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职业餐饮网 旖旎
“餐饮不是赌局,是在看清赛道后,用差异化的尖刀,扎透同质化的城墙。”
中原腹地郑州,是胡辣汤重镇,在七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5000家胡辣汤店盘龙割据。
在这里做生意,你既要斗得过夫妻店,又要赢得过多年老字号的信任积累。
突围,并非易事。
今天我们分享的品牌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也是关于一个品牌如何在没有时间优势、没有资源优势的时候,如何后发制人。
从亏损百万的“天崩开局”,到在郑州一地开出100+门店,单店月营收超10 万,还稳坐 “郑州胡辣汤直营门店第一” 宝座,它就是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
近日,职业餐饮网对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品牌创始人宋东方进行了专访。
年少轻狂:
付出百万学费悟出道理:越多元死得越快!
20多岁五彩斑斓的年纪,谁不曾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能撬动世界的大人物?
对于宋东方来说,也应如此。
当年,他就是带着这份“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闯劲,一头扎进了创业浪潮里。
那时的他,眼里全是机会,脚下却没找对“方向”。
在做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之前,宋东方和另外两位合伙人做了十多个项目,干过土建、开过宾馆,卖过保险。
后来觉得一定要做连锁,就加盟足浴,项目是好项目,可是因为没有提前调查选址和城市规划,刚开业就遇到修路,一修就是两年,最后只能低价转出,前前后后亏损百万。
休整一段时间后,三位创始人又揣着仅剩的一点钱继续试水餐饮,接连开过烩面店,卖过千岛湖鱼头,甚至专门驱车跑到千岛湖考察,用千岛湖的鱼,为了做好匠心餐饮就在门店养鱼,谁知道因为不了解千岛湖鱼的生活习性,一夜之间鱼全部死亡。
几次折腾下来,钱没赚到,还亏损百万,早早品味“创业不易” 的苦涩滋味。
从这段经历中,宋东方总结了亏损经验:
1、对于创业小白来说,钱和精力有限,越多元死得越快
2、提前了解城市规划、房屋租赁信息(比如足疗店因城市建设施工耽误开业)
3、一点领先可能会引爆行业,太多领先则容易成行业炮灰(比如在郑州开千岛湖鱼头馆)
4、及时止损,计算好沉没成本
百战归来再战餐饮:
敢差异化才有活路,用一碗野生菌胡辣汤逆袭开店100+!
年轻就是最好的“本钱”,血气方刚的三位创始人把创业路上亏损的百万当成了学费,选择继续出发。
这一次他们选择将传统品类“重构”。
2017年,郑州胡辣汤门店超5000家,市场规模达四千多万,但大多是夫妻老婆店,装修简陋、食材廉价,“大家都在拼低价,却没人做品牌、做健康”。
“我们意识到,这是个‘有品类无品牌’的空白市场 —— 哪怕只抢占 5% 的份额,也能开出 200 家店”。
而且早餐赛道刚需强、复购高,只要做好标准化,比大餐更有规模化潜力,仨人一拍即合:放弃高投入的大餐,聚焦胡辣汤。
同在郑州做餐饮的前辈姐弟俩创始人宋宝民曾说过:“丑是罪,土更是罪,平庸不独特是死罪”,他们选择差异化后发制人:
1、产品差异化:
首创“五种野山菌” 胡辣汤,重构品类价值
在方一坤入局前,郑州胡辣汤市场早已陷入“廉价魔咒”。
3-5元一碗的价格,成了多数门店的 “生存底线”。
因为当时的产品配料上,没有什么有营养价值感的,更像是“应急果腹的水”,和“品质”“健康” 这类需求根本搭不上边。
正是看到了这份“价值空白”,方一坤用“菌菇” 重构产品,既打破了传统,又重塑了顾客认知。
“野山菌”胡辣汤开创者,抢占 “人无我有” 的品类空白
面对“胡辣汤 = 廉价水” 的市场现状,方一坤团队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产品 “有价值可寻”。
“传统胡辣汤要么放黄花菜,要么放普通木耳,可黄花菜当时市面上大多用药水泡,容易发酸,口感也不稳定。我们就想,能不能用更健康、更有价值感的食材?”
通过全国走访,他们发现菌菇和胡辣汤很适配。
既能中和胡辣汤的口感,让年轻人也很喜欢,又能将胡辣汤的食材的品质感提升上去,抢占人无我有品类空白。
用5种“菌菇”建立高价值感心智
像是内蒙古的虫草花,福建古田的鹿茸菇,西峡的小香菇,东北的小黑木耳,武夷山的竹耳菌,不仅解决了“发酸” 的痛点,还赋予胡辣汤 “健康、价值感丰富” 的新标签。
而他们也把这些高价值感的食材赋予了新名字“野山菌”,用来自大山里的珍贵食材,重新“定义品类”。
虽然一碗胡辣汤的价格高了,但顾客能喝到明显的菌香,愿意为这份“健康”多花几块钱。
2、模型轻量化:
解决租金、人力问题,33平即可开店,61% 小时工占比
怎么开一家赚钱的店?
除了有更多的顾客,还要做好开源节流。
宋东方三人选择在房租、人力方面做文章。
用“供应链标准化 + 人力灵活化”,打造出轻量化的扩张模型,让30多平也能开一家店,还实现了规模化,开出了百家门店。
(1)解决胡辣汤“标准化”难题,33平即可开店
2020年,疫情突袭,方一坤刚入驻郑州高铁站的门店,一周要经历5次检查;同时,20家店的食材供应成了难题。
当时团队想委托蜀海代工,但胡辣汤的标准化当时没人能做,只能被逼无奈自己建工厂。
“那时候我们还没赚这么多钱,也没做过工厂,就是‘被逼到绝路’了。最终咬牙建了3000平的中央工厂,不仅解决了自己的供应,现在还能服务 3000家外部门店外供。
而这场危机,反而让方一坤搭建起了“供应链护城河”。
在当时传统胡辣汤店都未能实现“标准化”,方一坤率先完成了胡辣汤的标准化制定。不仅成本可控,还能保证食材新鲜。
“现在我们最小的门店才33平,传统胡辣汤店要40平厨房,靠供应链把厨房面积压到最小,租金成本下降了很多。”
(2)61% 的“小时工”占比,推出六大岗位通岗制,人效达1500
早餐赛道的人力痛点很明显,早高峰需要大量人手,平峰期又闲置。
“2021年疫情期间,我们无意中发现小时工模式可行,就开始推广。”
团队按“工位”做排班,重点覆盖6:30-10:30的早高峰,单个岗位培训3天就能上岗;还推出 “六大岗位通岗制”,员工既会熬汤也会收银,通岗率超60%。
“现在我们小时工占比 61%,人效达到 1500 元,比传统店高30%。”
更关键的是,小时工与正式工享受同等福利,像是员工子女考上本科奖励3000元的教育奖学金,小时工也有;加盟商、供货商的孩子符合条件,同样能领奖励。
“今年高考,就有4个孩子拿到了奖励,我们就是想让所有人都有归属感”。
3、品牌声量化:
第二家店就花20万开发布会,要让“声量先于规模”
在门店数量少、品牌知名度低的阶段,方一坤用“反常识” 的品牌造势,快速建立起 “新派胡辣汤” 的差异化认知。
2018年5月31日,方一坤第二家店开业。
团队做了一个让同行“看不懂” 的决定,还没赚钱先花钱:花20万办一场发布会,邀请郑州餐饮同行、媒体到场。
“当时一家店的投入才40-50万,花一半的钱开发布会,很多人说我们疯了。但我们知道,在同质化红海中,‘让别人知道你的不一样’,比盲目扩张更重要”。
在门店少的时候,声音要大,才能让更多人认识你。
发布会后,团队又集中在门店5公里范围内投放电梯广告、公交车广告,精准覆盖高新区的上班族和居民。
“现在高新区我们有 20 家店,都是从当时‘集中造势’打下的基础。”
通过从产品、模型、到品牌营销,方一坤不仅开出百家门店,还成为这个品类直营门店第一的领头羊,实现后发制人。
职业餐饮网总结:
“郑州是餐饮‘练兵场’,能在郑州活下来,去全国任何城市都能做”。
从亏数百万的跨行小白,到改写胡辣汤品类规则的“新派代表”。
如今的方一坤,已经是郑州胡辣汤市场的“黑马”—— 直营门店数量第一,还成了 “野山菌胡辣汤标准制定者” 之一。
传统赛道的机遇藏于痛点中,唯有以差异化产品为尖刀,用供应链、效率与数字化筑墙,才能在红海中立稳脚跟。
正如创始人所说:“胡辣汤不是‘老古董’,只要抓住年轻人的需求,它也能成为‘网红’;餐饮也不是‘赚快钱’的生意,只有死磕产品、效率和组织,方能走得长远。”
你是否想更加了解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的创新逻辑?
12月16-19日职业餐饮网森林游学“郑州站”热力启程,我们不仅带您与方一坤野山菌胡辣汤品牌创始人面对面交流,还会一次探访蜜雪冰城、姐弟俩、廣順興等6家郑州名企,报名已开启,扫码可咨询了解!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