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食品安全>>正文

“安全”与“美味”不能对立,治理网络订餐堵不如疏

自从手机APP外卖兴起以来,许多在校大学生选择足不出户地在宿舍点餐,但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纷纷在校内设立“禁区”,禁止外卖车辆进入公寓区。为此,许多外卖商和学生纷纷想对策,来应付学校的禁令。有的外卖员就用书包装外卖,蒙混过关。

 

校园禁外卖有其合理性

 

 

华中地区某高校保卫处领导曾介绍,最多时候,一个星期内处理了4起因外卖车辆出入校园引发的交通事故,其中一辆无证驾驶的外卖电动车将一位女同学撞得满脸是血后逃逸。外卖的食品卫生安全往往也难以保证,尤其是夏季食物很容易变质,外卖食物很难保证新鲜度,如果引发食物中毒等情况,责任问题校方也不便确认。而且配送员等社会人士进入校园,鱼龙混杂,也可能会带来各种隐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面对校园外卖的兴起,有学校开始祭出“禁外令”,有的则干脆在校内设立“禁区”,禁止外卖车辆进入公寓区。高校设“禁外令”最重要的还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量,随着网络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校园网络外卖平台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平台为了攻城略地,抢占市场占有率,不惜放低门槛,降低审核标准,让不少良莠不齐、资质堪忧、来路不明的外卖店家加入到校园网络外卖平台中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学校饭堂由于处于学校的监管之下,食品安全有一定的保障,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学校限外卖有其合理性。

 

给高校“禁卖令”松松绑

 

众多高校纷纷推出“禁卖令”,体现了其治理外卖危害的鲜明立场,这一态度值得鼓励。只不过“一刀切”的禁卖难调众口,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遭遇尴尬。如何寻找到外卖的方便性与危害性的制衡点,才是学校解决外卖问题的重中之重。

 

第一,鉴于学校保卫处并没有执法权,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如大型活动、考试等,进行不定期“禁行”,多为商家设置“送外卖”的门槛,以期循序渐进减少外卖车进出校园的数量。第二,学校食堂要不断提高个性化服务,丰富食堂菜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加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建设。第三,要加强对学生的消费引导,学生是典型的消费群体中没有经济收入的人员,其经济来源于父母,还是应该以学校食堂为主。学生要以学习为主,艰苦朴素,不要盲目追求时尚超前的生活,加重父母的负担。

 

 

总之,外卖是“互联网+”的产物,顺应了市场和时代的需求,高校管理也应与时俱进,讲究措施的柔性与灵活性,不断适应学生的需求。

 

以疏代堵治理网络订餐

 

堵不如疏

 

网络外卖的存在除了方便之外,至少还可以对学校饭堂起到倒逼的作用,提高其竞争意识,倒逼他们不断创新,让饭堂口味选择更加广泛,味道更加吸引人,这样不是更好?

 

当然,“安全”与“美味”并不对立,外卖平台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责任,提高外卖店家的安全准入门槛,严格杜绝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外卖店家上线,依法加强打击,从源头上杜绝那些“毒”外卖流入学校中。

 

 

“禁外”不如“限外”

 

高校采取抵制的方式,非但未能达到杜绝外卖餐饮进入校园的目的,反而催生了“书包送外卖”现象,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加剧了高校与城市之间的情感隔膜。

 

事实上,高校同社会并非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城市的一个“共同体”,应积极寻找主动融合的方式。只有双方的包容和理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特别是高校,应主动融入社会,与所在城市一起成长。然而,高校实行“禁外令”,表明高校与城市之间存在情感隔阂,需要双方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特别是,一些高校对市民持开放的态度,却没有用更开放的办法,去应对“外卖进校园”之类的现实问题。可见,高校“禁外”不如“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