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创新餐饮,未来可能出现的订餐服务

新闻一:创新餐饮,未来可能出现的订餐服务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不断有关于连锁餐馆试图使用新科技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报道。这些餐馆想要打败对手的一个主战场就是:订餐服务。

显然,仅有移动订餐还远远不够。以下就是最近出现的几种新的订餐方式,会让你觉得用智能手机应用订餐已经过时了。

汽车订餐

周一,必胜客和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宣布,他们与Visa公司合作开发一款联网汽车,可以让司机在行驶中订购比萨。这款智能汽车将把Visa结账功能——类似PayPal的数字支付服务——整合到汽车的控制屏中,从而使客户能够边开车边与系统对话进行订餐活动。之后,当汽车接近必胜客时,beacon技术会通知餐厅员工客人已经到达。

“到2020年之前,预计全球有2亿5千万辆汽车将会嵌入某种形式的联网服务,”Visa公司创新和战略伙伴关系高级副总裁Bill Gajda说道,“起初我们把注意力放到特定的使用情境下——在回家的路上订餐——但是我们设想了这样一个世界,即顾客能在车上无缝地进行日常消费。”

最近Visa正在巴塞罗那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展出他们的联网汽车。为期三个月的汽车试验预计将于今年春天在北加州开始进行。

手表订餐

必胜客并不是唯一一家展示了新科技的连锁比萨店。同日,Domino’s也推出了一款智能手表应用,通过Pebble和安卓智能手表订餐和跟踪订单。

“Domino’s与智能手表的科技相配合,是再合适不过的了,”Domino’s的首席信息官Kevin Vasconi在一份声明中说道,“我们一直在寻找利用科技提高客户体验并为他们带来更多便利的方式。”

定位提醒

如果说智能手表和汽车都是让企业变得精通技术的有效手段,那么科技本身能为餐馆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则在于beacons和其他提醒员工顾客位置的技术。

大量餐馆都在使用智能手机来跟踪客户的位置。当顾客到达Taco Bell时,Taco Bell应用会提醒员工。Blue Bottle Coffee and Square为客户提供24小时内的预定服务,当应用提醒用户靠近时,他们的咖啡师会开始制作订单,以确保食品的新鲜。

在营销层面,从麦当劳到Quiznos,大家都在尝试用beacon技术、优惠券和营销活动将消费者吸引到餐厅来。希望2015年,“beacon”技术能成为连锁快餐店的流行术语,以证明他们可以利用科技来保持服务的迅捷。

读心术

与我们之前提到的远程订餐平台不同,会读心术的必胜客电子菜单是在英国的一个有限测试。

现在,客户可以在手机、手表甚至汽车上订餐。只要他输入消费金额,银行便可以自动划支相应的费用。员工能够知道客户的位置以及开始制作食物的精确时间,整个过程顾客都无需多言。随着订餐和支付日益融入我们的生活,谁能说未来半年不可能有新技术出现呢,比如在顾客知道自己的想法之前就能帮他订餐了。

新闻二:清华女生自费十多万出版《中国食品安全档案》

“希望能唤起公众对食品的敬畏之心”

陈巧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酝酿近两年,陈巧玲和团队的调研作品《中国食品安全档案》近期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搜集了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报告,以档案辑录的方式呈现给公众。为丰富资料,陈巧玲走访了多地农场、批发市场、超市、食品企业与大小作坊,核实调查。陈巧玲说,她很清楚目前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希望这份记录让人们了解危险在哪里,以及我们的时代发生了什么。”

初衷

有些食品安全问题践踏人类底线

新京报:为什么想到写这么一本书?

陈巧玲:2011年我在清华和同学弄了一个创业项目,做的是餐饮,开始关注这方面的话题。这本书的目标是唤起民众和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食”字。

新京报:写作前和写作后你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有变化吗?

陈巧玲:变化很大。没写书之前,我只是消费者、新闻的读者,我听过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但我不知道它们具体是什么。过去认识食品安全领域是分散式的,现在的认识更系统和全面了。

新京报:写作之后觉得食品安全问题更严重了?

陈巧玲:比我之前的认识要严重,很多事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将大便水用水过滤、加入腐猪肉发酵、再用剧毒农药杀死发酵过程中长出的驱虫——以此得到用来浸泡臭豆腐的酵乳。这不只是食品安全问题,也践踏了人类的基本底线和尊严。

新京报: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陈巧玲:经济上困难是一方面,写作这本食品安全档案完全是自费的。刚写书时我们讨论过是不是要找一些支持,后来觉得这可能会影响独立性,假设收了企业的钱,对方让我写自己的好或竞争对手的不好,这就是隐患。

新京报:截至目前你花了多少钱?

陈巧玲:出书大概花不到5万块钱,前期的调研费用也要不少钱,我自己大概花了十几万了。

新京报:你还是学生,十几万不是小数目。

陈巧玲:本科毕业之后我工作过几年,之前做投资有点积蓄,用的是这部分钱。我来自山东农村,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之前几年都是给家里钱,开始做这事情后,就断了。

研究

行业标准问题不大关键是执行不力

新京报:除了经济和家庭方面的压力,还有哪些困难?

陈巧玲:最大的困难是担心自己不专业,我在清华读的是工商管理,包括我们团队里的人,没有一个是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的。所以写作初期非常焦虑,常常怀疑自己。

新京报:后来怎么跨越这个障碍的?

陈巧玲:坚持,没别的方法。那时所有的概念都是不清楚的,就逼着自己去查资料,检索行业标准,对比欧美国家的数据,逼着逼着就把自己逼成了半个专家,你现在问我一些添加剂,它的成分、是否有危害性什么的我大致都能说清楚。

新京报:对比欧美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我国的行业或国家标准会有很大差距吗?

陈巧玲:开始我以为会有特别大的差距,后来发现从标准制定来说,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关键在于执行。国家告诉某种添加剂的含量不能超过某个数值,但不会规定制作面包时该放多少在里面。标准摆在那,大家都不执行,才是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

新京报:你选取的一些案例,有的距今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怎么保证案例的针对性?

陈巧玲:选取案例的标准是依据媒体公开报道和学术机构的报告,确实有你提到的问题,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涉及的每一个类别我都重新检索了一遍。苏丹红事件距今10年了,但是我检索发现,10年中同样的事情在反复发生,2012年有,13年、14年也有。问题没有消失,一直存在。

老实做事不如掺假作恶好生存?

新京报:除了新闻报道和学术报告,书中也有不少你和团队伙伴实地调研的部分,这部分工作是怎么做的?

陈巧玲:我是个特别能聊的人,几乎见人就问食品安全。学校里会问,买东西和外出吃饭会问,坐火车的路上也会问,不同的人给我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人认为有添加剂的食品就是不健康的,不用化肥的就是健康的,这些概念都不准确。

新京报:一共调查走访了多少企业?

陈巧玲:大小企业有将近一百家,形式主要是走访。也有通过电话和网络跟一些经销商联系过。

新京报:跟一些企业打交道,遇到过什么挫折吗?

陈巧玲:就是被拒绝,我一说明来意对方手一摆“不说不说”,就不再搭理我了。但有一些也愿意聊。拿罂粟壳举例,很多老板告诉我火锅、麻辣烫里掺这个不是秘密,我后来发现网上有卖“罂栗膏”的这种产品的,生产者把罂粟的“粟”改成了“栗”,瞒天过海。

新京报:调研过程中给你最大触动的是什么?

陈巧玲:不止一个老板跟我说过,在自己所在的行业,老老实实地做事、做产品,结果还不如那些掺假作恶的企业生存得好,别人都用假的你不用,你的东西价格就高,就没销路。

新京报:这本书之后,你有着怎样的总结和计划?

陈巧玲:我觉得目前这本书起到的作用是“惩恶”,要解决问题,我们还需要“扬善”,为什么一个人一个企业老老实实做事、做产品就不能获得良好的回报呢?我自己是学经济的,我觉得只要渠道打通,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这也是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

反响

“国家食药监局给我打电话”

新京报:这么执着地出这本书,食品安全这四个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陈巧玲:这本书是想集中呈现人们面临着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希望自己的一点努力能够引起哪怕一点的注意。陈吉宁校长在离开清华大学前,有次做演讲时跟学生说要心存敬畏、坚守良知,我觉得食品安全领域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恰恰是这部分缺失了。

书里面提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每一章节都有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致病致残甚至致死的案例,不少受害者都是孩子,希望所有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能够唤起人们的一点点敬畏之心吧。

新京报:之前有没有担心过书写出来没有读者,自己的努力会白费?

陈巧玲:书只印了200本,开始计划的只是向一些机构赠阅,免费提供,并不存在盈利的想法,也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昨天微博上很多人联系买书,也有一些人加了我的微信,有家企业一下子订了20本。

新京报:你会在意外界如何评价这本书吗?

陈巧玲:春节回家,我把样书带给了父亲,之前他和母亲一直是不支持我的。看到书,他说我做的是对社会有益的事,父亲的话鼓励了我。

身边的师友也很肯定,老师还说帮忙推荐给更多机构和人士。包括网上也有很多鼓励。都让我很感恩。

新京报:这本书在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中间有着怎样的反响和评价?

陈巧玲:书出版后,有一些部门主动跟我联系了,昨天还接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督局的电话,近期会把书拿给他们看。

当然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关系,书中有很多遗憾和不足,也非常欢迎大家的批评,这些能让我做得更好。

新京报:你觉得这本书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巧玲:19世纪的美国,食品安全问题也泛滥猖獗,后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无耻的时代。当时,一个叫哈维·韦利的人和同事们完成了一系列的报告,详细描述了食品造假的各种手段。对于引发民众关注、促进美国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了很大作用。

我想在中国也需要有人做同样的事。

新闻三:A股三家餐饮上市公司业绩下滑

2014年,受制消费市场低迷及国家“三公限制”的影响,餐饮行业整体低迷。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了3家A股上市公司(中科云网、全聚德和西安饮食)及港股公司2014业绩预报情况发现,相比而言,不管是中国大陆还是中国香港,餐饮行业在2014财年都面临着盈利下降及转型困局的状况。

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恩援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陆和香港餐饮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业绩都出现了整体下滑,这与经济增速放缓大环境有关。但具体来看,3家A股上市公司在2013年和2014年转型过程中,代价比较大,效果还未能显现。

三家餐饮公司业绩欠佳

最新数据显示,3家A股餐饮上市公司中,中科云网和全聚德发布了2014年业绩快报,西安饮食发布了2014年业绩预测。总体来看,3家上市公司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体来看,2014年中科云网实现营业总收入较2013年同期下滑19.37%,营业利润较2013年同期下滑2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比2013年同期下降95.59%。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中科云网表示,2014年度因业绩亏损,公司商誉减值幅度扩大,公司应收预付款可收回性不确定性增加,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增加,公司发生大额资产减值损失。此外,公司还强调,公司2013年经审计净利润为负值,根据本次业绩快报,公司2014年净利润仍然为负值,预计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公告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全聚德2014年全年业绩快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49亿元,同比下降2.82%,营业利润为1.73亿元,同比下降0.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亿元,同比上升17.25%。全聚德表示,2014年度随着餐饮市场的深度调整,团体性消费明显下降,个性化消费持续增加,公司虽然上座率有所增长,但该增加不足以覆盖人均消费的下降,且受新疆全聚德天山大饭店撤店等影响,公司2014年度收入与2013年度相比,出现小幅下降。

西安饮食最新发布的2014年度经营业绩预测,2014年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900万元至1340万元,同比下降为9.43%至39.17%。西安饮食对业绩下滑给出的理由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影响。

冯恩援告诉记者,上市公司体量较大、管理相对规范,在过去的两年中,餐饮公司都在进行新的项目开发,包括下游的旅游业和上游的种植、养殖业,但成绩还未能显现。但2014年还是看到了希望,餐饮整体零售总额达到了27860亿元,这个消费额比2013年增长了9.7个百分点,相比2013年9%的增长率,多了0.7个百分点,连续几年来的餐饮下滑趋势得到了抑制,呈现出缓慢回升的态势,“下一步要做的是通过特色餐饮不断满足特色消费群体的需求”。

港股3公司主业下降明显

除A股3家餐饮上市公司业绩报表不讨喜外,《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可查的港交所3家上市公司对2014年的业绩预告显示,港股的餐饮巨头似乎给出的成绩单更加不好看。

具体来看,Future bright称,2014年收入将较2013年度大幅下降。名轩控股表示,预期本集团2014年度未经审核综合亏损净额较2013年有所增加,亏损增加主要由于集团2014年收入较2013年下降约25%,“由于国内的高端消费市场持续放缓所导致。”

喜尚控股集团表示,预期2014年财年收入较2013年增长明显,但该增幅主要源于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已套现及未套现收益,集团的主营业务酒楼、餐厅业务所得收入较2013财年减少逾60%,主要原因分别为:第一,与其他零售商同样面对食品、租金及员工成本上涨问题;第二,“占中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对集团于港岛区的酒楼、餐厅造成影响;第三,若干亏损的酒楼、餐厅之物业、机器及设备减值亏损;第四,奥海城餐厅装修所产生的一次性费用。

“整个餐饮经济都在调整,消费经济的整体大势都在下降,香港也不例外,而且香港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下降就更会明显了。”有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