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字号餐饮店现状分析

 “中华名小吃,环境差、服务差,实在有损招牌!”昨天,上海滩网友“良民挑疵”发帖称,位于浦东大道即墨路附近的“大壶春”作为一家老字号饮食店,如今卫生状况、服务质量却都令人失望。昨天下午,记者对沪上一些“老字号”餐饮店展开调查,发现部分店铺生存现状堪忧。

  现场生煎店包厢内“搓麻”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浦东大道上的“大壶春”浦东总店。作为生煎的“杰出代表”,这家“大壶春”并未如想象中那般受追捧。走进店铺,地上的防滑毯积了一层厚厚的污垢,在雨天显得尤为肮脏,走上去脚底频频打滑。回收餐碟的两个塑料筐就堆在进门处,散发着异味,地上还散落着用过的纸巾。脏乱的环境与“中华名小吃”大字格格不入。

  记者在收银台站了5分钟,一名女收银员从头到尾都低头做着自己的事。直到记者开口点单,她才抬起头来,却没有任何表情。点完“大壶春生煎”后,记者环顾四周,发现餐桌、地板都油腻腻的,桌下还散落着烟蒂。服务员端来的生煎用一个陈旧的不锈钢盘子装着,小碗还有两个缺口,令人倒胃口。

  记者就餐完毕要离开时,听到尽头一间包厢里传来了搓麻声,走近一瞧,一桌人竟投入地搓着麻将,嘴里吞云吐雾。

  市民味道不错服务不佳

  昨晚6时许,记者在陕西北路上的“美心点心店”看到,有食客拿着小票费劲地找座位,却不见服务员引导。食客王先生说,他在附近上班,图方便常来这里就餐,味道不错,服务却掉了好几个档次。“态度太差了,感觉是你求了,才卖给你,买好要自己端盘子找位子,动作慢了还要被骂,心情真的难以愉悦。”食客许先生也说,他前天来这里为同事买午饭,想开张公司抬头的发票,收银员竟以“我不会打字,只能开个人发票”为由回复他,令人胸闷,“这种服务和墙上的金银铜牌多少有些不符。”

  记者又来到云南南路美食街,在小绍兴等“老字号”,发现这些店铺环境和服务也不尽如人意。在小绍兴1楼,虽有服务员收盘子擦桌子,却都面无表情,连问两遍“堂吃哪里取”,总算得到一个手势,指了指方向。

  采访中,有食客表示,印象中的“中华名小吃”“老字号”餐饮店大多有“倚老卖老”的现象,服务员“冷冰冰”,地板“油腻腻”。市民郭女士的话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声:“除了选味道,就是挑环境了。老字号的环境和服务应该做到和美味齐名。”

  症结坐店经营等客上门

  这些年,随着一些“老字号”的逐渐消失,“保护老字号”“扶持老字号”的口号不断响起,不少地方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做法。然而,老字号保住了,问题也陆续显现:服务意识薄弱、经营理念陈旧、质量缺乏保障、产品缺乏创新等,成了制约“老字号”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些老字号甚至进入“混日子”的行列,“坐店经营,等客上门”的老大思想严重,捧着金招牌却不思进取,久而久之就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人抛弃了。

  餐饮和烹饪行业的专业人士表示:“老字号生存压力很大,人才流失是普遍问题。由于扶持力度不够大,又缺乏规范的培训,导致服务员的服务意识弱,管理也跟不上时代发展。如今,餐饮业老字号的保护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我国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和丰富的老字号资源是极不适应的。重视餐饮业老字号的发展应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餐饮企业自身要找原因外,也应呼吁政府和相关部门予以扶持和监督,同时给予老字号更多激励措施和优惠机制,让他们跟上市场运作的步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本报记者左妍实习生尤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