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收银实习生收到“新版港币”案例

庄军、吴肖肖/文

事件经过:
       实习生晓芳在福建某四星级酒店的总台做收银工作。某晚,她与接待员小谭一起在总台当班。凌晨三点时,两名自称来自香港的男子来到总台开房。接待员向客人礼貌要取证件时,客人拿出港澳通行证,于是接待员为客人办理了开房手续。晓芳提出向客人收取800元押金时,客人掏出一张面值1000元的“港币”。晓芳用验钞机检验“港币”时,显示有HKD标志。此时客人提出希望能够兑换1000元“港币”,晓芳再次验证了“港币”,决定为客人兑换1000元。但客人希望能够多兑换一些,以方便在酒店消费。由于经验不足,晓芳便咨询小谭是否可以兑换,而小谭也告知晓芳称自己做接待时,也为客人兑换过上千元的港币。晓芳还是没有太大把握,于是拨通了值班经理的电话,但正巧当天值班经理办理了辞职手续。在客人多次的蛊惑下,同时也为了顾全酒店的服务形象,晓芳给客人兑换了5000元“港币”。晓芳拿过“港币”,还是不放心,又在验钞机上过了一遍,她与小谭二人都确认是“真钱”后,将4250元的人民币给了客人。

    客人离开后,晓芳心中还是忐忑不安,她不停地安慰自己:客人开了房间,肯定会回来的,如果钱是假的,到时候可以把钱还给客人。但由于放不下这件事情,到了早晨8点,她拨通了中国银行当地支行的电话,银行的工作人员问她钱币上面是否有写“中国银行”四个字,晓芳说有,银行工作人员说那就没有问题了。后来,晓芳将此事告知前来接班的小张,并嘱咐她将此事反馈给值白班的王经理。下午,值班经理告诉她说有见到过这款新港币,应该是真的,晓芳这才放下心头大石。可是,第二天就出事了,当酒店财务人员带着这5000元“港币”到银行进行兑换时,银行职员不让兑换,但也没有告知是***。晓芳心中甚是不快,于是决定弄个明白,她跑到网吧,将钱币上银行的英文名称输入到搜索引擎,原来是“津巴布韦储备银行”。而这个国家由于通货膨胀,1000元连0.5人民币都兑换不到。

案例分析:
    利用津巴布韦币冒充港币进行诈骗的事件从几年前年便开始在各行各业出现,但今年在全国各地的酒店接二连三地发生,而且大多会发生在夜间。案例中的晓芳由于是实习生,经验尚浅,加之英文水平有限,而且值班经理刚好辞职,于是便上了骗子的当。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首先,该酒店的管理不到位,值班经理辞职造成管理“真空”,为服务与管理工作造成隐患;其次,该酒店接待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缺乏钱币识别知识,英文水平也不高,亟待培训加强;再次,该酒店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与防范意识较差,如果财务部对于此类事件有所了解,并以案例的形式为收银员进行培训,那么这种事情便不会出现。
预防措施:
    1、加强酒店经理值班制度。由于服务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必须要有管理人员值班进行督导,而服务员也应该养成“遇重大事情向经理请示”的习惯。
    2、加强总台接待员与收银员的钱币知识培训。除配备验钞机外,还可以配备小型验钞灯。因为此种类型的***上的中文字均是骗子用特殊墨水加印上去的,在验钞灯下该字迹会显示的非常粗糙,有时甚至用手指轻轻一抠便会脱落。
    3、加强总台接待员与收银员的英文知识培训。可以在前台配备电子词典,不能够确定的英文单词需要细心查询。而“津巴布韦币”上的英文单词“ZTMBABWE”,只要英语基础稍微好一点的服务员,便可辨别无误。

  • 酒店财务管理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