

超前采用中央厨房统一配送

为此熊猫快餐超前的采取了“中央厨房”解决;将前期所有菜品的原料加工都交由供应商预先完成,再由配送到各家分店,而调料都按标准化的配方事先备好,装在固定的桶内,送到店中让厨师们随用随取。

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厨师,也可以炒出达标的“中餐”,所以在熊猫餐厅,你经常会看到外国小哥为你炒菜的奇葩景象。

20年前就有大数据思维:研发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

创业初期,程正昌就会时常来到餐厅亲自询问客人的感受,根据反馈调整菜品,熊猫餐饮每个店只有20道左右的菜式,每月会创新两个品种,特色品种全年保留,菜品不断迭代,这是大数据最原始的应用。

但是随着分店越开越多,熊猫餐厅需要更高效的管理系统。

还好程正昌有电子工程学博士的妻子蒋佩琪,蒋佩琪为熊猫餐厅定制了叫“熊猫自动工作站”的后台管理系统,还申请了美国国家专利。

“熊猫餐厅”成了美国最早使用电脑管理的餐厅之一,也是唯一使用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中餐厅。

可别小瞧这套系统,有了它,不仅日常点餐更简单,而且不同分店之间还可以互相分享信息。甚至可以超前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调配菜品,预估当天的销售额和浪费量,并自动匹配订货需求。

有了这套系统,一个刚刚入职的实习生在两个月之内就可以独自打理一家门店!

可以说,这套系统是熊猫餐厅能够快速扩展的秘密武器,大数据辅助运营,要知道那可是20年前啊!

4

只做给外国人吃

永不在中国开店

全球疯狂扩张,却宣称永不在中国开店!

从1983年在美国加州开设第一家门店,经过30多年不断的努力,如今熊猫快餐在全球的门店数已经突破2000家,员工超过3万名。

但它就是不来中国,程正昌态度明确:“中国不需要熊猫快餐,那里的竞争也太过激烈,我们是做给外国人吃的。”

小 结

本土化、标准化、数据化...虽然熊猫餐厅已经将“中餐”叛变得面目全非。

有时候我们不要被惯性思维所局限,这世界没有“一定的正宗”,有时候转个身,换一个方向,便是海阔天空。

正如蒋佩琪所说,“我们不把自己局限在‘中式快餐’这个概念中,我们想要达到的是成功的快餐集团。麦当劳里不也有华人服务员么?”

什么是正宗?卖得好的才是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