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异军突起的京城羊汤第一人

2009年,武圣羊杂割的创始人王刚,带着5万元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创业之旅,一家只有6张桌子的街边小店武圣羊杂割在武圣路开门营业。在当时,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家不起眼的街边小铺经过5年的发展,光在北京区域就发展到50家店面的规模,更令人称赞的是每家单店面积都小于100平方米,仅有几十个桌位的小店,一日最高翻台率却可高达21次之多,毛利为70%,净利30%,所到饭点无不排队,一年创造了近2亿元的流水。而王刚自己也无疑成了异军突起的京城神秘羊汤第一人。

三起三落 “餐”海沉浮

应该说,王刚天生就是个不安分的人。在多数人还没有什么经商意识的时候,在东北老家他已经成为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生意人”,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90年代初,我就已经买了‘大哥大’,在当时,那还算是个稀罕物。”为人颇显低调的王刚,即便谈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辉煌期依然没有显露出丝毫的得意。对于他来说,所有的经历都仅仅是一种尝试的过程,无所谓好坏,都是人生的一种积累。不过好运并没有一直伴随在王刚身边。2002年,王刚带着自己所有的积蓄和满满的信心来到北京,“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最初其实还是有些慌乱的。”不过很快他便将目光瞄准餐饮市场,他发现对于众多草根创业者来说,餐饮业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门槛低,无论多小的餐厅都可以起步,而且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就这样,王刚迈开了跨入餐饮业的第一步。“当初真的是没有任何经验,结果找门面的时候吃了大亏。也没有厨师资源,就到月坛劳务市场找,看哪个厨师年轻、老实就选哪个。如此这般,懵懵懂懂地就开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餐厅。店里前厅加后厨一共3个人,我自己负责采购、收银、服务、帮厨,非常辛苦,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后来,因为“非典”餐厅惨淡经营,最后不得不以关门收场。虽然失败了,但王刚并没有气馁,他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除了有“非典”这种不可抗的外界因素外,选址错误是最大的症结所在。

半年之后,在石家庄,王刚开了第二家餐厅,这次的主打是烧烤。“有了上次的经验,第二家店在选址方面我就特别留意了,因为开业前就想好要做烧烤,所以这次特别选择了石家庄的烧烤一条街。不过虽然位置不错,但我们盘过来的店之前是整条街生意最萧条的一家,几乎没有客户积累。”为了能让餐厅迅速的火起来,每天晚上5点半,王刚都会准时出现在街边,不停地劝说大家尝试一下自己店里的烧烤,并一直持续到街边几乎没有人为止。就是这种最原始的“拉客”营销,再加上店内的烧烤的确有些独家特色,3个月之后,王刚的烧烤店成了整条街生意最火爆的店铺。当烧烤店慢慢步入正规之后,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再次导致王刚退出餐厅,另起炉灶。“不过,也正是有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如今,在选择合伙人方面,我会特别的留心。做事先做人,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王刚的第三次尝试在山西,虽然依然以失败告终,但王刚依旧没有气馁,并从中总结失败的教训是:对投资风险估计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

重振旗鼓 锁定羊汤

人生难免少不了几个转折点,但能够从失败中站起来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三次开店失利后,王刚几乎一无所有。这时,王刚拿出了异于常人的勇气和魄力,重新回到北京,这次,他另辟蹊径在武圣路附近做起了羊汤生意,并给餐厅起名武圣羊杂割。“选择羊汤作为餐厅的招牌,主要是觉得羊汤是京城餐饮市场的一个稀缺产品,当时北京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羊汤馆子。可人们对羊汤的热爱程度却极其高涨。”同时,王刚已经隐约感觉到今后的餐饮市场将是精细化分后的市场,做减法是餐饮的趋势。所以,五年来武圣羊杂割只做羊杂割,“因为人们喜欢简单的东西,当说到我想喝羊汤他脑中第一想到的一定就是武圣羊杂割,这就是一个成功。为什么我们开店快,复制快呢?是因为我们产品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在武圣羊杂割有自己清晰的标准化流程,比如一碗羊汤规定肉2两,一碗羊杂规定杂是1两4,在给顾客点完餐后都会上秤去称,确保量上的统一,羊骨汤的熬制也严格规定是4小时,选用羊的哪部分棒骨也有相应规定,在经由中央厨房1:1配送给各个门店。统一配送,量上统一、产品口味上统一,也是我们为什么5年在北京地区能开50家店面的关键,因为产品单一后好规范、好管理,所以也便于复制。”就这样,王刚带领下的武圣羊杂割成了典型的用单品打天下的餐饮企业。

在采访的过程中,王刚一直反复强调,失败的开店经历在今天看来更像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没有失败,就不知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没有失败,就不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只有失败过,才有切身之痛,也才有今日武圣羊杂割的清晰经营思路与准确品牌定位。王刚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站起来,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