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职业餐饮网 旖旎
餐饮人苦“山寨”久矣!
近日,一成都山寨餐饮“帝国”土崩瓦解!
事情起因是,成都多家知名餐饮“老店”遭遇“碰瓷仿冒”,维权之路漫长而艰难。
辛辛苦苦开店几十年,却被专业操盘手抢注“擦边”商标,批量仿冒假“分店”。
从“永乐饭店”到“曹氏肥肠”、“鲜知味钵钵鸡”“钢一区伍妹烤鸭”…....众多餐企未能幸免。
直到近日,在媒体连续曝光撕开乱象、监管部门强势介入、大众舆论集体声讨施压下,这座顽固的山寨餐饮 “帝国” 终于崩塌。
其实际控制人公开致歉,还提出赠与老店商标。
如今,对餐企而言,除了法律法规,大众舆论已成为维权新屏障,让山寨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成都老店遭批量仿冒,
山寨操盘手放话 “不合作就搞死”!
餐饮的山寨乱象层出不穷,而近两年,成都突然冒出一批仿冒店。
很多老牌餐企遭遇集团化山寨围剿,对方不仅抢注商标、复制门店,更放出 “不合作就搞死” 的强硬言论,让老店陷入维权困局。
1、老店集体遇 “李鬼”,成都餐饮圈出“真假美猴王”
有媒体曝出,春熙路、宽窄巷子等成都核心商圈,突然冒出一批 “眼熟” 的餐饮店。
招牌、装修甚至宣传语,都与很多成都扎根几十年的“老店”高度相似。
像是经营40年的 “尹记永乐饭店”,被仿冒店冠以 “春熙路总店” 名义,宣称 “三代人饭堂”;
开业仅1个月的 “鲜知味钵钵鸡” 新店,直接标注 “十年老店”,还通过修改线上平台信息,伪装成 “已收录20年” 的老店。
这些仿冒店瞄准游客和年轻消费者,靠 “复刻” 的招牌和虚假宣传引流。
游客误打卡后,将不符预期的体验差评错评给正牌老店;食客分不清真假,部分品牌甚至出现 “山寨店开店比正店火” 的荒诞局面。
(左边是正牌永乐饭店,右边为仿冒店)
2、操盘手的 “山寨组合拳”:抢注擦边商标、批量开新店、营销宣传雇水军
这波山寨并非零散行为,而是专业团队的系统性操作,核心套路环环相扣。
商标抢注“擦边”
专门盯着商标意识薄弱的老店,注册 “擦边” 商标 —— 抢注 “肖家河永乐” 对标 “尹记永乐”,申请 “钢一区伍妹冒” 碰瓷 “钢一区伍妹烤鸭”,用商标权掌握主动权,让老店维权失去关键依据。
全链条复制运营
从装修风格(旧报纸糊墙、大字灯箱)到菜品味道,都安排厨师和设计团队 “复刻”,更动用水军在点评平台刷评分、写好评,把仿冒店推上 “必吃榜”,制造 “火爆假象”,挤压老店流量。
强硬施压逼合作
先以 “开连锁、享分红” 邀请老店加入,若老店拒绝,就用已注册的商标批量开店,在商圈形成 “包围网” 分流客源,甚至直接放话 “不合作就搞死”。
“卢家冒菜馆” 老板经营20年,最终被迫以 “投资入股” 妥协,辛苦积累的品牌商标落入对方手中。
(正牌老店被逼无奈张贴未开分店公告)
3、申请了501枚商标,山寨集团“嘴硬”喊话:我们合法合规
面对质疑,背后的山寨集团始终以 “合法合规” 搪塞。
其关联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累计申请501枚商标,大量与老店名称近似(如 “三哥田” 仿 “三哥田螺”、“雨田饭” 仿 “雨田饭店”),且将商标分散在不同公司,切断表面关联,规避监管核查。
当被问及 “是否蹭流量”,集团工作人员辩称 “名字有区别,川菜口味相似很正常”,消费者找错店投诉,就把责任往外推。
这种 “打擦边球” 的操作,让老店维权陷入两难。
从强势围剿到仓皇收场,
山寨帝国一个半月就土崩瓦解!
从 “不合作就搞死” 的强势围剿,到版图瓦解的仓皇收场,仅仅过去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之所以能够快速捣毁幕后操盘手,是来自媒体曝光、监管整治、大众声讨的多重压力。
1、媒体+监管+舆论多重绞杀,仿冒版图“崩盘”
自9月7日媒体首发报道撕开山寨乱象后,多方力量迅速介入,形成对山寨集团的 “围剿之势”。
监管部门强势出手,对仿冒店进行监管,明确遏制 “李鬼冒充李逵” 乱象,从政策层面切断山寨扩张路径。
监管介入之外,还有来自大众社会舆论的各方施压。
比如网上网友的辨别真假攻略,网络博主的视频“打假”,以及当地餐饮人对山寨集团的联合抵制。
让这背后的山寨集团—“无名集团” 招牌被连夜拆除,截至9月底,其关联的四川无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四川麦田鸭食品有限公司直接注销。
商圈内的仿冒门店或闭店、或更名,曾经密集的 “复刻招牌” 大幅减少。
2、实控人致歉欲赠 “商标”,老店不买账:注销才是真道歉
在版图崩塌、压力拉满的节点,山寨集团实际控制人颜某终于打破沉默,主动约见相关媒体公开致歉。
他坦言 “这就是因果逻辑,任何东西有取就有还”,并提出将此前抢注的商标 “赠予” 相关老店。
但这一提议遭到绝大多数老店的拒绝,其中一老店负责人直言,仿冒店已分流客源、毁掉部分品牌口碑,“被抢注的商标早被‘污染’,我们拿来没用”;
有的老店老板表示,所谓 “赠标” 只是表面功夫,“真心道歉就该主动注销所有抢注商标、关闭全部仿冒店,而不是用‘赠标’来粉饰”。
目前,已有多家老店启动商标无效宣告申请,坚持通过法律途径索要赔偿,拒绝接受 “象征性补偿”。
(目前永乐饭店春熙路店已经显示歇业关闭)
舆论成新防线:
大众监督倒逼山寨退出市场
此前,餐饮人维权多依赖法律途径,但面对集团化运作的山寨者,常因“流程长、成本高、取证难”陷入被动。
而此次成都山寨 “帝国” 的崩塌,让餐饮人看到了新的维权力量——社会大众舆论。
从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 “踩坑经历”,到网友集体声讨山寨行为,再到媒体持续追踪曝光,大众舆论形成强大压力,不仅推动监管部门快速介入,更直接击中山寨集团的 “流量命脉”。
仿冒店靠误导消费者盈利,一旦失去大众信任,客源便会断崖式下滑。
在法律法规之外,如今“大众舆论监督” 已成为餐饮维权的另一道屏障。
对餐饮行业来说,舆论监督的价值不止于 “一次事件的解决”,更在于构建了一道 “长效防护网”。
如今顾客维权意识、辨别能力在慢慢提升,山寨店靠 “仿招牌、假宣传” 引流的套路一旦被揭露,很快就会被顾客所抛弃。
更重要的是,舆论让“山寨成本”大幅提升 —— 过去或许钻法律空子,走灰色地带碰瓷,有投机者能暂且苟活。
现在法律之外,还有舆论的监督。当 “赚快钱” 的路子被舆论堵死,山寨行为自然失去生存土壤。
对餐饮人而言,这意味着未来维权不再是 “单打独斗”,背后还有千万消费者和媒体的支持,让坚守品质、诚信经营的品牌真正获得市场青睐。
职业餐饮网总结:
餐饮人苦山寨久矣!
那些被抢注的商标、被分流的客源、被毁掉的口碑,是多少老店数十年积攒的 “心血”。
过去,单店对抗集团化山寨,像以卵击石,艰难且一眼望不到头。
如今,成都这场风波让我们看到,“舆论” 不再是旁观者的声音,而是能击穿山寨铠甲的 “利器”。
游客的一句吐槽、网友的一次转发、媒体的一篇报道,汇聚成监督的洪流,加之监管出手,逼着山寨低头。
正如老话所说:“人心是杆秤,舆论是明镜。” 它照出了山寨的投机本质,也给了餐饮人新的底气。
希望自此以后,能让让 “李鬼” 再难藏身,让真正的好味道、好品牌,在阳光下好好生长。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