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一个月爆火5个“路边摊主理人”!
云南保山咖叔、郑州“人生意义小店”店主、炒八掺摊主、景德镇“鸡排哥”、济源尧仔炒粉老板,这五名再普通不过的小微餐饮人,在一个月内接连破圈,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新晋“顶流”。
单条视频百万点赞,线下排队长达数小时……这些被推至聚光灯下的餐饮小贩,在短视频时代,拥有了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这些人中,有的为生计所迫,有的为热爱坚守,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在各自的角落里,点亮了一盏灯,一守就是十几年。
这是属于普通人的高光时刻,更是千万小微餐饮人沉默坚守的回响。
一个月火了5个“路边摊主理人”,平凡者的高光时代!
餐饮行业的聚光灯,历来偏爱那些连锁巨头、明星主厨和装修精美的旺店。
然而最近,一批最不起眼的小餐饮人正悄然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新星。
他们的走红,并非因为豪华的装修或炫目的营销,而是那些被时代洪流冲刷却始终闪光的品质:松弛、良心、朴实、热情、善良。
这些朴素的精神底色,在过度包装的消费环境中,如一束束微光,精准击中了人们渴望真实与真诚的内心。
1、松弛:自创“火烧咖啡”的云南咖啡主理人
近日,云南保山双虹桥路边咖啡馆火了。
这家开了14年的咖啡馆的“主理人”是一位53岁的大叔——咖叔,他自创了“火烧咖啡法”:先用大火猛烧让水向上吸,再加入咖啡粉搅拌,继续大火烧虹吸壶让水渗透咖啡,最后人为干预快速冷却分离咖啡。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被网友们赞誉为“松弛感拉满的魔幻操作”,令人眼前一亮。
然而,这份看似随性的松弛背后,是十四年如一日的专注与掌控。从咖啡豆的种植、烘焙,到坚持使用高黎贡山泉水冲泡,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
而且,一壶只卖30元,可供四五个人饮用,还提供牛奶、冰块、白糖,以及自己养的蜂蜜可以随便加。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他一天就烧了足足94壶。
2、良心:锅净如镜“小吃店胖东来”
不久前,郑州一家开在巷子里,只有3张桌子、13平方米的“人生的意义”小吃店全网爆火。
其店内干净整洁,锅能当镜子照,墙上写着利润、成本、工序、原料,甚至还有供应商的联系方式。
而且青菜至少洗三遍,鸡蛋洗一遍,鸡腿肉是冷鲜肉,被网民们称为“最干净的小吃店”和“小吃店中的胖东来”。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更是吸引了不少人去打卡就餐。
但当流量裹挟着盛名汹涌而至,店主张海峰却展现了一种更深的清醒。他在国庆假期后突然主动暂停营业,并张贴通知称“等热度下去了再营业”。
他解释说:“我不想做网红店,更不想成为网红店主,只希望进店顾客能踏踏实实吃顿饭。”
3、朴实:周末便宜1块钱的“炒八掺”
郑州一家名为“实惠小吃”的街边小店,因千万粉丝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的探店视频一夜爆红。
这家不足10平米的小店默默经营十几年,店主将凉皮、米皮、牛筋面等八种主食混搭爆炒,其招牌美食“炒八掺”深受街坊喜爱。
12元一碗的炒八掺分量十足,价目表上还特别注明“周末价格下调1元”。老板朴实地说:“就想照顾大家,都是打工的,在外不容易。”
凭借“食材多样+价格实在”的优势,小店迅速吸引众多食客,有顾客凌晨四点半就开始排队,还有人驱车数百公里专程前来。
为应对激增的客流,60多岁的老板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铁勺几乎不停,被网友调侃“抡出火星子”。
4、热情:6元卖出600元情绪价值的“鸡排哥”
“请给我一个为你服务的机会”“你可以拒绝我,但你不可以拒绝美味”“如果不及时吃,导致鸡排不脆,我将停止对你的售卖”……
在景德镇,卖了近30年小吃的“鸡排哥”李俊永,今年9月因高情商“脱口秀”式经营方式,将一份6元的鸡排卖出了600元的情绪价值而一夜爆红。
同时,他还有自己的“原则”:四点半不接散客、卖给学生比路人少1块钱、要求顾客提前打开塑料袋。
因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充沛的情绪价值,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鸡排主理人”。
走红后,他的摊位前排起50米长龙,还有人专程驱车千里前来打卡,甚至有同城闪送员连续6天帮顾客代购。其短视频平台粉丝在20天内突破百万,单条视频点赞量100多万。
5、善良:为病人放弃晚市的济源“炒粉哥”
在河南济源的御驾小吃街,“尧仔炒粉”的周老板一次出于本心的善意选择,让他平静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9月,知名博主“发癫吧,后浪!”为了满足车祸出院好友的心愿,请求老板上门为好友制作一碗心心念念的炒粉。
令人动容的是,周老板毅然放弃了夜市黄金时段的宝贵客流,骑上电动三轮车,载着孩子,上门完成了这份特殊的订单。
这份超越生意本分的真挚与热忱,被镜头记录下并在网络引爆,视频收获超440万点赞,让“炒粉哥”意外破圈。
善意终有回响。视频发布后,汹涌的暖流迅速从线上涌向线下。不到24小时,他的摊位前便排起了长队,更有食客专程坐9小时车前来,只为支持这份难能可贵的真诚。
爆火背后,是千千万万小微餐饮人的缩影
咖叔、鸡排哥们的走红,让我们看到了餐饮行业最朴素也最动人的一面。他们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千万小微餐饮人的缩影。
他们或许是迫于生计,或许是出于热爱,但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坚守。在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时光里,用食物温暖了无数人的胃与心。
1、流量之外的真相:十几年坚守与不为人知的辛酸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十几年专注做一件事几乎成了奢侈。
然而,这样一群小微餐饮人,用人生中最宝贵的十几年,守护着一种叫做“坚持”的品格。
坚守,各有各的缘由,有人为生计,有人为热爱。
鸡排哥李俊永,从1996年支起小吃摊,卖过酱香饼、鸡蛋饼,专注炸鸡排已十年。过去五年,他每天清晨六点推着三轮车出摊,早上卖肉夹馍,中午转战炸鸡排,直到晚上十点收摊,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
人生意义小吃店的张海峰,开店近十年,赔钱是家常便饭。初中学历的他从工厂辞职开起米线店,生意最差时一天只卖出几碗面。被赞“胖东来式”经营,他朴实回应:“公开利润,是因为我总不赚钱,希望顾客能相信我。”
而云南的咖叔,纯粹出于对咖啡的热爱。他种植百余亩铁皮卡咖啡,养蜂十五年,哪怕三五天卖不出一壶,依然坚守。“因为爱好”,简单四字,道尽初心。
这些故事,是中国千万小微餐饮人的真实缩影。
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像他们一样的人——凌晨三点起床备料的早餐摊主,深夜还在颠勺的小炒店老板,顶着烈日摆摊的小贩......他们守着一口锅,没有资本加持,没有营销团队,仅凭一双手艺、一份真诚、一股韧劲,在城市缝隙中扎根生存。
鸡排哥们之所以能引发海量共鸣,正是因为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被这个快节奏时代所遗忘的“工匠精神”与“人情味”——那种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把顾客当街坊邻里的本分与真诚。
流量,不过是他们长期坚守后,迟到的掌声。
2、被看见的力量:“路边摊主理人效应”正在带火一个城市
当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咖啡主理人”“鸡排主理人”时,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的变化,更是社会对这份平凡职业的重新审视与尊重。
短视频将这些小老板们的智慧、幽默与人生哲学展现在大众面前,让人们看到,每一个凭借双手诚实劳动、用心对待顾客的普通人,都配得上“主理人”的称号,都值得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曾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小微餐饮人,如今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他们用一口锅、一双手,不仅撑起了自己的小家,更带动了一方经济,成为了“城市名片”。
“鸡排哥”的案例最具代表性,火了之后当地政府迅速出手,对“鸡排哥”火出圈的路段——珠山大道约500米路面进行铺设,仅仅花了半天时间就火速焕新“鸡排大道”。
而且他还直接带动了当地旅游搜索量和酒店订单的激增: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携程、飞猪等数据显示,景德镇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60%;途家平台的景德镇民宿订单同比去年增长近20%,跻身全国民宿订单TOP30城市。
一个餐饮小贩,成为了撬动城市文旅发展的支点。
同样,咖叔作为当地的咖农,他的走红,让全国的目光聚焦于保山,让更多人了解到保山小粒咖啡的独特之处,让大众看到本土咖啡的魅力。
云南保山小粒咖啡被咖叔带火
从带动地方产业升级到激活城市消费活力,这些“路边摊主理人”用实际行动证明:餐饮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连接地域文化与民生经济的纽带。
职业餐饮网小结:
咖叔、鸡排哥、炒粉哥们的走红,是一场属于普通人的胜利。
它让我们看到,在流量与资本的洪流之外,那些平凡餐饮人所坚守的价值观,依然拥有撼动人心的磅礴力量。
而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只不过是千万小微餐饮人的缩影——是凌晨四点和面的包子铺老板,是顶着烈日卖凉皮的大姐,是深夜还在颠勺的小炒店夫妻……
每一个小摊,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每一盏灯火,都是一个梦想的坚守。
他们没有“行业大咖”的光环,没有“资本宠儿”的底气,有的只是对一口锅、一门手艺的执着,对生计的敬畏,对热爱的坚守。
因为正是这些沉默的、平凡的人,用灶火不灭的执着,温暖了城市的胃与心,构成了中国餐饮最动人、最坚实的模样。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