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行业监管>>正文

拿不到环评 餐厅伪装在开超市

 上海连续放晴的天空着实给原本闷热的夏季画上了美丽的一笔,然而,浦东花木爱家亚洲花园的居民却推不开自家阳台窗户。


  近日,该小区居民陈先生给与本报合作的市民信箱“市民热线”打来投诉,称自家楼下的沿街商铺里新开了一家餐饮店和烧烤店,店主们都将排烟口对准了3幢楼内近90户居民,另他们夏日为烟味叫苦不迭。记者在调查中,这些餐饮店中有无证经营的,也有“假扮”成超市超范围经营的。

 

 

  表面伪装
  空调室外机壳内竟为厨房排烟孔


  正午时分,陈先生带记者径直走向了沿东建路的9号楼下,门厅左右侧都为沿街商铺的后窗,他指着右侧的窗户说:“这就是门口一排店铺的厨房窗户。”餐饮店的后窗似乎很干净,“一般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话音刚落,他拨开树丛,墙上渐露出一个空调室外机原来这竟是个空壳子!里面掩盖的正是该餐饮店的排气孔,“嗡嗡”的厨房排风使得这个空壳子的叶板也转动了起来,乍一看真会以为只是在正常使用空调。


  记者步入这家主营煲汤与面条的民间瓦岗寨,老板领记者进入厨房,他表示自己的店铺没有炒菜,排风口只是排热气,并不存在居民投诉的油烟问题。家住这排烟孔楼上的居民陆阿姨告诉记者:“味道很大,自从这家店开在这里以来,我就没有安心晾过衣服。”


  夜晚9点多,记者再次来到该街,在居民投诉的另一家熊熊烧烤店,还未步入店门就被门口的烟味熏了正着,由于这几日天空晴朗,故看到烧烤的炭烟直接飘向了第一排居民窗户,即该小区8、9、10号楼。住在9号7楼的高阿姨向记者抱怨道:“不要以为我住的高一点就没事儿了,窗不要说开了,一股热气、烟熏味道,连晚上开空调都觉得有外面抽进来的烤肉味道。”


  在这样一条社区里的街道上,沿街一楼的商铺大大小小竟有20多家,餐饮店约占了一半,物业经理告诉记者,“按照规定,居民楼10米以内不可以开餐饮店。”然而,从拉面、炒菜、烧烤到瓦罐汤,这里一应俱全,市民吴小姐说自己住了六年,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小餐店:“现在排烟口离居民楼近势必影响居民。但这么热的天不愿意烧饭的人很多,何况对面新建了金融人才公寓,我们生活也离不开这些餐饮店啊。”


  小区内的爱家亚洲花园物业公司最近贴出了一纸告知书:“现定于8月5日上午召开物业、居委、业户三方会谈。”物业程经理告诉记者,此次居民投诉的这两家商铺皆为此前铺主再次转让、租赁的新“房东”,“原本"熊熊烧烤"是一个超市,这几天刚换的烧烤店,"民间瓦岗寨"也是从主营面条的老板处新盘下的。我们上门协调过,但我们没有执法权去堵掉排烟孔。”但对于物业号召“圆桌会议”,居民们并不感冒:“这个问题怎么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商铺原本位置就存在先天不足,”东建路上一家餐饮店老板说,“即便处罚也是"罚治标不治本",换一个老板还开餐饮店,那不是和没有处罚一样吗?”

 


  深层伪装
  拿不到“环评”工商登记开超市


  在工商行政管理署花木二分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民间瓦岗寨"这几天装修的,但营业执照没有办出来,现属于无证经营,而"熊熊烧烤"注册时是超市,超经营范围了。”明明是烧烤店为什么要“假扮”成超市呢?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开设一家餐饮店的流程大致如此:首先店铺要具备商业用房房产证,其次再由店主前去环保部门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然后前往食药监局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最后才能够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而东建路上的部分餐饮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们的店铺由于在居民楼一楼,“环评”办不出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一饮食店老板向记者介绍:“办不出环评这个前置许可,我们拿不到营业执照,只能转而向工商部门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就是开超市的营业执照。”在他看来,东建路靠居民区这一排底楼商铺并不具备开设餐饮店的先天条件,用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餐饮生意并不是什么秘密。


  一位花木工商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在得知他们申请办证之后,我们上门检查后告知过他们超范围经营了。”


  有关部门如何处理这两家涉嫌违规的餐饮店?在颁发“食品流通许可证”后,相关部门是否实地查看过这到底是不是一家超市?多日来记者一再追问,但花木工商所始终未给予回应。而浦东食药监局的有关工作人员则表示,他们对于该投诉已立案,在详细调查之后将作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