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管理>>经营问题>>正文

外地餐饮进京失败的20个原因

     幸福的家庭基本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闯京城的餐饮企业来说,失败者也是各有各的不幸:有些企业开第一家店失败了,就此远离北京市场,例如小蓝鲸。有的即使第一家店亏损严重,也不会轻易放弃,还会撑很久,因为他们有这个实力。有的店铺开开关关,数量始终不见增长,例如咸亨酒店。有的虽有小成,但始终做不大,例如蟹老宋。这些企业或者是做不活,或者是做不大。
由于本文所提到的都是大中型餐饮企业,他们失败或者不成功的原因与小企业或个体投资者还不一样。小企业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经验,没资源,能力也不济。而这些大企业有经验,也有资源,有能力,明明有实力,但却屡有失手,不能打胜仗,是竞争对手太强大?还是自己太不小心呢?下面进行列举20个笔者认为重要的原因,餐饮企业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

1. 不熟悉北京市场
不了解北京市场是外地企业的致命弱点。北京是中国最特殊的城市,在其他城市的经验没办法照搬过来。多数外地企业核心管理人员都不是北京人,虽然进京后会招聘一些人员,但一般进不了核心层,这导致整个企业缺乏对北京市场的深刻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和决策难免会犯错误,甚至会犯常识性错误。兵法说:知彼知己,百占不殆;知己而不知彼,胜负各半。由于外地企业自身能力有待北京市场的检验,很多企业实际上处于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的状态,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2. 市场进入门槛高,竞争激烈
现在的北京餐饮市场不比以往,进入门槛已经很高了。首先是租金普遍很贵,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其次是人力成本高,北京工资比一般城市高不少,也是因为生活成本太高及法律规范而推动的。第三是消费者已经形成餐饮消费定式,吃川菜去哪家,吃湘菜去哪家,吃火锅去哪家,都已经形成较固定的模式,已经对一些品牌形成偏好和忠诚,新进入的企业再想进入会有难度。第四是餐饮竞争激烈,北京的餐饮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各菜系都有比较不错的品牌,任何一种餐饮形式都能在北京找到相近似的餐厅。整个市场早已是买方市场,早已供过于求。北京餐饮不是遍地黄金,等着人去捡。如果只想开一、二家店,倒还不难,如果想在北京市场争天下,那就必须慎重了。最典型的例子是北京西式快餐市场,由于有肯德基、麦当劳的存在,德克士、乐天利、华堡之家等品牌相继败北,如今几乎没有人敢打这个市场的主意,即使是汉堡王也迟迟不敢进入。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原因,无论外地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要面对的。
3. 缺乏文化土壤和集群的支持
很多企业都把进京失败的原因解释为水土不服,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这是个根本性问题,也是致命的大问题,尤其是一些新菜系进京时更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些年来杭邦菜、上海菜、贵州菜、徽菜等冷门菜系在北京始终发展不起来,即使有的企业开店很多,也只是资本在起作用,但单店赢利情况并不好,归根结底就是个文化认同的问题。

餐饮文化的形成需要有社会基础,也需要有个过程。例如川菜的盛行与在京四川(重庆)人非常多有直接关系,仅仅这些人及其亲朋的消费就是一场很大的市场。贵州菜做不起来与在北京的贵州人少有很大关系,而且贵州文化与川文化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餐饮文化的根源是地域文化,靠一、二家企业很难支撑起来,一旦有一大群来自同一地方的企业进京,会在原料采购、人才、市场经验等方面形成共享,从而相互支持,相互受益。近两年滇菜抱团进京,是很好的尝试,可以有效缩短餐饮文化培育的过程。

在川菜、粤菜这些市场基础很扎实的领域中,企业不成功的原因往往是缺乏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成功的企业会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文化,制造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从而产生独特的魅力,成为吸引和联系顾客的纽带。


  • 经营问题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