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面潘慰:我不看好自创品牌,不容易做的大

味千拉面是中国快餐连锁的典范。

但是,像任何一个成熟品牌一样,面对市场剧烈的变动,都出现船大难调头的难题。

怎么破?

味千拉面选择了多品牌化,以此打破了品牌瓶颈,实现了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布局。

餐饮王道》对味千拉面的转型总结为:多品牌,多品类,多层次,提升协同效益。

潘慰希望用多品牌化的协同效应,在新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场景中不断营造新鲜消费契机。

味千拉面变身“味千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味千拉面还是单一品牌。事实上,它已经初步构建了多品牌矩阵。

此前,味千已经引进了和歌山、味牛、麻布十番。最近,又新引进了喜多藏、西屋武藏、东京时尚、i烧等多个品牌等等。

这些品牌布局,并呈现金字塔状,涵盖高中低三档。

其中,高端品牌有和歌山;中高端品牌面屋武藏、喜欢多藏、UCC等;大众品牌有i烧、味千拉面等。

这个布局,形成了多品牌,多层次,多品类。比如“味牛”,主打日式炭烧;“麻布十番”则是日式甜品品牌。

“我们围绕着协同效应来去做,以面为主。”

潘慰对《餐饮王道》解释称,他们根据不同市场定位,以不同拉面品牌进入市场,加大市场占有率,提升整体协同效益。

这就形成了两个优化结果:

一是多品牌满足需求多元化,突破了味千拉面的品牌瓶颈,实现了“变相扩张”;

二是多品类增加消费场景,从单纯的午餐、晚餐,变为上午茶、下午茶、夜宵等多个就餐阶段,提升了坪效和盈利能力。

多渠道跟消费者互动

在多品牌,多层次,多品类,实现协同效应之外,味千拉面也增加多种渠道跟消费者“互动”。

1、袋装产品进入超市。

味千拉面有工业化生产的优势。现在,产品已经从门店延伸到了大型连锁超市。味千拉面的袋装面已经进入超市货架。

2、请明星代言,增加时尚感

味千拉面聘请冯绍峰做形象代言人,以冯绍峰阳光、努力的形象,传递味千“用心做好每一碗面”的品牌精神。而冯绍峰也有大量的粉丝。

3、发力O2O外卖

味千拉面和百度到家达成全国性战略合作。双方凭借各自优势,运用到家美食会专业的订餐平台和高规格的物流配送体系提供标准化的高品质服务。

不过,这些举动只是餐饮企业的“常规动作”。就连味千中国出资7000万美元投资百度外卖,也只是财务性投资。

潘慰说,化解“三高一低”的影响,基本方向还是减小面店,提高坪效,提升翻台率。另外,还要从产品的基因上来优化商业模式。

我不看好自创品牌,不容易做的大

但是,潘慰并不看好自创品牌,“不容易做的大”。

味千拉面的多品牌之路,都是引进成熟品牌。通过代理制,味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多品牌布局。

当初,潘慰把味千拉面是从日本引进的品牌,是把日本的成熟品牌和技术都拿来了。

对于日本餐饮业,潘慰非常欣赏其完善的外卖发展模式和运营体系。“中国的外卖发展正在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潘慰说道,日本的外卖包括成品外卖和半成品外卖,这些作为满足消费者方便快捷需求的餐饮模式也必然是中国未来餐饮市场的重要要素之一。

但是,从战术上来说,这两次的效果完全不同。

潘慰将味千拉面引入中国时,先建厂后开店,实现了以慢打快。这一次,应对消费者多元化时,潘慰依然采用代理制,拒绝了自创品牌,却实现了以快打慢。

“别人有成功经验,我们就不要自己去搞了,现在还有不少的人自己去开发,搞个咖啡,因为他们真的不懂做,他要懂的话,要走好多的弯路。”

潘慰说,很多自创品牌,相对成熟品牌,缺少做大的积累:没有一套管理,没有好的产品基因,没有好的管理体系,没有经验的积累。

工业化是餐饮业的未来

潘慰是稳健性企业家。她做生意,喜欢合法合规,守规矩来这么做事,“让自己睡得着觉”。

在财务上,她强调“规范”。

当初,味千进入到上海,一个单店的月营业额就做了将近100万。在当时超过一些很多有规模的大企业。

在缴税时,潘慰要求财务人员如实报税,避免发生“逃税”风险。

潘慰说,正是这种“规范”,味千拉面在后来的上市之路上,走得很轻松。

2007年,在餐饮企业普遍遭遇“上市难”时,味千拉面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并以内地为主营业务基地的快速休闲连锁餐厅经营商。

在产品上,她依赖标准化,这也是她引入品牌而不自创品牌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初,她把日本的成功经验拿到中国,实现了以慢制快的发展。味千拉面凭借其一流的拉面产品,以及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经营优势,快速成为餐饮业的领袖品牌。目前,味千拉面在全国已经有近700家。

这也是潘慰推崇引进成熟品牌的重要原因,成熟品牌自带一整套的系统体系,标准化的运作。

而过往的成功,又让她坚定,“工业化是餐饮业的未来”。 (职业餐饮网编辑  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