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记者对北京多家餐馆调查发现,尽管一次性发泡餐盒已经被禁了十年,但是一些中低端餐馆仍在使用。记者发现,这种情况在我市同样存在,不少消费者甚至对这种餐具的危害并不在意。
市卫生局监督科负责人李洪江说,如果市民发现餐馆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可拨打63322110举报。
现象:不少餐馆仍在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
14日傍晚,在珠江路一家餐馆内,记者看到,一包约100余个的一次性发泡餐盒放在服务台的桌子上,如有要求打包和顾客,餐馆的工作人员就顺手取出供消费者使用。对于这种一次性发泡餐盒的安全及卫生情况,餐馆老板说:“小餐馆那有这么多的讲究,就是图个方便,再说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还能吃死人?”
今日12时许,在涧西区银川路一家同时能容纳二三十人用餐的餐馆内,记者点了一份炒菜和锅贴要求打包,这个餐馆用的也是一次性发泡餐盒,工作人员说一直是用这样的餐盒打包,没有顾客表示过异议。
在关林市场服装批发区附近,几乎所有的小餐馆都在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盛放食物,这种餐盒除了供顾客打包带走之外,甚至还被直接用作盘子,还有不少食客拿着一次性发泡餐盒边吃边逛。
暗访:一次性发泡餐盒大多来自关林市场
这些一次性发泡餐盒源自哪里?记者以家人开了小餐馆,想买一次性发泡餐盒为由,展开了调查。
在九都路西路,浅井头村附近一个经营包子、米线的餐馆内,店老板苏女士表示,她店里用的一次性发泡餐盒,是一位张姓老板定期送来的。
那送货的人又在那里呢?苏女士说,她只留有一个电话号码,现在也找不到了,她听说该老板在关林农贸市场有家经营调料品的店。
按照苏女士的提示,记者来到了位于关圣路的关林农贸市场。
在一写着“常记香料”字样招牌的调料店前。“俺家人开了个小餐馆,想买些一次性餐盒。”记者说。
“开的啥餐馆?在哪里?卖啥饭?”一名约有30多岁,赤着上身、汲着拖鞋的男子用疑惑的眼光打量着记者。
待记者一一作答后,该男子表示,他店里有大、中、小三种型号的一次性餐盒,每包都是600个,大号的每包40元,中号的每包38元,小的每包36元。
记者发现,这些一次性餐盒大都只印有WX555字样,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及合成材料一概没有,是典型的三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