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餐饮业现状分析

创建“中部食都” 弘扬“饮食文化”

  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武汉国际美食节上,80多家酒店展出400多种美食品牌,海内外参观近100万人次。美食节的热闹场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武汉市大众化餐饮业的火爆局面。

  据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武汉餐饮零售消费达661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小蓝鲸、艳阳天、太子轩等2006年中国餐饮业百强企业的增速更是超过25%。近几年,武汉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民参与”的方式推动着大众化餐饮的发展,使武汉餐饮业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

  以饮食文化带动旅游发展

  “从小就知道黄鹤楼,但热干面还是头一回听说。我感觉味道很不错!”在户部巷,来自湖南的一位游客告诉记者。在首义园、户部巷、东湖听涛景区等三处美食街的随机采访中,有三分之一的顾客来自外地。

  黄金周众多游客的到来大大促进了武汉大众化餐饮的发展。

  记者走访首义园美食街时,一位来自山东的游客告诉记者:“这次来武汉,不只看看黄鹤楼、东湖,还过了把美食瘾,早就听说户部巷这个早餐第一街,恰巧就在黄鹤楼下,这回可大饱口福了。”

  户部巷原先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年经久不衰,被人称为“武汉早点第一街”。有煎饼、热干面、鲜鱼糊汤粉、陈家牛肉面和万氏夫妇的米酒等30多种特色小吃,较好地保留了武汉饮食文化的特色。2003年,经武昌区政府改造后,这儿不只是人们早点集中场所,更成为一个旅游景点。通过仿古改造,建筑呈现一派明清风格,并在全街设立了一幅巨大的汉味早点文化墙。让前往参观的游客有种品尝“文化盛宴”的感觉,在享受口福的同时,也大饱眼福。

  以“小吃联盟”规范早餐市场

  “民以食为天”。近些年来,武汉市政府坚持“大众化为主、多方位发展”,使大众化餐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截至目前,武汉餐饮网点共有4万个,从业人数达30多万。去年,全市餐饮实现零售额17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今年1—8月份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88亿元,增长329%。

  以早餐市场大众化为出发点,推进“放心早餐工程”。武汉市早餐市场大众化程度非常高,且有扎堆消费特点。对此,武汉市政府采取规范门店达标,发展早餐连锁经营,引进早餐市场,推行放心早餐车等多种形式,开展“放心早餐工程”。以街道和社区为主,将现有的早餐摊群,就近引进市场,集中经营,规范管理,既提高了市民大众早餐消费质量,又解决原先早餐占道不卫生的问题。

  武汉市区成立了“武汉名优小吃联盟”,大力促进武汉著名“老字号”风味小吃和“新字号”特色小吃的融合。目前全市共评出100多个达标店,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以地方特色提升品牌形象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城市商贸发达,人员流动频繁,武汉市餐饮市场如今涌现出一批主导大众化餐饮的大型民营餐饮企业。小蓝鲸、太子轩、湖锦、三五醇、艳阳天、梦天湖等都已经是著名的餐饮品牌。这些企业正是通过大众化餐饮路线做大做强的。

  武汉餐饮企业加强与地方媒体合作,及时传播大众化特色餐饮的亮点信息,有效引导大众化特色餐饮消费,提高了武汉餐饮知名度与美誉度。另外通过举办“武汉美食嘉年华”,“武汉人最喜爱的餐饮名店”,“武汉特色餐饮大搜寻”等推介宣传活动,促进武汉大众化特色餐饮的发展。

  “武汉菜”是“鄂菜”的代表,蕴含荆楚大众饮食文化的特色。“武昌鱼”、“热干面”、“豆皮”和“鸭脖子”这些享誉全国的风味小吃,都来自于民间,原料廉价。武汉餐饮企业依据这些原料挖掘和创新“汉味”大众特色菜点,引导餐饮企业经营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品,极大丰富了武汉大众餐饮市场。同时成立的“武汉地方菜研发中心”和开展的“最畅销菜”和“名优小吃”评选活动,既提升了“汉菜”品牌形象,又使武汉大众化餐饮品牌得到了宣传。

  很多餐饮企业利用武汉优越的条件延伸产业链。武汉地处鱼米之乡,有丰富的淡水鱼和小水产餐饮原料资源,同时建有快捷的物流体系。如小蓝鲸在蔡甸建立莲藕直供基地,楚灶王在洪山建立洪山菜苔种植地等,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 行业分析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