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饭局潜规则:社交饭局,办事求人

社交饭局,办事求人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摆脱不了这一现状的中国人,只要办事,先想到有没有关系。违章开车牌照被扣,先问亲戚朋友交管局有无熟人,然后再拉出来吃饭。

几乎可以说只要需要求人,便都可以饭局开场。单位的饭局,同事之间,是为了互相照顾工作,上级请下级,为了维持稳定,鼓舞士气,收买人心。下级请上级,为了升职、涨工资、部门调动,甚至单纯为了说错某句话而道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现在,被称为象牙塔的学校,亦有社交饭局的渗入。考试不及格、被记迟到旷课次数过多、夜不归宿被捉等等,只要犯了事就得拜托和老师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把老师请过来,摆上一桌,请客了事。

也有想竞争团委干部之类的同学请客拉选票,或是男人追女生的“相亲饭局”,有些漂亮女生是每个星期都专门等着有人来请客打牙祭的,吃完就抬屁股走人,甚至连请客的人什么模样事后都不记得。

社交饭局以男性为多,女性更喜欢快餐和小吃,“所以,懂美食的人中男性更多”。“政府间的饭局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下级请上级,或者政府官员吃别人。企业间拉关系的饭局很多,也吃的奢侈,富豪摆出的高档饭局,基本都是公关性质的。一般的公司也都将招待费作为普遍的正常开支。”袁岳说。

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字显示,2005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06亿元,同比增长16.8%,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13.9%。

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解释说,8806亿的营业额,这数字是1978年的108倍。连续15年都实现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餐饮业增长率一直位居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之首。这说明居民收入水平在增长,社会的服务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的人喜欢在外吃饭而不是在家。

中国烹饪协会提供的数字还显示,在陕西、四川、广东等地,餐饮业已经成为该地的支柱型产业。全国目前有各类餐厅400多万家,从业人员多达2000万人。

边疆认为,改革开放初期,饭局多是商务饭局,如今则以大众消费为主体,多数是家庭及朋友聚会,这说明人们的消费观念也起了很大变化。

沈宏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中国的饭局名目很多,有商务的联谊的死人的生孩子的,每个饭局都有其功能,并且各地之间差异很大。”

初来北京工作的记者陈磊说,广州上海北京的饭局各有特色。上海的请客吃饭,朋友聚会公司联谊的较多,不像北京,凡是在大馆子吃饭的,都是有背后交易的。从习惯上说,北京还是一个人情社会,而在广州,因为比较崇尚个人努力,办事的饭局就较少。

一食客则豪爽地回答:“在俺们东北,上来先喝酒,饭局好不好那要看酒好不好,喝多了喝醉了那才是最佳境界。而且都是白酒。”

组织一个饭局,必定先要想好要邀请的人选,被邀请者也都很关心你还邀请了谁,估算自己在邀请者心中的位置。其中有没有和自己有过节的,有没有和自己很投缘的,以决定去或不去。而这些事情,几乎都是在一瞬间就考虑完的。

“饭局在中国人的交往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中国的公、私观念不像西方人那样清楚。西方人如果在办事过程中相互欣赏,也会约吃饭,但对于他们吃饭只是办事的成果。而在中国,吃饭却是办事的工具。”袁岳分析说。

与此同时,袁岳也注意到,将饭局作为商品时,因为处于较低阶层的请客者因购买力的局限,往往会采用低成本社交,所以,他们的社交饭局档次也较低。处于较高层次的被请者因为经常参加各类饭局,因而更加关心饭局的特色,而非档次。

饭局作为一种工具,必然有一些一般工具所具有的共性及使用规则,并且不同的饭局规则也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老同学之间的聚会,一般男人是不能带着现任女朋友去赴会的,同行业之间的饭局上是不能谈论自己单位或询问别人单位的内部机密的,企业之间谈判的饭局上是不能带着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去赴宴的……

南京真知味饭店的老板沈加林笑着说,“决定饭局的档次不是请客者的阶层,而是所要托付之事的轻重。越重要的事情,饭局档次也就越高。而非功利性的朋友聚餐,反而会选择小馆子,更加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