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容置疑,消费者购买产品,首先是为了获得它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体验产品,首先从其使用功能开始,例如白酒,消费者所需求的产品体验是:顺口、不上头等;如果是鞋子,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体验是:结实、合脚、真材实料等。
但是,目前大多数同类产品的使用功能已经相差无几,合格的产品功能已经成为一项基本要求。在这种情形下,再去强调功能只会自缚手脚。而且,如果产品领先于其它竞争对手的只是其功能属性,那么将会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超越。
在这种新的竞争形势下,宣传的重心就应该从冷冰冰的功能体验上升到活生生的心理体验,为品牌营建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与价值主张。通过这种氛围与主张,去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倾向。
实际上,在物理属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精神与情感的力量作为一种软力量,往往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情感决定人的右半脑活动。情感在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共性,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流露。人们买不买一样东西,有时完全是由情绪来决定,不只是烟酒食品等感性消费品如此,对于像汽车、电脑、空调这样的理性消费品,也被添加越来越多的情感色彩。伊莱克斯公司的迈克尔·特雷肖尔甚至说:“我认为,洗衣机和冰箱也应该具有态度和个性。”
应该如何运用情感的力量,去建立“品牌感动”呢?
目标群体的心理需求
品牌感动应该围绕目标群体,我们需要明白,应该让谁感动,怎样去感动。
宝洁公司生产一次性尿布,因为定位失误,一度陷入困境。在美国这是一个前景非常诱人的市场,全国每星期要用3.5亿条以上。而宝洁的一次性尿不湿,与同类产品相比占有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它方便、卫生、柔软、吸水,用后即可丢弃。这一产品的最大特点便是方便,自然而然,广告的诉求也集中在这一点上,极力表明这是一件对母亲极为省力的物品。
然而事与愿违,这种一次性尿布投入市场后,市场行情并不看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未占领市场份额的1%。这真是不可思议,这么好的产品,怎么会得不到母亲的青睐呢?
在经过了细致入微的调研分析之后,宝洁发现,将广告定位于产品带给母亲的方便,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首先母亲们认为纸制的尿布是“一种不可靠”的东西,她们只有在外出时才会选用它;其次她们会觉得为了自己的方便而用这种一次性尿布,是一种对孩子的不负责任,这样的母亲会被看作是一个懒惰、浪费、放纵的母亲,没有尽心尽力尽到做母亲的职责。母亲们假设,如果她使用了纸制尿布,当她的婆婆来看她时,她会迅速将其藏起来,因为她的婆婆一定会觉得她是个不称职的母亲而责备她,而她心里也会这么想。
这就是母亲们内心细致而微妙的情感思维,宝洁忽视了这一点,因此而失败。于是,新的广告一改以往的所强调的带给母亲的方便和舒适,而把母亲爱护自己婴儿的心态溶入其中,力图向母亲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使用这种新产品将使婴儿体表保持干燥、舒适和卫生,是对婴儿的体贴关爱,是一位称职母亲的选择。这一次,母亲们开始大量使用这种产品,因为这是为了宝宝,而不是为了自己。
-
- 品牌管理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
本周推荐
厨师
-
过去,人们称厨师是做饭的伙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饮食需求的提高,厨…
- 未来餐饮,想学厨师的朋友学什么才能吃香…
- 厨师的酸甜苦辣,不是厨师你不懂!
- 餐饮业“去厨师化”趋势明显,厨师未来在…
- 30名大厨集体跳槽求职的公开信曝光,为什…
- 餐饮是个永远不败的产业,厨师们学什么才…
- 厨师成功开餐馆,离不开这七招!
- 厨师节我在百味楼,我为中国厨师代言
- 从厨20年,想辞职创业做一家专做外卖的店…
- 厨师谈加薪7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