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聚德上市看餐饮业的集体浮躁

11月20日,全聚德将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其掌门人姜俊贤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不希望全聚德股价走势像中石油一样”,言外之意是不愿看到暴涨暴跌的景象。
  姜先生还真会选参照物,中石油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而全聚德被坊间誉为“中华餐饮第一股”,可谓“般配”。不过,在笔者看来全聚德的股价却有可能像中石油A股一样被暴炒,背后的隐形推力是近两年坊间对“老字号”的过分推崇。
  老字号本身就具有品牌优势这一无形资产,但前些年由于体制等因素,不少老字号企业面临经营危机甚至关门大吉。譬如北京,5年前注册的老字号有300多家,但去年北京商务局调查显示,仍在经营的只剩下了160来家,甚是可惜。也正基于此,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政府都纷纷表示大力支持老字号。北京有关部门明确表示鼓励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且可以品牌评估作价入股。有国企背景的全聚德自然要争为上游了。
  行政推力做大本土餐饮业造成的情形之一是,内地餐饮连锁企业一时竞相掀起上市潮。目前味千拉面已在香港上市,而小肥羊、小尾羊、真功夫等一连串企业也正雄心勃勃。在这种形势下,“餐饮一哥”全聚德自然备受宠爱。果不其然,全聚德新股申购中签率仅为0.0377%,超额申购达2651倍,即1200多万元资金才能中上一签。由此冻结的资金达9000亿元。
  有人会说这一申购全聚德的狂热并不是独一无二的。眼下百货业就有一个例子,即晚于全聚德两天、将于11月22日在深交所挂牌的广百股份。没错,广百股份的中签率还要低一些,为0.036%,超额申购2764倍,冻结资金逾万亿元。但它和全聚德的一个关键区别是,对广百来说,按期支付的租金保证了其良好的现金流,然而全聚德的现金流则逊色许多,所以才急于上市,缓解经营和资金压力。
  据全聚德提供的财务数据显示,2006年其餐饮销售收入1.374亿元中,商品销售收入为1.244亿元,而全聚德最近三年负债额逐年攀升,分别为2.56亿元、2.65亿元、4.03亿元,且短期借款占相当份额。另一方面,全聚德的扩张步伐并不顺畅,曾在深圳、汕头、成都、杭州、南京五地遭遇五连败;与此同时,尽管已收购了仿膳、丰泽园等老字号开展多元经营,但正是由于同业扩张,其品牌特色逐渐褪去,同质化竞争显现。这些都是全聚德潜在的不利因素。
  餐饮连锁走异地扩张和并购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今的情形却是“百舸急流”,表面看来行业发展劲头十足,但竞争力未必会增强。浸淫在老字号发展中的行政色彩浓烈的另一点表现,是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较重,A企业想并购B,孰不知B企业也早已对A垂涎欲滴,这个时候往往出现短兵相接,增加了双方不必要的损耗。
  “姜俊贤们”应该还记得12年前叫板麦当劳的郑州餐饮品牌“红高粱”,一时声名鹊起,但最后被其“滚雪球”的超级膨胀欲所害,昙花一现。当时红高粱的掌门人乔赢或许没想到过上市这一融资途径。12年后的今天,尽管全聚德为首的众餐饮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远超当年,但面对扩张压力和资金链的叫紧依然豪情万丈,不约而同盯着上市这一资本手段,这多少有些欠理性的色彩。中国餐饮市场离成熟──准确来说──市场化运作方面的成熟,仍有很长的距离。
  • 行业分析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