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行业监管>>正文

餐饮不收"三费"有点难 规范管理是关键

    餐饮企业设置最低消费、包间费等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日,有消息称,商务部拟出台《餐饮业管理办法》,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将对餐饮企业收取包间费和设置包间最低消费额等做法作出规定。

重庆餐饮业的“三费”(最低消费、包间费、自带酒水服务费)收费现状如何?市民、企业、行业协会及主管部门对“三费”持何态度?在规范“三费”的过程中,又遭遇哪些瓶颈?对此,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餐饮企业:“三费”有理

“一般包间加收10%的包房费,自带白酒收取50元一瓶的服务费。”

“包房费分68元、88元两个标准,自带酒类开瓶费每瓶30元。”

……

4月17日,记者走访市内10多家中高档酒楼发现,要求最低消费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收取包间费和酒水服务费则非常普遍,而且现在多数酒楼是将两者合称为包间服务费。

“设置包间服务费,更重要的是满足多元化产品供应和客户需求。”礼宴天下总裁郭洪波介绍,该酒楼每个包房内都配有高档次的沙发、茶几、电视等,而且每个包房配备了2名固定的服务生。“无论是硬件成本和软件成本都要比大厅高,收取包房费是应该的,消费者应该有为服务买单的意识。”

另一家本地酒楼负责人坦言,设置包房费,也是为了防止客人消费不多,却占用了酒店高端资源。“酒楼大厅有30多桌,但包房只有10多间,难道客人吃碗蛋炒饭也要让他进包房?”

对于企业的说法,多数市民表示理解,但他们表示,之所以对包房费有抵触情绪,是因为收取“包房费”根本就没个统一标准,全是企业单方面定价,收得有点不明不白。此外,一些酒店虽然收取了包间费,却没有给予“溢价”服务。
主管部门:亟须规范

“收取‘三费’,是餐饮企业针对档次定位、地域特点和差异化产品服务,对消费者提供餐饮包间服务的通行做法,是长期形成的市场习惯行为。”市商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坦言,就算强制企业取消“三费”,企业也会将“三费”转嫁在菜品价格上,消费总额并不会有太大变化。

与此同时,从本次商务部的态度来看,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也并非废除“三费”,而是要对此进行规范管理。

但目前对于“三费”管理,上无制度设计,下无行业规范,只是套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面的一些模糊概念,消费者事后维权也难以展开。市商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坦言,我市的“三费”管理目前基本靠市场调控,而在重庆的餐饮业内,也确实存在以“服务费”为名进行价格欺诈、误导消费的现象。

“市场调控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弊端也很明显。”郭洪波分析,从利好方面来说,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下一次不在这里消费”。但没有行业标准,容易造成企业在产品价格上的无序竞争,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质量。

他建议,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能否针对“三费”出台一个指导性的行业收费标准,“比如五星级标准的餐饮企业就可以适量多收一些,中低端的服务标准就少收一些,让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有一个合理预期。”

事实上,据了解,我市在“三费”行业标准上已经进行过探索。

2012年初,市消协和市工商联(总商会)餐饮商会曾联手发起餐饮企业“承诺取消不平等消费条款”的活动,并表示力争在2012年3月1日前公布行业标准。但时隔一年多,这个行业标准仍然不见踪影。

制度出台有点难

“标准出不了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还是制度缺失。”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行业立足点不同,市消协较多地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主张尽量遏制“三费”收费,而餐饮商会则更多从企业角度出发,主张在保障企业利润的基础上规范“三费”收费,双方始终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

由于双方同属民间协会组织,在难以协调之时,通常寄希望于行政主管部门。但“九龙治水”的行政管理局面,让行政单位之间协调起来更难。

“餐饮经营规范方面是工商在管,产业服务方面是商委在协调,价格方面是物价局在引导。”该人士透露,物价方面认为“三费”作为服务性消费,应当属于市场定价,工商部门虽然可以管控经营行为,但对定价也无权干涉,而商委在餐饮领域的服务性大于管理职能,难以协调。“没有部门来牵头,这个标准制定就只能搁浅。”

市商委方面表示,从当前局面来看,在商务部的顶层设计没有出台以前,地方探索制度性的出路,难度依然较大。记者 阳炆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