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职业餐饮网 三水
门店面积“切出”10几平、仅售卖一款产品……
曾被视为星巴克“劲敌”的知名烘焙品牌85℃,在经历关店风波后,正悄然开启转型之路。
近日,职餐最新栏目「首店商业眼」注意到,85℃先后在福建、上海推出了生甜甜圈的专门店“85℃ DONUt”,店内只卖生甜甜圈一款产品,现炸现卖,价格10元左右。
这一动作背后,究竟是品牌无奈之下的收缩,还是瞄准细分市场的战略尝试?新店型又能否为其找到新的增长点?
为直击餐饮首店前线,洞见行业新变量,职餐全新推出「首店商业眼」栏目,第5期我们聚焦 “85°C首家生甜甜圈店”!
85℃开生甜甜圈店,价格低至6元!
2025年11月15日,上海彭浦新村,85℃店内外人潮涌动。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人已从过去因“失意”聚集于此的上海老人,变成了追求时尚新潮、有趣的年轻人。
他们站在临街处排着长队,等待着新鲜出炉的生甜甜圈,而后又一头扎进旁边的85℃店内,顺手带走一杯咖啡。
如此反常的一幕,自85℃生甜甜圈新店开业后,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那么,这家新店型究竟有什么魅力?又是什么让它吸引如此多的客流?
1、10平左右独立档口小店,即买即走
“装修了一个月左右,最近重新开业了。”
早在这家新店尚未开业时,家住附近的张先生就注意到,开在闻喜路的85℃店门头上悄悄分割出一块亮眼的绿色招牌,上面赫然写着“生甜甜圈制造工坊”,中间的“85℃ DONUt”还特意采用明黄色圆圈突出展示,充满了时尚感,与之前朴实无华的设计风格相去甚远。
作为十多年的老顾客,张先生一眼就看出这家新店的“门道”:从原本的85℃店单独划分出一块10平左右的区域做独立档口,无需承担额外的房租成本;门店开在临街红绿灯处,距离地铁站仅260m,即买即走,十分方便。
此外,类似肯德基孵化的“肯悦咖啡”,蜜雪冰城的“幸运咖”以及魏家凉皮的“魏斯理汉堡”,新店型在选址上同样采用“母店带子店”的模式,紧邻母品牌85℃开店。这样一来,既能复用老品牌资源,又能相互引流。
今年10月,“85℃ DONUt”在福建开出的泉州首店,同样延续了这种“子母共生店”模式。
2、只卖生甜甜圈,有14种SKU
从喜茶的“啵啵奶茶”专门店到泽田本家铜锣烧,从KUMOKUMO芝士蛋糕到草鸡蛋糕扎堆涌现,越来越多单品类专门店在最近几年崛起。
尤其是上海,瑞士卷、巧克力等专门店密集涌现在街头,还出现了Nunu Donut、BURNNING Donut等一批专卖生甜甜圈的商家。
如今的85℃生甜甜圈店同样如此,其店内仅卖生甜甜圈这一款大单品。
具体来看,其涵盖爆馅生甜甜圈、生甜甜圈、脆生甜甜圈、脆皮爆馅生甜甜圈四种类型,所有产品均采用“法国高端稀奶油”爱乐薇稀奶油制作而成,当日现炸现卖,口感蓬松轻盈,总共有14种SKU。
而在口味上,除原味、巧克力这种常规味型外,还有甘梅味、伯牙绝弦等创新口味,能同时满足“保守型”和“尝鲜型”人群的需求。
3、价格在6-11元,还有买四赠二活动
价格方面,与上海市场动辄18元以上的生甜甜圈售价相比,85℃生甜甜圈的产品定价普遍在6-11元期间。
比如,开心果爆馅生甜甜圈、芭乐爆馅生甜甜圈、原味脆皮爆馅生甜甜圈等多款产品基本都是10.8元,像原味脆皮生甜甜圈、原味生甜甜圈更是低至六七元,性价比突出。
此外,开业期间的“买四送二”促销活动,进一步拉低了客单价,使得这款“现制烘焙”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
85°C布局“档口店”,是跟风,还是自救?
烘焙品牌通过开设副线探索新增量,在行业内已非新鲜事。
从网红品牌黄油与面包(B&C)推出的CIAO PANIFICIO by B&C,到成都知名法式甜品品牌LANLIZI打造的LANLIZI BAKERY,乃至新中式烘焙“元老”墨茉点心局推出的“软虎虎鲜奶米蛋糕”,这场烘焙品牌们孵化副牌的战争早已悄然打响。
那么,85℃开设生甜甜圈专门店,是短期跟风,还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自救?
1、闭店率高达34%,烘焙赛道进入残酷生存模式
每三家烘焙店,就有一家面临关门。
过去一年,全国烘焙赛道净关店数量约7万家,闭店率触及34%的惨烈数据,揭开了烘焙市场剧烈出清的压力。
在这个行业格局生变,竞争愈发残酷的淘汰制赛场中,即便是扎根多年的老牌烘焙也难以幸免:欢牛面包屋、面包新语等昔日网红渐次关店退场;克里斯汀、静安面包房以破产清算告终,为一个时代画下落幕。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正成为烘焙行业的真实写照。今天,像商超、茶饮等经营者不断跨界到烘焙行业中,比如茶颜悦色设立“茶颜饼坊”;海底捞推出“拾㧚耍·SCHWASUA”;盒马等商超也推出了鲜焙工坊,试图用供应链优势压低价格;就连美妆界顶流MAC也玩起了跨界,和人气烘焙品牌Fascino卖起了面包……
当它们以更新的模式、更时尚的打法切入战局,也进一步加速着行业竞争与分化。
2、品牌老化与门店收缩,倒逼85℃寻求突破
在外部巨变的同时,85℃自身也正面临品牌老化与门店收缩的严峻考验。
自2007年以"10元现磨咖啡+15元现烤面包"进入大陆市场,85℃多年深受追捧。开业首年,其上海门店日均客流突破2000人次,单店月营收最高达300万元。
然而,随着消费风向转变,像85℃这类传统综合烘焙业态也面临对年轻消费者吸引力日渐减弱的问题。具体到业绩上,85℃大陆业务在2023年急转直下,首次出现亏损,次年亏损更是扩大至8000万元。
今年,为了缩减成本,85℃也走向开始大幅度关店,其在安徽、山东、四川、重庆等区域门店数量缩减至个位数,天津等地更是全线关停。
在陷入增长乏力、品牌老化的困局下,这个曾经的“烘焙顶流”也面临着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的难题。
而生甜甜圈专门店,或许是它寻求转型,单点破局的一个切口。
3、单品类专门店崛起,或成为高效破局风口
在综合型门店陷入红海竞争时,单品类专门店正以“小而精”的模型打开新局面。
在全国各地,这一模式正得到验证:广西“煲珠公”专注珍珠奶茶,开出500家门店;浙江“嫣然苡茉”主打蛋挞单品,短期内拓展40余家店;南京“铭果屋”凭借手工铜锣烧,已进入全国18个省份;在成都,一批烤肉品牌更是在招牌上打出了“专门店”,以强调自己的正宗性、独特性……
在这样的风口趋势下,85℃或许正是希望借助生甜甜圈这一大单品,实现单点甚至是爆点突破,同时通过约10平方米的小店模型、简化的人员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最终实现高效复制。而在未来,其或许还可以依托生甜甜圈这款核心单品,逐步拓展SKU,覆盖到更广泛客群。
职业餐饮网总结:
“跨界不是简单的品类叠加,而是消费人群的深层次挖掘。”
85℃开设生甜甜圈专门店,正是一次基于人群细分的战略转身。
面对品牌老化,它敏锐捕捉到年轻一代追求“新潮、现制、高性价比”的消费偏好,通过打造独立的生甜甜圈品牌,以时尚的设计、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和“现做现卖”的模式,精准对接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最终触达更广的人群。
因此,这步棋不仅是应对危机的试水,更是一次主动的“人群运营”,最终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而其成败的关键,也将在于能否持续维系对这批新人群的吸引力。
#首店商业眼合集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