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命名

  餐厅命名
 一、餐厅名称

  中国人自古就习惯于命相,纵然在文明的洗礼下,取店名时仍然会合八字、算笔画,找个大吉大利的店号,因此一般都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一一顾客的反应,即店号是否能达到宣传效果。
 名称设计是一门学问。一个好的名称最起码的要求是,写出来好看好认,叫起来响亮好听,想起来寓意深刻、回味无穷。要想设计一个理想的名称,首先必须从名称所用字的形、音、义及其综合效应和信息作用了解取名的基本规律。
 据命名专家的看法,一个好的店名,应该做到“五易”,即易看、易听、易念、易写、易记。
   1.易看的店名
   店号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让人易看易懂。所谓“易看”,与下列四点有关:
  (1)笔画。在我国,店名以中文为主。由于中文笔画不似英文那么简易,若店外的招牌挂着笔画太多的店名,从远处很难分辨,容易产生不方便。所以,尽量选择笔画简单清晰的字。
   (2)字数。据统计,店名字数大多都是二到五个字,一般人对“易看”的看法是:字数以五个字为限。一项实验中,用速示器以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二秒的时间,让被测试者观看广告,测试其看到什么以及看懂什么。实验结果显示,一般人的记忆以五个字为限。
 按中国人的习惯,餐厅的名字最好是二至三字,这样顾客称呼上口,用词响亮,笔划少,容易记忆。一个读音困难、拼写太长的名称,往往会影响企业的传播效果和经营状况。国外一些著名的企业进入中国,将店名译成中文时尽量做到字数少,笔划少,记读容易,如“麦当劳”、“必胜客”、“赛百味”、“肯德基”、“百盛”等,让人们更高程度地认可和更快的传播。
     (3)文字排列。避免文字排列时会造成的误读。例如,“一,,与“十”两个字直排时,容易误认为“千”或“干”字。另外,中文字横排时,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排,至今仍然未统一,所以应当避免采用让人分不清是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念起的店名。文字与文字之间的间距也最好不要大于一个字符。如:“老汤火锅”与“老 汤 火 锅”
     (4)字体。字体的问题最容易被忽略。现在是一个讲究设计的世界,不妨精心设计一种美观且适合店中特色的字体,借此加强顾客的印象,这也是促销的诀窍之一。不过,设计时仍要注意必须让客人容易分辨,否则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易听
 人们常常利用餐厅作为聚会场所,而“电话联系”方式是普遍而又方便的方法,因此,一个“易呼”的店名,也是相当重要的。有谐音、可联想其他字、容易造成混淆的店名,都不是理想的店名。
     前些年,天津市塘沽区靠近天津港口的地方有一餐厅,名为“塔码地”,据说起名者的初衷是反映港口特点,塔代表灯塔,码代表码头,地代表锚地,颇有象征意义,而且很快在天津市区又开设另一家“塔码地”。但是,有些幽默的顾客却不这样理解。有人问:“咱们去哪个餐厅吃饭?”回答说:“去‘塔码地’!”你听,像不像骂街。后来,天津市政府有关部门鉴于其名不雅,责令餐厅改名,餐厅马上照办,将“塔码地,,改为“地码塔”。要知道,我国很多店堂牌匾都是倒着念,即从右向左读,所以顾客还是读为“塔码地”。由于其店名庸俗、低级,顾客对餐厅的经营者和服务者也不会有好印象,餐厅很快结束了其“寿命”。
 3.易念
其实一个易听的店名,换个说法,不外乎要易念。其构成的因素是:发音容易、短词、不是难词。
汉字的数量相当多,尽量不要用难懂的字,以免使顾客感到困惑。要知道,顾客可能会因为念不出店名而敬而远之。
笔者曾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见过不少家名为“金鑫”、“犇 的餐厅。前者笔画多,但也确有意义,“鑫”字象征着财富兴盛,能给餐厅带来好运。而后者“犇 ”并非“牛、羊、鱼”,“彝”字是“奔”字的异体字;“ ”字是“膻”的异体字,指羊臊气;“ ”字是“鲜”的异体字。
这三个字读音应为“ben shan xian”,而99%的人都读成“牛羊鱼”。这也难怪,“犇”字尚可在汉语词典中查出,而“ ”、“ ”则毫无踪影,笔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辞海》中查出。不知起这样的店名是何用意,何必非要让顾客读错呢?
4.易写
易写的条件与易读差不多,尽量要达到:笔画少、字数少、排除难词。
5.易记
店名若具有联想性,可以帮助记忆。比如“摩卡”一看便知道是个咖啡店了。另外,取个有特色的店名,会使得客人难以忘怀,比如“旧情绵绵”店中独特的怀古风情与店名一样,令人难忘。
6.运用幽默要适当
笔者几年前去白洋淀附近的白沟镇游玩,发现一家餐厅名叫“上一当”。显然,命名者是想幽默一下,但餐厅里顾客寥寥无几。笔者问同行的几个人何不进去吃一顿?他们都说:“打住吧,真上一当怎么办!”看来,这种幽默没有市场。还有经七路上有一家“摸错门”,也是门可罗雀。
因此,餐厅在命名时运用幽默一定要适当。
7.店名要使用标准汉字
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已三令五申,店名招牌要使用标准汉字,不能使用繁体字,也不能使用不规范简化字。然而,很多餐厅还是我行我素,不予理睬。现在连外国人都在学习和使用标准汉字,为什么我们自己还在“留恋”过去?

  • 前期筹划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