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职业餐饮网 旖旎
又一明星餐饮扛不住“收缩”!
全国关店仅剩1家,13年老牌也扛不住了!
近日,薛之谦创立的火锅品牌“上上谦”正式官宣:
广州正佳广场店因租约到期,将于12月15日终止全部经营服务。
这意味着,这个走过13年、高峰时期开出20余家门店的明星火锅品牌,全国范围内仅剩上海南京东路店一棵 “独苗”。
和其他昙花一现的明星餐饮不同,上上谦曾是赛道里的“长寿代表”,巅峰时日均营收百万,武汉门店试营业就排起长队,但如今终究难逃收缩命运。
这不是品牌不努力,而是餐饮行业的浪潮与时代红利,早已悄然转向。
它只是餐饮大浪淘沙之下的一个“缩影”,正如业内人所说“关店也许是困难时期的最好选择”。

巅峰20家门店到仅剩1家,
薛之谦早已退出股东行列
近日,薛之谦创办的“上上谦”火锅品牌的一则“广州闭店通知”,引发舆论热议。
全国关店仅剩上海1家店
其中提到,上上谦广州店因租约到期,将于12月15日正式闭店,终止经营服务。

这家广州门店是2020年开业,只活了不到5年。
消息一出,很多粉丝都专程来打卡,有网友评论表示不舍。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闭店消息公布后,门店一度出现排队超60桌的盛况,但这终究难抵关店命运。

曾日入百万,开店20余家,武汉试营业就大排场龙
回溯品牌历程,上上谦的起点充满“光环”。
2012年,薛之谦与好友李渊林合资开出第一家串串香火锅店,凭借明星效应迅速打开市场。
巅峰时期,品牌坐拥8家直营店和20家加盟店,覆盖上海、广州、武汉等多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
而彼时的薛之谦作为创始人对这个品牌也很上心,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天睡五个小时,出任何问题都冲过去解决”。

从店铺选址、大厨筛选到配料进价谈判,每个环节他都亲自把控。
当时的门店也别具风格,采用黑色墙面搭配宝蓝色灯光的设计,被年轻人称为“夜店火锅”,店内循环播放薛之谦的歌曲,天花板滚动播放其 MV,打造出沉浸式消费场景。
产品上也走差异化,招牌辣蛙鸳鸯锅由薛之谦“血书” 推荐,锅底融合10种辣椒与重庆炒料秘方,搭配老鹰茶汤中和燥热。
品牌扩张之路更是顺风顺水,尤其是武汉门店的试营业盛况,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
2017年,媒体曝出,其品牌日均营业额稳定在150万元左右,成为现象级明星餐饮品牌。

薛之谦与其父相继与品牌“解绑”
但转折点早已出现。
2019年2月,薛之谦退出品牌关联公司上海上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行列,由其父薛良园接任。
2021年7月,薛良园也退出了后续成立的上海弘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意味着薛之谦与上上谦彻底解绑。
与此同时,品牌负面不断,2020年上海两家门店接连被检出餐具大肠菌群不合格,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信任危机。
至2023年底,全国门店已缩水至两家,如今广州店闭店,仅剩上海单店支撑。

不是失了明星“光环”,而是时代已转场:
关店是顺势而为的无奈之举
很多人把上上谦的收缩归结于失去明星光环,但其实这个品牌走过了13 年的历程,还熬过了疫情,正如很多火锅品牌陆续关店一样,它只是行业“洗牌”的一个缩影。
品牌的收缩从不是“不努力” 的结果,而是在消费浪潮迭代、大环境承压的双重影响下,顺势止损的现实选择。
1、上上谦只是火锅浪潮洗牌的一个“缩影”
不同于贤和庄等明星餐饮的落败,上上谦的收缩其实更像是餐饮品牌没有跟上时代的正常“退场”。
而且它也并非个例,而是整个火锅赛道迭代洗牌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曾风靡一时的美蛙火锅品类,也经历了大面积关店潮。
像是作为美蛙火锅赛道的头部品牌,哥老官曾创造出上海餐饮界的“排队神话”。
一张黄牛号当时要被炒至200元,门店常年排起数小时长队,连顾客都坦言 “排队2个半小时也值得”。
巅峰时期,其门店遍布全国核心城市,热度比当年的上上谦还要火爆很多。
但今年开年,哥老官被曝100多家门店全关,总部人员从百余人缩减至十几人,仅保留善后团队。
火锅赛道的浪潮从未停止更迭,从重庆老火锅、潮汕牛肉火锅到市井火锅、小火锅,每隔几年就有新的风口出现。
上上谦主打的“夜店风火锅”+ “美蛙”品类,在当年凭借差异化站稳脚跟,但面对持续变化的消费需求,未能及时迭代创新,产品力逐渐滞后。
当新的火锅品类不断涌现,顾客有了更多选择,缺乏持续吸引力的品牌自然被市场分流,这既是赛道竞争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规律。

2、大环境承压,关店或许是困难时期的“最好”选择
当下的餐饮行业,早已不是“开一家火一家” 的黄金时代。
客流分散、消费降级,不少餐饮品牌都面临“营收下滑、成本高企” 的困境。
据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发布的《2024-2025中国餐饮品类闭店率》显示,2024-2025年餐饮平均闭店率为22.66%,行业已从“增量竞争” 进入 “存量绞杀” 阶段。
即便是头部品牌,也在通过关店优化门店结构,中小型品牌更是举步维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关店反而成为很多品牌的“求生之道”。
对于上上谦而言,关闭广州门店、聚焦上海单店,或许是无奈之举,但也是保住品牌活着的一个有效方法。
这种“收缩战线、保存实力” 的策略,或许并非如大众看到的明星开店的“失败”,而是困难时期的理性选择。
事实上,餐饮行业的“十年周期定律” 早已显现,一个品牌能走过 13 年已属不易。
市场环境在变、消费需求在变、竞争格局在变,没有任何品牌能凭借过往的红利一直走下去。
当时代浪潮转向,及时止损、收缩关店,远比硬撑到资金链断裂更有价值,这也是当下许多餐饮品牌的真实写照。
职业餐饮网总结:
时代抛弃你时,从不会提前打招呼。
上上谦的13年历程,印证了餐饮行业的残酷与现实:
没有永远的风口,只有永远的变化。
薛之谦早年的亲力亲为、品牌早期的差异化创新,都曾让上上谦踩上时代红利,但当消费浪潮转向、大环境承压,未能及时跟上变化的品牌,终究要面临收缩的命运。
这不是品牌不努力,而是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与单一品牌的努力,终究难以对抗趋势的力量。
餐饮行业十年一个大周期,谁都有可能告别“舞台”。
时代抛弃一个品牌时,也从不会提前打招呼,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变化中寻找“生机”,在困难时学会“取舍”。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