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行业监管>>正文

厦门餐饮用油引重视:两家问题油企停产待查

 用3勺“老油”勾兑1勺“新油”,重新灌装成品牌油。昨日,晨报曝光了禾山路两家食品油灌装企业的“秘密”,引起各方关注(详见晨报3月12日A2版-A3版)。【厦门餐饮用油触目惊心:3勺“黑油”勾兑1勺新油】

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封存了企业的灌装机器和成品。

    昨日上午,湖里区食品安全办公室、质监、工商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对曝光的企业进行走访,责令两家企业暂停生产,接受进一步两调查。

  企业设备被封存

  昨日8时,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别对“泓达工业有限公司”和“鑫隆山粮油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检查的情况。

  经检查,两家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都在有效期内。“泓达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流程相对规范,质监部门要求企业先暂停生产,封存灌装设备和成品,并抽样送检。

  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鑫隆山粮油有限公司”存在较多问题。质监部门到达现场看到,“鑫隆山粮油有限公司”车间生产操作不规范,卫生防护设施没有做到位,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更衣、洗手消毒就开始灌装,整个车间待灌装油桶、标签等摆放杂乱。不仅如此,有些油桶没有清洗干净就直接进入到灌装流程。针对此情况,质监部门已责令其停止生产,封存灌装设备和成品,并抽样送检。

  本报昨日报道中提到,“鑫隆山粮油有限公司”的员工透露油存在勾兑现象。质监部门到现场检查时,该公司也不能说清残余的油该如何处置。“回收油”是否被重新使用,质监部门将进一步调查取证。

  “鑫隆山”存在欺诈嫌疑

  昨日,厦门市工商管理行政执法局、湖里区工商管理行政执法局禾山工商所也对这两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禾山工商所所长郭连松介绍,从调查来看,两家企业的商标都有商标注册证,并没有盗用他人商标,但“鑫隆山”的标识存在问题,存在欺诈嫌疑。

  工商部门对“鑫隆山粮油有限公司”油的来源进行调查,其棕榈油供应商在杏林,大豆油的供应商在同安。工商部门赶往杏林和同安调查了解到,棕榈油来源于马来西亚,大豆油来源于美国,这两种原油进口后,分别在杏林和同安再加工,然后运到了“鑫隆山”封装。

  “它的标识写‘生产地:马来西亚’是不允许的,应该写来自杏林某家公司,原油来源可写马来西亚。”郭连松说,这存在欺诈嫌疑,工商部门已经责令其整改。

  此外,“泓达工业有限公司”的注册信息存在问题,其经营场所注册在思明,生产加工点又设在湖里。商事改革后,按照要求,该公司需要额外办理《分支机构许可证》。目前,工商部门对该公司开具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在5个工作日内到工商部门办理相关证件。

  湖里区食安办昨日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事后将积极收集工商部门和质监部门的调查结果,及时上报。

  企业说法

  鑫隆山粮油有限公司:回收油是自己吃掉的
  昨日中午,记者再一次来到“鑫隆山粮油有限公司”,见到了该公司负责人,当时该公司已经暂停生产。

  “你们一句话害死我们了,你说说看是谁跟你们说我们三勺黑油勾兑一勺新油的?”“鑫隆山粮油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女士让记者提供相关证据,并称有些员工对老板不满,随便乱说。记者随即提供了录音证据。

  李女士说,他们从来没有昧着良心做事,这些油都是百分百干净的油。另外一名员工介绍,他们的桶有个弧形,桶回收后会有一部分残余的油倒不出来,他们都要把油吸出来后再进行灌装。

  记者问:“当时我们在现场看到桶里装的油是什么?”李女士说:“桶里的油是回收的,但这些油都是我们工人自己吃的,工人都不够分。”

  记者再次跟李女士确认:“残余回收的油是否是自己吃了?”再一次得到了李女士肯定的回答。她称,她吃了好几十年,一点事情都没有,很健康。

  “跟你们说,大豆油是最好的油,棕榈油也很好,我跟谁都这么说。”李女士补充说。

  泓达工业有限公司:不愿意多说什么
  记者又来到了泓达工业有限公司,仓库内已不见原先库存的油了,几名工人正在清洗回收的塑料桶。记者询问为何相同品牌的油颜色深浅不一,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说,油送过来时有些偏红有些偏白。旁边立马有人用闽南语制止,让其不要多说。

  另外,该公司一名员工告诉记者,他们回收的桶要进行清洗,盖子上有油,他们就把盖子泡在碱水里,之后再用清水洗,“所以你们看到的是白白的一层”。

  记者询问塑料桶多久更换一次,该公司员工说:“等到破损或清洗不干净的时候就换了。”

  不一会儿,该公司的负责人出来了,他表示不愿意跟记者过多地说什么。“如果质检问我我会说,你们我没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