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管理>>经营问题>>正文

海底捞对员工的“爱”仅剩形式。

 

         《道德经》的“德经”开篇有一段名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简单地来说,无形的道,是有形的德的基础;而相对无形的德,是更加有形的礼的基础。这段话实际上就是要提醒我们,无形的道德,是有形的礼仪的源头活水,不时时省查无形的道德,则有形的制度规范,就会失去其功能。海底捞的问题之一,正在这里。
 
       我们前面说过,海底捞随机应变的“变态服务”,关键在于员工的激情;而员工激情的激发,关键在于员工在海底捞感受到了“爱”,所以才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所以才会激发出劳动热情和创造力。
那么,海底捞的“爱”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高于同业的工资上,以及充满兄弟朋友关爱的福利措施上。用陈禹安的话说,员工的感恩和工作的激情,实际上来自于海底捞所给予他们待遇的“超越预期”。
 
       但是,正如陈禹安所敏锐地观察到的,随着形势条件的变化,原来“超越预期”的待遇,现在可能变得不是那么“超越”了。就宏观经济条件来说,特别是09年以来,中国经历了显著的通胀,工薪阶层的生活成本显著提高;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基本消失,年轻劳动力供给增速处于递减阶段,为此,一般制造业服务业普遍感受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被迫一而再再而三地涨工资。但是,据我所接触到的海底捞打工者反映,海底捞近期的餐饮服务费上调了两次,可是员工工资却一直没有涨,结果员工工资相比于同类产业的工资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尽管海底捞还有比较优厚的非工资待遇,但海底捞的劳动强度也比一般餐馆要大很多,海底捞的翻台率比别人高一倍都不止,事情是明摆着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海底捞百度贴吧上,海底捞员工最多的抱怨就是工资太低而劳动强度太高,为海底捞卖命不值得。
 
      海底捞的人才培养,强调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地提升,可是待遇太低,人家凭什么在底下苦熬,等着你慢慢培养、慢慢发现?
 
       实际上,再从管理层来看,海底捞的物质待遇也有问题。从网上获得的海底捞股权结构来看,张勇夫妇及其所控股的简阳市静远投资有限公司占有海底捞股权的83%,张勇两位早期合伙人(现在任闲职)的施永强夫妇占股权的16%,而海底捞真正从底层爬上来的6位在任高管的股权,只有0.1%-0.04%不等。海底捞2011年的纯利润是将近3亿元,那就是说,海底捞的高管最多一年只得到不到30万元的分红。虽然这6位高管的其他工资收入不详,但仅从这个股权上就足以看到问题。
 
          根据笔者的研究,中国式管理的对重要业务骨干最主要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就是分红权,清代著名的山西商号对高管和业务骨干的分红权都要占到50%左右,而当代很多民营企业家也越来越多地实行各种形式的股权分红激励。相比之下,海底捞高管的管理层分红人员范围,以及分红权重,无疑是太低了。在海底捞贴吧中,有几个帖子反应,海底捞问题重重,核心是店长一级的中层管理者,现在就是张大哥在上面顶着,基层员工在下面苦着,而中层经理却在中间耍威风、耀武扬威,不顾海底捞的前途。店长一级管理层的具体情况,无从追究,但显然,海底捞的整体效益与他们的利益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让他们如何能有与海底捞“同甘共苦”的感觉?!
 
       再者,海底捞大了,无论从声望、营业额、员工人数上来说,都属于本行业中的大型企业了,那么,海底捞的中高层经理人,从横向的经理职场比较来说,其报酬是否显得寒酸了点?或许由于他们的出身卑微,不会因此而背叛海底捞另谋高就,但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消极怠工的心理总是容易潜滋暗长的。【另案:张勇说,因为他的管理团队干得辛苦,如果任何一位店长经理离开海底捞,他都会无条件地送给他们若干万元、甚至送一个店,以示东家的恩义。以道家的观点来看,这显然是不靠谱的,有“国家昏乱有忠臣”之嫌。与其等人家觉得不合适了,走了,才显示恩义。那为什么不把功夫用在让人家觉得合适,根本就不想走上呢?】
环境变了,员工和管理层的地位变了,就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而张勇还在“刻舟求剑”,想要找大量能吃苦的好人。奈何?
 
其实肯吃苦的人永远都不少,关键是看这个苦吃的值不值得!
 
        总结来说,以道家的观点来看,海底捞以爱来感召员工,激发员工,这是不错的。但关键是要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时时省察这个爱还有没有,拥有杨晓丽袁华强潜质的员工们,还感不感觉得到这个爱。这也是需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
  • 经营问题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