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员工零流失


瞿楚航
现任上海金湘隆餐厅行政总厨。


         一个团队想获得成功,不仅要有一位出色的领导,更需要一群充满斗志的员工。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则他们的能力能够发挥到80%-90%。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士气?上海金湘隆餐厅和越由大酒店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上海金湘隆餐厅的员工80%以上为80、90后,小伙子们年纪轻、火气旺,平日里喜欢争强好胜。行政总厨瞿楚航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自2010年6月起,每月在后厨举办PK大赛,他让除厨师长之外的12名员工自行组成3个分队,每队推选一人当队长,各队成员自定队名、团队口号以及PK失败后的惩罚内容,交给厨师长汇总打印后上墙公示。靠着PK大赛,瞿楚航成功搞定了以“任性、散漫”著称的80、90后,使整间店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同心协力的氛围,而最让业内同行羡慕的,则是其近一年多来的员工零流失率。

一人犯错 团体减分

问:PK时是以团队为整体进行评比么?
答:是的,我在PK大赛订下的原则是“一人犯错,团队减分”,目的是让各位成员在对外PK的同时,在内部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氛围。在PK大赛举行之前,店里总有个别年轻人因为睡懒觉而迟到,现在只要在一次晨会上迟到,其所在小组就会被扣10分,为了不连累队友,他们即使再困也会逼着自己起床,即使自己不起,队友也会把他叫起来。从开始举行PK比赛到现在,店里再没有人迟到了。而因为“仪容仪表不符合要求者,其所在小组扣3分”这一条规定,现在队员们出门之前会互相检查,原本我还想在员工更衣室给他们添一面整装镜,现在看来这个钱也可以省了。


PK内容分四项

问:PK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
答: PK的内容基本分为四大项:行动日志的填写、团队的风采展示(每日三次)、学习分享、晨会晨舞。具体PK内容及评分细则确定后,厨师长将其打印出来贴于墙面公示,公示当天即为当月PK起始点。


成员每月换  队长轮流当

问:每个小队的成员和队长都是固定不变的吗?
答:不是的,我们各队成员每月会进行一次调换,比如这个月由A(队长)、B、C、D四人组成第一分队,到下个月时,B、C、D中有一人或两人可继续留在第一分队,队长A必须离开,加入第二或第三分队。本月,A失去被选举资格,队长必须在未担任过领导职务的队员中推选。
“重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防止他们长期呆在一起结成小团伙,二是让新的小队成员经过一个月相处后再次产生凝聚力,如此反复地重组几次,当每位员工分别与不同的人组成过小队后,所有后厨员工彼此间有了默契,自然而然地拧成了一股绳儿。
队长在下个月重组时失去被选举权,是为了保证后厨的每位成员都有机会成为队长,从而得以展示和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而对于我来说,则可以通过他们的带队表现来挖掘管理人才,一举两得。

奖品设置很贴心

问:获胜的队伍能够得到何种奖励?
答:每月得分最高的小队,能得到《月度争锋突击队》的荣誉证书,每位队员还能得到一份奖品。奖品并不固定,通常是买他们最需要的、价值在500元以内的物品,比如2012年1月,赵海洲想要电动洗脚盆送给妈妈,他所在的小组获胜后,我就买了一个送给他。

PK内容之晨会 & 晨读 & 晨舞

一次晨会提士气
二次晨会说工作
80、90后的年轻人爱玩、爱热闹,回到宿舍后几个人凑在一起,常常玩到凌晨还不休息,第二天早上睡意朦胧,自然工作效率低、服务态度差。
“以往开晨会,总是领导在上面安排任务,员工只负责听和做,本来早晨他们就有点迷糊,听完一堆拉拉杂杂、催眠式的讲话,就更困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不能在上班的第一时间将他们的脑袋叫醒,一整天都会没有干劲。”
为了提升员工的士气,瞿楚航将每天早上的晨会分两次进行,一次晨会由所有员工一同参加,主要目的是激励士气,内容为晨读、晨舞、团队风采展示,二次晨会由各部门单独举行,主要是安排当天的具体工作。

鼓舞士气:声音要大,动作要猛





 
晨读基本靠吼 
跳舞全身要扭

金湘隆的一次晨会被许多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称为“疯狂的经历”,这里的员工“晨读基本靠吼、跳舞全身要扭”,碰上团队风采展示,那一声声喊叫简直震耳欲聋。瞿楚航说,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有许多老年人早上起床爬到山顶‘吼山’你知道吧?我就是从他们那里得来的经验。早上起来吼一吼,肺部和大脑涌入大量的氧气,自然神清气爽,有多少瞌睡都赶跑了,因此我要求他们晨读时在保持声音整齐的情况下,尽可能大声地吼。我要求他们编排晨舞时挑选幅度大的动作,既优美又要尽可能地舒展身体,将刚睡起来的朦胧全部赶跑。”


 
 
 
PK内容之行动日志
一本日志实现自我约束

在管理中瞿楚航发现,这些80、90后的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没有目标,从而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但如果厨师长、主管们对他们进行约束,则可能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没有目标就创造一个,不愿意被人约束就自我约束。2011年,瞿楚航订购了一批行动日志本发给每位员工,让他们将每天、每周、每月的目标填入本子中,在每晚、每周末、每月末检查自己的目标完成度并填写总结。日志填写的目标完成度,是PK大赛考察的一部分内容,如周目标、周总结在周六16:00以前需上交给厨师长,月目标、月总结在当月29日16:00前上交,否则扣掉所在小组10分/人。
 
 
人人都是主持人


一次晨会靠PK
问:一次晨会的主持人是固定的吗?
答:担任主持工作,除了能很好地锻炼语言表达及快速反应能力,还能增强自信心,为了让每位员工都能拥有这种机会,我们的主持人岗位并不固定,现在店中负责一次晨会的主持人有5名,除了赵海洲、刘攀分别担任两天的主持工作,其余每人一天。
每隔3个月,店里会举行一次“主持人PK选拔大赛”,对选手从语言表达、演讲激情、歌舞表演、临场反应四个方面进行考核,由管理层及全部员工共同打分,按照其表现可打1分到10分不等,最后将分数统计汇总,排在前6名的选手担任下面3个月的晨会主持工作,得分最高者则可以在一周内担任两天的主持工作,比别人多一天锻炼机会,算是给予第一名的一种奖励。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主持人PK赛选拔人才,前厅的几名经理助理就是从主持人中选出来的,与别的员工相比,他们在为客人服务时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容易获得食客的喜爱。

二次晨会轮流做
问:二次晨会的主持人也是选拔出来的?
答:二次晨会主要是各部门内部对当天工作的通报,但也会安排一名主持人,这个主持人并不是靠PK选拔

选出,而是由小组成员轮流担当。这样做,能让每个人都熟悉主持思路,为主持人PK大赛练手,主要目的则是提升员工的自信心。有些小姑娘非常害羞,说个话都会脸红,自从当了几次主持人,说话声音大了,干别的工作也更有自信,跟同事相处得也更好了。
 

 

动日志
助我轻松管理
瞿楚航:我们店里有一项硬性规定,每个领导干部每月必须跟手下员工谈一次心,行政总厨负责厨师长、岗位组长,厨师长则负责后厨所有员工。可每月几十分钟的聊天时间,并不能让我和厨师长确切地掌握员工的最新动向,对于他们最近的想法、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等,我只能知道大概,并不能全面了解。现在则不同,我只需要翻看行动日志本,就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管理更轻松,也更得心应手。

行动日志
助我审视自己
唐梓钧:在没有行动日志之前,我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总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且时间一长,往往就将其抛诸脑后。现在我将每月、每周、每天的目标和完成时间填写在日志本上,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将其分为A、B、C三等,完成一个目标就在后面划对勾,每天工作结束时,看着日志本上的内容,我能清楚地了解自己一天的得失,知道自己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当月末进行总结时,我发现自己每天进步的一点点,经过积累竟然成为一大步飞跃,在2011年1月份,我完成了两款创新菜,并让菜品的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

PK内容之学习分享

每天分享他(她)的学习
有了行动日志,金湘隆的员工们开始了自我管理式的学习,但瞿楚航发现,单靠自主学习,员工的能力提高得太慢,如何能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成为瞿楚航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陷入思考中的瞿楚航想起了一句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如果能让他们彼此交流每日的学习成果,集思广益后是不是能激发灵感、加快前进的脚步呢?他要求各小队成员在当日的工作结束后,每人写出一篇“学习心得”,其内容可以是学到的技术、看到的文章、亲身经历的难忘事,或者是对于生活的一点感悟,二次晨会上与本部门成员一同分享,大家共同推选最好的一篇,于周一、周五、周日的一次晨会上,与其它两队成员共同分享,而每周末的周会上,则是各队所有成员从自己本周所写文章中选取最好的一篇,与所有人共同分享。
员工所写的“学习心得”每天一换,粘贴在后厨的“学习分享榜”上。分享榜如今已在后厨墙面悬挂了数月,每天中午休息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心得”,已成为金湘隆后厨员工的一大乐趣。
 





 

 

 

关于PK管理
无经验者,留!
有经验者,走!


问:这四项内容每天PK,时间安排得太满,员工们在精力、体力上能否受得了?
答:毕业就进入我们店工作的员工,对这种管理方式很适应,他们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被老师约束惯了,马上“放任自流”反而会不习惯,在“每日PK”的管理制度下,他们会从“老师管理”过渡到“自我管理”,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很有帮助。而在社会上呆过几年的“老油条”,已经习惯于其他店松散的管理模式,再到我们店肯定会不适应,很多人不超过一个星期就会走人。

PK半年 当上炒锅

费小刚:我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应聘进入金湘隆。到离家千里的上海工作,周围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同事让我很失落,不愿意与同事接触,晚上常常因为想家睡不着觉。我入店不久,总厨推出了“PK管理”,他让我们结成几个小队互相对抗,虽然每天要写行动日志、学习分享,早上开晨会时还要有晨读、晨舞,但奇怪的是,我非但一点没觉得累,反而很快地摆脱了失落的情绪,每日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
我想了想,原因应该有两个:第一,我在PK过程中与队里的成员熟悉、亲密起来,有了朋友的我,便不再感觉孤独,对公司多出了一份归属感,心里踏实了,生活和工作自然更顺心;第二,因为在学校里被老师管惯了,对于约束性很强的“PK管理”不但没有抗拒,反而挺庆幸能有一个目标让我去努力,每天的晨读、晨舞就当做学校课间广播体操,锻炼了身体还能快速醒脑;写行动日志、学习分享就当完成作业,能让我在检视自己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经验。拿到日志本的第一个月,刚刚成为砧板的我在本子上记录了自己的目标:半年后成为炒锅。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在做好本职工作后,每天尽量在炒锅师傅旁看他炒菜,晚上回到宿舍,还常常跟所在PK分队的炒锅师傅讨教技术,并在日志本上记录当天学到的点滴,每个周末会翻看以前的记录复习。经过努力,第四个月时,我能在炒锅师傅的指点下做几个小炒,到第六个月,我被总厨点名,成为了炒锅。

  • 厨政管理 热门阅读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