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为涨房租,600万的餐厅被房东砸毁,商超潜规则何时休?

每到岁末年初,餐饮行业的关店率就显得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要高,有些是因为自身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关店,而有些则是被“暴力”关店。

文丨职业餐饮网 王春玲

就在前不久,在杭州的西溪印象城二楼一家叫做新发现1000多平的餐厅就遭遇了暴力关店。

商超方以新发现存在安全隐患为由,先是对其停水停电导致它无法正常营业,后更戏剧性的一幕就发生了,投资超过600万的餐厅就这样在一夜之间被物业砸毁。

对此,物业方给出的说法是新发现餐厅存在虚报营业额、长期拖欠费用、违反消防规定,提出过解约,但新发现餐厅迟迟不肯腾空,不得已才拆除。

(被砸毁后的杭州新发现,面目全非)

而新发现负责人表示:“这些都是一个说辞,他们本身就是想把房子租给别人,因为房租可以收的更贵,然后他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在餐饮行业,这绝对不是第一起因房东想涨房租而暴力驱赶餐饮商户的事件了,几乎每年都会有类似事件被爆出。

这不禁让我们想问一句:到底还有多少商超潜规则是我们不知道的?又何时能休?

今商超是刀俎,大小餐饮品牌都是鱼肉

对于刚起步阶段的商超来说,毕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养客流期,所以招商工作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进行。

为了让铺子不空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大多数商超在起步阶段不惜以低房租、长年限、好位置为诱饵吸引商户入驻,像杭州的新发现餐厅就是第一批被邀请进去的餐饮企业。

然而商业的本质就是逐利的,当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商超的翅膀变硬的时候它就不会顾及谁是当年陪他戎马亲征的一批人,再加上换一个租户租金就有可能翻倍的诱惑,所以发生以上事件也不足为奇。

“商超可能对待小品牌有点无情,对待大品牌总会友好些吧?”未必,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在商超面前都属于弱势群体。

就拿火遍上海滩的70后饭吧来说,高峰时期它曾开出24家门店,是外婆家在上海滩最强劲的对手。

然而在2016年由于更换物业,新的物业方不顾之前合同条款,开在上海壹丰广场的门店也遭到了强制性停水停电。

餐厅的工作人员也被挡在门外导致无法经营,撕扯了一年还是没有一个好结果。

让创始人梁晓黎发出了:“太累了,心太累了,我开了这么多年店都没感觉累,PK同行没感到累,但今天我是真的累了,这段时间我感到寝食难安,什么时候世界变成这样的了,踏踏实实卖饭的怎么就成了弱势群体了呢?”

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已是不争的事实。

究竟还有多少商超潜规则,在毁我们的餐饮梦?

涨房租,要求商家搬离这些都算是明面的做法,近来一些餐饮老板向我们职业餐饮网记者爆料的一些潜规则,听了以后那才是真的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黑暗程度令人发指。

1、新商圈里90%第一批入驻企业都在填坑

“干招商就是一件断子绝孙的事情,有的招商销售明知道自己的位置不好,为了业绩偏要把不合适的业态引进来,你说商家能不赔本吗”

这是一位北京的餐饮人发出的痛心疾首的呼声。

曾经他也因为低价,良好的政策条件成为了通州某新开业商超第一批入驻进来的酸菜鱼企业。

因为没有人流、设施不齐全、自己的位置又不好,整整有半年时间这位餐饮老板都属于硬挨的状态,后来实在挺不住就撤店了,还给商超赔了钱。

像北京这位餐饮老板一样的同行不再少数,所以在餐饮圈盛行一句话新商圈里的第一批入驻企业90%都是填坑的。

2、捆绑销售,拿一个好的地方还要拿一个差的地方

如果说第一批入驻商超企业90%都赔本算是一个规律总结的话,那么捆绑销售对于商超来说就是太常见的销售手法了。

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深圳某小龙虾品牌的老板就和我们吐露过苦水。

原来在当地有很多商超强制商家签订捆绑销售合同。

比如你相中了XX商超,但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你不能只要一个,你还得要一个它们相对来说差一些的商超,这样才能得到你相中的商超。

很多老实的餐饮人为了能拿到自己相中的地方,所以也没考虑太多就把差的也签了,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在入驻商超的时候一定要识别哪些是捆绑销售,尽力争取自己想要的,自己心里都觉得一定不能赚钱的地方千万不要签订,因为合同一旦签订不赚钱是小事,后续都是大事。

3、以低价房租为诱饵,变相收取高物业费

在山东济南从事烧烤生意的杨总,最近一直被一件烦心事困扰。

原来当时他以1.5元/天/平和5年不涨房租的招商政策而吸引入驻,但入驻后他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了。

虽然房租确实是1.5元/天/平,但因当时签合同的时候物业费写的是待定二字,杨总也没多寻思,结果第一年的时候物业费是1.5元/天/平,第二年是2.5元/天/平,第三年是4元/天/平。

这不刚过新年则干脆被涨到了6元/天/平,这让山东济南的杨总有种受骗了一样的感觉。

其实,在餐饮行业这种以低价房租为诱饵的招商并不在少数,他们通常以物业费待定、活动押金、POS机押金等等变相收费,甚至比直接涨房租的钱还要高。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餐饮人有一颗火眼金睛,合同一定要一看再看,特别是对“待定”“有待商榷”这类型的字眼要多加留意。

4、签约时间越来越短,3年就是极限,多半都给房东打工

过去和商超签约3年5年是常事,而在最近一年大部分的商超和商户签订的合同已经从过去的3-5年,缩短到1-3年,就算是续约了也是1年1续。

而众所周知我们餐饮的投资回收期基本上都要在两年以上,正餐甚至还要慢一些。

也就是说刚要赚钱的时候,房子就要被收回来了,所以才会有很多餐饮人抱怨,辛辛苦苦干3年其实是在给房东打工。

餐饮是一个有商业规律的行业,不像新零售,这个月你不让我干了,那么好吧带着我的货物我就走了,而餐饮一旦撤离就涉及了装修、餐具、人工等各个方面。

而再反观街边餐饮,现在基本上签约时间谈好可以在5-8年,如果按照2年一个周期的话,至少可以经历3个周期,一个周期回成本、二三周期盈利,而商超缩短签约时间的行为,无疑封杀了大多数餐饮企业想要赚钱的希望。

现有的商超物业是根本不懂餐饮规律的一批人,或者说是装不懂。

5、品牌热度一过,立刻被无情的清走

在这个新年,同样困惑的还有南京的肖总,它的两家不同业态的门店都开在了南京某知名商超里,是商超一手扶植起来的店,最开始两年也的的确确为商超带来了不少的客流。

进入了2017年以后,虽然店不如前两年火爆,但是在坪效方面依然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可即便是这样在春节一过肖总还是接到了商场方的通知,大意就是品牌热度已经过去了,请尽快搬出。

末尾淘汰这无可厚非,可是品牌热度一过就被淘汰,似乎太无情了一些,而这现在基本就成了常态。

6、进容易、想出却没那么容易

水涨船高,生意好的商超想尽办法涨房租,让租不起者尽快出局,但是也有一些生意不太好的商超却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不想让商家走。

同样还是在山东做烧烤的杨总,他其中的一家门店就开在一个没有太多人流的商超里,做了一年以后杨总想撤离,可是他却发现自己被套死了,很难出的去了。

因为合同上写了不许转让,也不能提前撤离。

继续开吧继续亏钱,不开一走了之吧,商超会让自己赔偿一大笔钱,搞不好还要吃官司,很是苦恼。

小结:

尽管如今餐饮已经占到了商业综合体里40%的份额,但却没有因为份额上的增长而得到同等的重视,甚至一度都是弱势群体。

顾客-商家-物业本是一条生态链上有机体,去共同维护这个生态链,而现有的商家和物业之间的关系似乎本末倒置,甚至有了杀鸡取卵的嫌疑。

商业趋利本没有错,商业综合体里最大限度让自己获得丰厚租金也没有错,但前提是要正当、合理、要为商家所服务。

为什么日本餐饮至少能领先中国餐饮半个身位,日本的商业综合体都能活的风生水起,就在于其商业的规范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商业环境决定了个体的发展,水大鱼才能大。

(本文作者为王春玲,微信号canyinwang168,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讨请加作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