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城区四大区域餐饮现状分析

本报记者 朱朝阳

河西称雄

“吃在河西。”这句话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人说的。反正,株洲人民认可了。不然也流传不了这么久啊。为什么呢?要分析这个原因,可得好好地数一数河西的优势。

“市委市政府、这个局那个局,都在河西,河西是株洲的政治、文化、娱乐中心,这当然是餐饮行业的风水宝地。”餐饮策划人杨先生给记者分析,“再说,河西是新区。在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比其他三个区好,不仅留住了河西的顾客,还吸引其他几个区的消费者来河西。”

国人向来有跟风的习惯,哪里人多,就喜欢往哪凑?这习惯,让河西的餐饮业形成了良性循环:生意好,就促进了饭店的原材料采购,厨师、员工积极性高,使得饭菜品质更好、服务更佳,从而带来更好的生意……

芦淞区某建筑公司的刘总,他经常为宴请客户去哪里消费感到烦心。但凡一时想不起地方的,就会说:“先定在河西吧,然后再安排……”河西,是请客吃饭的好去处。这,在很多人心里已根深蒂固了。

也许,是因为河西餐饮业的发展过于迅猛,可以说早几年就已经触摸到 “天花板”了,如今,它的回落似乎是一种必然。以前,很多餐饮老板都喜欢投资河西,说河西的顾客群好,消费能力强,政策扶持力度大……但现在,说得更多的却是:河西饭店太多了,竞争大,门面贵,顾客刁,生意不好做啊。

特别是近两年,事实证明了这个变化。2007年到2008年之间,在株洲几个区域开的大型餐饮店(投资在300万以上)的,按成功率来比较,河西的几家是相对不成功的。“河西要转让的饭店最多。”一位餐饮老板感慨,“现在要在河西投资饭店,是要有点勇气啊。风险相当高,比河东要高。”

可能是河西的房价决定了河西门面租金的昂贵。“房东才不管你餐饮店的死活,有没有赚钱,他们反正按市场行情收房租。”一饭店老板说,原来他在河西有家可摆四五十桌的大饭店,就是因为房租价格上涨得厉害,2009年的房租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近一倍,这使他无法继续经营,只得关门大吉。

当然,河西是株洲餐饮的龙头老大,这地位不会动摇。河西有众多的高档餐饮店,比较讲究的商务宴会、酒席,在河西有较多的选择余地。但,“吃在河西”的说法已渐行渐远,河西餐饮似乎也不再“一统天下”了。因为,株洲其他三个区域的高档次餐饮店也越来越多,与河西有了一定的抗衡实力,以致很多顾客不再认为“要宴请贵宾,只有去河西才体面”了。

东方未亮

东区新华路,可能是株洲车流量最大的道路之一。红旗广场,它的人气,也可能是仅次于中心广告和长江广场的一个十字路口。曾有一个卖臭豆腐的小店,在红旗广场凭着几平方米的经营场地,竟然一个月可以纯赚两三万块钱。可见,该地段的人气之旺。

尽管如此,但东区的餐饮行业一直没有突破,几个有名气的饭店依然是几个老店,最近几年来,没有新的变化,新开张的店子,也大都是一些小店或土菜馆,亮点不多。

对此,有餐饮人士分析认为,东区的餐饮业不发达,主要是缺少适合做餐饮的场地,特别是要找个好停车且地段好的大场地,特别难。这必然约束了餐饮业的发展。所以,很多餐饮老板认为,在东区开中小型餐饮店,风险最低,成功率最高。但,前提是要找到好的码头。

其实,东区的口味特色小店是蛮多的,如石锅鱼、酸菜鱼、跳跳蛙等,这些菜在株洲都是颇有名气的,很多河西的食客都愿意冒着交通堵塞的危险,驾车去饱口福。新华东路的土园饭店老板说,很多河西顾客来他店吃特色狗肉和草鱼,但总的说来,没有那一个地方形成了规模,因为东区的特色店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分布得很散。

前年起,在湘运路,一些人以为这条街可能会成规模,因为,仿佛一夜之间,这里冒了近10家饭店,而且都是有口味特色的店子。但,这些店子,开得快,也关得快。老板们如走马观花般地来来往往,热热闹闹的后面,满是伤心郁闷。

“这条街为什么没做起?”一个曾在该处投资亏本的老板一针见血道:“位置太偏,而且停车位少,附近消费群消费能力低,没有外来顾客,自然要死。”

南人抠门

一个在河西做过很多年特色餐饮生意的老板,去年跑到芦淞路开店。他认为,南区有大量的服装企业,还有摩托车大市场,人气很旺,而芦淞路上的餐饮店不是很多,生意应该好做。可开店一年后,他叫苦不迭, “南区的生意人对吃饭舍不得花钱,消费很低,现在很多朋友说,如果我这个店子开在河西,生意肯定不是这么萧条。”

是南区的人抠,其实不对。好多服装老板,打起牌来,有大把的钞票,只是他们对吃不讲究,那些做服装或摩托车生意的商人,他们起早贪黑,也没太多的时间花在饭桌上,而且他们应酬、攻关的饭局不多,加上近两年生意不是很好做,深知赚钱难,固然舍不得消费了。

南区的餐饮难做,最好的一个例子是曾经水起风生过的1815线的 “餐饮街”。两年前,众多餐饮老板瞄准了这里,很多其他区域的餐饮老板还来1815线开分店,但它最终还是没能形成 “餐饮街”,大部分老板留下一个招牌,亏本走人。

但山水国际聚兴楼的老板不认为南区的人没有消费能力。 “山水国际住了一大批有钱的生意人,如果就针对他们做好婚宴、寿宴,都是很有市场潜力的,只是以前没有人意识到。”该老板深信,没有不好的市场,只有不好的商家,近期他店里着重打造平价的婚宴、寿宴,生意明显好转。

也许出于对南区消费市场的自信,在区政府旁的湘菜时代,也上马了高档海鲜,引导南区人高档消费。 “其实,不是南区没有高档店子,但很多高档消费,还是跑到河西去了。”一位南区酒店投资人叹息道,“如果南区人,特别是一些单位负责人意识到,在南区消费,就为南区增加了税收这一问题,可能他们就不会舍近求远了。”

但食者无疆,谁能留住食客?只有餐饮本身的魅力。

北方崛起

近两年,东南两区的餐饮业的发展道路,无疑是充满艰辛和酸楚,但以大气环境最为恶劣的北区,其餐饮业的发展之迅猛,却令人刮目相看。

响石广场,在三年前,除了一个湘里人家,几乎没有大一点的餐饮店里,而湘里人家,还是走的大众平价路线。“这里的餐饮市场不是很好,顾客消费不高。”很多餐饮老板不敢去北区开店,特别是一些高档餐饮店的老板。

但后来,大宅门落户到响石广场,接着唐朝食府也开起来了。这两个比湘里人家更大更气派的餐饮店开业后,很多餐饮人士为他们担忧。“这地方能容纳这么多大店吗?总要死几家吧!?”

没想到,在这块弹丸之地,几家大型餐饮店没有因为竞争而导致生意 “你死我活”,相反,生意都做起来了。唐朝食府的老板说,“当初我店子开张时,河西也有几家跟我规模相当的饭店开张,但他们现在的生意没我的好,选择这里还是正确的,尽管很多朋友劝我,在北区投资太大凶多吉少。”

在北区,还有一个奇怪的餐饮现象。那是电厂后面的沿江路上,有好几家专做河鱼的店子,近年来生意也是越来越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到这里来吃鱼的食客,很多都是从河西、331赶来的。

“这里交通不方便,平时路上几乎看不到过路的人,但一到吃饭的时候,人们就开车来了,真是不可思议。”有一个老板说。

专业,可能是制胜的法宝。这里的几家店子,都在做鱼上下了功夫,鱼的品种比较全,而且能保证鱼的鲜活。其中,有家大自然食坊,不仅做本地河鱼,还引进了郴州东江活鱼。在株洲能吃到东江活鱼的店子可能就是他一家,生意不火才怪。现在,很多餐饮老板都到该店试味,估计不久的将来,很多店子也会效仿。

北区餐饮行业的崛起,让很多餐饮人士“看不懂”。“其实,原因很简单,要么有特色,要么价格便宜。”唐朝食府老板说,“别看响石广场几个店子都是几百万的装修,但消费跟河西一些小店差不多。”

  • 行业分析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