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职业餐饮网 旖旎
一条恶意“差评”勒索,能压垮一家品质小店;
一波虚假刷分,会让踏实经营的商家疲于内卷还被“埋没”;
这,正是无数外卖餐饮人难破的困境。
恶意差评像顽疾毒瘤,删不掉、躲不开,让商家有苦难言;
虚假刷分似隐形泡沫,吹得高、破得快,让行业陷入内卷;
当“拼评分”胜过“拼品质”,当“防差评”多于“谋经营”,餐饮人精力被不断内耗,真正的好味道、好服务反而无人看见。
而职餐获悉第一手消息,外卖平台评价规则正在发生改变,或将扭转这一局面!
4月起,美团外卖重磅推出“全新评价体系”,从评分机制到差评治理全面升级,直击行业痛点,半年试点后,将于10月扩大试点城市范围,并在11月覆盖全国。
试运行半年来,商家普遍反馈“评分更公正”“经营压力轻了”“用户评价更真实”,更有不少商家靠优化餐品与服务,实现评分、销量双丰收,这无疑是餐饮人的一场“及时雨”。
新规则之下,高分逻辑究竟变了哪些?
餐饮人又该如何快速适应,抓住新利好及暗藏的机会?
跟随职餐记者,一起深度了解。
美团重磅升级“外卖评价规则”!
挤掉虚高“水分”,整治“恶意”差评
外卖商家的真实评价体系,影响着消费者信任和购买决策。最近,不少餐饮商家收到信息,美团外卖将正式调整商家评分的计算规则。
早在今年4月,针对“评价内卷”等痛点,美团外卖在天津、佛山等10城试点上线新评价规则,从餐饮人实际经营困境出发,针对门店评分、差评治理、有效评价率三方面进行了升级和调整。从试点情况来看,商家信心增强,用户也反馈调整后的评分更真实更参考。
1、评分机制升级:
从“单一用户主观打分”到“多维综合评分”
过去,美团外卖的评分机制长期依赖“单一用户主观打分”。
这种模式的局限在于,用户打分易受瞬时情绪、片面体验影响,比如因配送延迟迁怒商家,或因个人口味差异给出极端评价,难以全面反映门店的真实经营实力。
更突出的问题是,单一维度容易催生“刷分内卷”,部分商家通过黑灰产刷取虚假好评,导致4.8+高分商家扎堆,反而让顾客对评分失去信任,商家之间也容易产生恶性竞争。
新规则彻底颠覆了这一模式,推出“多维综合评分”机制。将评分拆解为“商品质量分”和“服务体验分”两大核心维度,实现主观评价与客观数据的深度结合。
其中,商品质量分不仅包含顾客对餐品满意度、包装满意度的主观打分,更纳入了门店复购率这一关键客观指标。服务体验分则聚焦商家的服务能力,涵盖消息回复率(衡量客服响应速度)和服务负反馈率(捕捉隐性服务漏洞)。
2、四大维度“整治”恶意差评:
取消申诉限制,降低商家经营焦虑
恶意差评一直是餐饮人的“心头刺”,职餐曾报道过,一顾客靠恶意差评712次获利万元。
而商家此前每周仅有3次申诉机会,常因申诉失败或次数不足被动承受损失。
针对这一痛点,新规则推出四大“恶意差评”治理举措,为商家撑起“保护伞”:
a、申诉次数无上限,告别 “差评超量即认命”
旧规则中每周3次的申诉限制被彻底取消,改为无限次申诉。
这意味着商家无需再纠结“是否值得申诉”,哪怕遭遇多条恶意差评,也能逐条提交诉求,避免因次数不足被迫接受不实评价的影响。
b、自动豁免,非商责差评 “自动过滤”
新规评价系统可通过AI技术分析能力前置识别明确非商家责任的差评并豁免,比如因配送员迟到、用户误操作导致的差评,无需商家手动操作申诉。这一功能大幅减少了商家的运营负担,让其不必时刻紧盯差评通知。
c、给商家申诉套用“模板”,解决 “不会申、申不准” 难题
针对商家申诉时“类型选错、理由说不清”的常见问题,平台通过大模型推出申诉Agent工具。该工具会引导商家精准选择申诉类型“模板”,提示需补充的理由和证据(如订单截图、沟通记录),显著提高申诉成功率,让合理诉求得到有效支持。
d、12小时风控拦截:快速识别恶意行为
风控系统全面升级,不仅扩展了识别场景,像是包括短时间高频差评、以差评威胁赔付、报复性差评等,更将处理时效缩短至12小时。一旦监测到恶意差评行为,系统会快速拦截,从源头减少不良评价对商家的影响,试点中已有大量恶意差评在生效前被成功阻断。
3、启动“新手商家”保护,
解决“冷启动” 痛点,营造公平起步环境
对于新手外卖商家来说,经营“好评”成了开店最头疼的事情。
因为刚入驻时有效评价少,若遇一两条差评,评分就会被拉至低位。
而刷分成本高,不刷分又难获流量,陷入“起步即没人”的恶性循环。
新规则特意增加了“新手保护期”政策,以复购率举例,前30天如果商家复购率较低,也会进行评分保护。这一“缓冲期”让新商家不必再为初期少量评价的波动焦虑,能够专注于打磨餐品和服务。
新规落地半年见成效!
餐饮老板:“水分挤掉了,发挥它真正作用了”
自4月美团外卖新评价规在10城试点以来,如今已平稳运行半年。
这段时间里,不少餐饮商家从最初的观望试探,到逐渐切身体会到规则调整带来的改变。
曾经的刷分内卷、差评焦虑、经营盲目等难题,正随着新体系的落地慢慢化解,越来越多商家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找到了经营方向。
1、“虚假分数泡沫散了,大家都不用烧钱卷了”
4.8+高分商家占比下降,评分分布更合理
“以前大家都内卷评价数量,现在终于能把精力放回产品和服务上,这绝对是利好现象。”熊家韩式炸鸡运营总监张旭表示。
过去单一主观评分体系下,“刷分”成了行业潜规则。黑灰产以“100条好评几百元”的报价诱导商家,导致4.8+高分商家层出不穷,踏实做品质的商家反而因“分数不突出”被埋没。
新体系采用“多维综合评分”,让刷分失去生存空间。
试点数据显示,4.8+高分商家占比在显著下降,评分梯度更清晰,让真正优质的商家得以凸显。
“以前外卖店只看分数,就像小孩子考试只看成绩,根本不客观。新规后,评分和复购率、客户满意度挂钩,刷高分不奏效了,所有商家站在同一起跑线。我们认真做好餐品和服务,反而能获得更真实的流量倾斜,平台、用户、商家都进入了良性循环。”南昌大饭店创始人李万卿。
2、“新评价升级,让门店更了解问题出在哪儿”
顾客真实“反馈”成餐企迭代升级的新抓手
过去单一的评分数据模糊,商家只能看到“分数高低”,找不到问题根源。
每天盯着差评,却不知道是餐品口味不行?还是出餐效率低?无法精准定位问题,就只能盲目调整。
新体系将评分拆解,像“导航仪”一样帮商家精准找到漏洞。而基于真实反馈,再去优化经营,也能事半功倍。
小谷姐姐麻辣烫麻辣拌联合创始人寇淼斌在接受职餐记者采访时说:“现在4.8以下评分的门店,每天都会集中分析差评,新体系能清晰指出是出餐问题还是服务漏洞。我们还根据顾客真实反馈推出‘生烫鲜牛肉’新品,升级食材,强化质价比,日均订单量有明显提升。”
花小小创始人赵刚也表示:“新规下谁做得好就被推荐,谁反应慢就被淘汰,这种机制倒逼我们更贴近消费者,更敏捷地迭代产品和服务。通过评价反馈扩充产品线,哪怕是社区小店,也能被更多人看见。”
3、“差评不慌了,不至于一条就白干半年”
差评影响减弱,商家精力回归经营
旧体系下,一条差评的“杀伤力”极大,尤其在有效评价数量较少情况下,次日评分下降0.1-0.2分。
遇到同行恶意打压、用户勒索式差评时,商家往往因申诉次数不足或失败,只能眼睁睁看着评分下滑,甚至有门店半个月的经营努力付诸东流。
新规不仅从多维度整治恶意行为,也调整了评分影响程度,商家的差评焦虑大幅被缓解。
“以前遇到恶意差评,只能干着急,现在不一样了,AI能拦截非我们责任的差评,申诉也不限次数,不用整天盯着差评通知。腾出精力抓经营后,顾客满意度反而更高了。”邻家巷子负责人刘杨说。
有连锁餐饮老板也感慨:“以前一条差评可能让半个月努力白费,现在有了申诉兜底和AI拦截,终于能安心做买卖了。”
从“拼高分” 到 “拼实力”,
美团评价新规下,餐企红利在哪儿?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美团外卖评价新规试点半年,且即将全国覆盖,这或许能成为餐饮人可乘的“势”、可待的“时”。
对挣扎在“刷分内卷”“差评焦虑” 中的餐饮人来说,这不是简单的规则调整,而是一次 “翻身破局” 的机会。
不用再为虚假分数浪费资源,不用再被恶意差评牵制精力,从真实数据、行业规范到技术工具,都藏着能落地的经营红利。先一步读懂规则、抓住机会,就能抢占更多增长可能。
1、从 “高分=流量”到“质价比=口碑”,真实数据助力餐企寻新增长点
新规看似只是调整了平台规则,但实际却是改变了很多门店经营现状。
过去商家把钱花在刷分上,却陷入“高分低销”,复购率不足。新规则下,真实数据成了比“高分”更有价值的“经营晴雨表”。
商家能通过数据精准定位问题:复购率低,可能是口味不符合目标客群;服务负反馈高,或许是未按顾客备注制作餐品;包装满意度差,大概率是配送漏餐、餐品变凉等问题。像小谷姐姐靠分析数据优化食材与流程,实现销量与评分双涨。
与其花成本刷分,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用更好的食材提升餐品感知,用更快的响应速度优化服务,用更严实的包装改善用餐体验。当“质价比”形成口碑,老客自然会带来新客,沉淀的长期用户远比短期高分流量更有价值。
2、评价“真实”化,赢取顾客信任,推动外卖行业正规发展
以前顾客选店要翻几十条评价防踩雷,优质商家被刷分者埋没。
现在评分去泡沫,顾客决策效率提升,对平台和餐厅的信任度也在提升。
对餐饮人而言,这意味着“只要做好产品和服务,就不用担心被虚假竞争埋没”,获客成本更低、经营更稳定,行业也能实现更正规的发展。
无锡的一家主营日式精致料理的商家表示,4月以来,他们主攻“商品质量分”,不仅升级了外卖餐品的配菜和包装,还每周都会变换配菜,提升菜品的精致感和丰富性,不少回头客每周平均要点三次,留下好评说“老板用心了”、“吃出了家里的味道”等,通过复购率和真实好评,转化了更多新客下单。
3、AI赋能+持续迭代,从新评价系统里找未来“商机”
可能很多餐饮老板会想,新规出台总会有“漏洞”出现,让别有用心之人有可乘之机。
但此次发布的新规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持续迭代,从商家经营角度出发实时升级更新。
比如说上线更多AI相关的技术辅助商家,还有像是7月已经新增了食安指标,推动行业向更高安全标准迈进。
职业餐饮网总结:
“餐饮的本质是味道与服务,流量的本质是信任与认可。”
美团外卖新评价体系的落地,正是对这一行业本质的回归。
它以多维评分挤掉虚高泡沫,用AI治理化解差评焦虑,凭新手保护搭建公平赛道。
对头部品牌而言,真实数据让优势更显性,无需再为“刷分成本” 内耗;
对中小商家来说,“靠实力获流量”的逻辑,让社区小店也能凭好产品突围。
这一调整本质是“行业价值重构”:它将过去“刷分投入”的无效成本,转化为“品质升级、服务优化”的有效投资,推动餐饮行业从“营销驱动”向“品质驱动”转型。
新规11月全国覆盖在即,餐企若能抓住 “质价比赢口碑、真实数据找问题、AI工具提效率”的红利,或许能在新规则下实现“评分与营收双增长”,真正借规则之力,让门店焕新增长。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