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 消费 杀时间

小说阿乙的《先知》中,阿乙脑洞大开刻画了一个“疯狂者”“与时间对砍”的惊悚情节——

 

“人类并不只是在没事可干的情况下才杀时间,人类在所有情况下都杀时间。杀时间这种行为贯穿了所有的生命和所有的历史,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是元行为。”

 

那么,什么样的咖啡馆能有效地“杀时间”?

 

都说翻台率低是咖啡馆经营的一大痛点,其实仔细想想更像一个伪命题——不少咖啡馆的客流量,还远远达不到可以谈“翻”的程度。

 

于是乎,不断有新的尝试,比如抓住饭点儿,牛排披萨春卷盖饭齐上阵,想尽办法提高客单价;也有在商业模式上做文章的,比如外送O2O,配合目标群体的消费场景,成为一种短时间的调剂。

 

除此以外,其实还有这么一些咖啡馆:它们希望通过“+模式”占有你一大块时间,又有足够自信能让你在“杀时间”的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洗衣房:What?这么快就洗完了?

 

在小编“不想做的家务list”中,洗衣服以毫无悬念的优势高居榜首——即使有洗衣机。

 

台北市一家咖啡馆Wash Coffee似乎听见了啡姐的呼唤。

 

在133平方米的空间内,Wash Coffee放置了一整排大型滚筒洗衣机。是的,不是摆设,是真真正正能洗衣服那种。

 

空间上与用餐区有所相隔,可以同时进行又互不干扰。

 

想把家务和享受食物结合的点子是不错,而消费者买不买账,关键可能要看产品是不是过硬。据了解,店主远赴法国,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传统法式糕点制作,每日随机供应的甜点普遍很受欢迎。

 

 

“周末一起去那家店洗衣服吧,它家甜点不错哦。”或许不久以后,你就会收到来自闺蜜这样的邀约。

 

+健身馆:不喝咖啡哪有力气减肥?

 

一个健身房与咖啡馆的组合,坐标上海,来自有过减肥经历人士熟悉的郑多燕。

 

 

仿佛忽然一下子,身边健身爱好者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健身房、社交网络上的人鱼线、手机上各种日程计划表的APP,小编有种“再不健身就完蛋了”的感觉。

 

说回来,如何让“吃和健身”两不误,郑姐姐的咖啡馆确实找到了痛点——

 

1、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健身课程专业度有高要求;

 

2、提供减脂套餐,把健身中“无压力”饮食的问题一站式解决。

 

况且,郑多燕在国内粉丝众多,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IP。

 

 

去过的盆友可以在留言区讲讲感受,反正小编是觉得,这样一个健身咖啡馆开在家附近,估计自己是很难摆脱“动吃动吃动吃”的终极无限循环,乖乖上交钱包。

 

+修理铺:修理物品,还有心灵!

 

“东西坏了就直接买个新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修补”这件事似乎快要被遗忘了。

 

现在,一种新形式的咖啡馆开始风靡,并已在全球开了400多家,就是以修理为主打的repair cafe。

 

 

每周固定时间,repair cafe会邀请修理师傅前来咖啡馆坐镇,顾客可以把自己家里坏掉的物品拿来维修,顺便和师傅讨教手艺,聊聊人生。

 

这些修理师傅来自于各行各业,免费向公众提供服务。

 

 

通过修理这件怀旧范爆棚的事情,与师傅、邻居们一起追忆旧时光,让咖啡馆成为了社区交流的中心,无论对高年龄层的爷爷奶奶,还是喜欢新奇的小朋友,都具备十足的吸引力。

 

+农场商店:喝着咖啡买着菜

 

在伦敦,有一个身份“复杂”的经营场所——集咖啡厅、餐厅、面包店、农场商店于一身。

 

 

这家叫做Daylesford Organic Cafe的店,不仅为顾客提供早午晚餐以及下午茶,还在为他们之后更健康的午/晚餐做打算——供应有机蔬菜和水果让你买回家去。

 

一边品味着咖啡、一边挑选着看上去就生机勃勃的蔬果,健康食品杂货店看起来是个值得期待的生意,很直观地满足了消费者潜在的需求。

 

 

不过小编要提醒一下,在国内市场,把买菜和咖啡结合起来是需要勇气的,尽管前者是个刚需。

 

+油画室:谁说吃货不能美如画?

 

周末除了郊游、看电影、宅在家,还能做什么?

 

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或许是仅次于“今天吃什么”的世纪难题了。

 

在一些大城市,开始有这样的下午茶小馆,提供一个更有情调和谈资能陶冶情操的选项——画一幅油画。

 

 

一般以三四个小时为限定时间,由商家提供全程所需专业工具及颜料,即使零基础也不要紧,有专业老师指导修改,完成的画作还可以自行带走。

 

什么是体验感与参与感?想方设法给消费者找事儿做啊!都这年头了,为什么一定要让顾客在咖啡馆“发呆”?

 

  • 咖啡店经营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

相关阅读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