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餐厅营销解读

《第一财经周刊》8月20日刊登了“这样的餐厅,也火了!”,报道了日本TANITA食堂:体重秤厂商开办的特色餐厅,知名营销博主@ 詹少青从营销角度解读此餐厅火爆背后的真相,原文如下:

因经营体重秤、脂肪测量仪而在员工食堂的菜谱上“以身作则”,钻研低热量、少盐菜单,不小心竟然引发媒体与出版商的关注;进而推出健康食谱,又不小心大卖了480多万册,引来大家想要尝一尝的呼声;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顺从民意,开起了对外开放的员工食堂,这回则是意料之中的门庭若市,甚至在日本引发一股开放员工食堂的风潮。

到此还未结束。餐厅之外,它还与森永乳业合作生产100卡路里的蜂蜜布丁,与佐久间糖果厂联合推出每颗10卡路里的糖,与罗森合作推出只在Natural Lawson店铺售卖的便当,甚至与夏普微波炉合作,专门设计了一种烹饪模式。

这即是日本“TANITA食堂”正在走的路。快速的市场反应力为其赢得了今年的“日本市场营销大奖”。“以畅销书为契机,百利达经营餐厅、销售便当,通过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相联动,更好地发掘了潜在客户群。”主办方日本市场营销协会如此评价道。

OK,热闹看完,且来想一想:它对我们又有哪些启示?

其一,抢夺心智。正如艾尔·里斯所言,从根本上而言,市场营销是认知之战,主战场是客户的心智。只要就某个主题钻研得足够深,跨界(crossover)亦未尝不可。从体重秤,到健康食谱,再到健康食堂,皆是围绕“健康饮食”这一主题展开。事实上,合理的跨界经营反倒能强化消费者脑中的心智定位,建立强势品牌。“TANITA食堂”的成功又反过来促进体重秤、脂肪测量仪的销售。

其二,无心插柳。“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古诗用在“TANITA食堂”身上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一心只为自己员工配搭健康菜谱的TANITA,何曾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出本畅销食谱,乃至于开餐厅呢?付出总有收获,特别当你将一件事做到足够的能见度,资源就会流向你,品牌会自然而来。正如Starbucks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在其自述《将心注入》(Pour Your Heart Into It)里回忆道:“我们从来没有去刻意创建品牌。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公司——一个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公司,追求产品的正宗,珍视人们的工作激情。”

其三,顺势而为。“TANITA食堂”的风行一时,还与当下日本的整体社会氛围分不开。经历过经济繁荣时期的“美食家热潮”,现在日本人在饮食上追求的是“健康和低热量”的美味菜谱。于是价格便宜、味道又好的“员工食堂”、“学生食堂”成了新宠。“TANITA食堂”及时顺应了这一风潮。

其四,话题传播。“500卡路里、3克盐左右”的菜色是怎样一番摸样?摆放了电子秤与计时器的又该是怎样的一家餐厅?体重秤厂家开办的餐厅,听听就觉得新奇有趣,噱头十足!何况,还有大卖了480多万册的健康食谱做前期铺垫。再加上开张首日多家媒体的报道,轻松成为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嗯,定要去一探究竟。”“TANITA食堂”的话题性,岂是摆在家电卖场里能够比拟!难怪每天都要排上长长的队伍。

其五,难忘体验。即便食谱何其科学合理,单是看看这张图片即可知,不过寻常菜色也。为何人们还是趋之若鹜呢?新奇之外,还有一份对个性体验的期待。在“TANITA食堂”的诊疗室,顾客还有机会体验各种医疗器械,营养师则根据测出的数据给出健康建议。

体验通常被看成是服务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经济商品,像服务、货物一样实实在在的产品,而不是虚无飘的感觉。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所创造出的体验是令难忘的。约瑟夫•派因(B. Joseph Pine Ⅱ)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 Gilmore)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1998年7-8月号《体验式经济时代来临》一文中将体验界定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其六,饥饿营销。会玩饥饿营销的,可不只有苹果!仅在工作日营业,只供应午餐,每天还仅供应300份,经常不到下午三点的关门时间就提前挂出“今日餐食已全部售毕”的告示。想一试口味?你就得早上8点半就来领一个印有就餐时间的“排队牌”,然后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店。你想吃,偏让你吃不到!因为有一条永恒的规律:难以得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 策划营销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