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嫌工装丑要辞职!这家餐厅为了一件工装花了3年时间,为什么?

我身边的95后,因为嫌工装丑,辞了工作。而在日本一家餐饮店,很多人因为想穿工装而去当服务员。

在餐饮行业,让伙伴们统一穿上工装,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做起来真的很难。

在国内,有2000多家店的古茗,花了3年时间才让员工穿上工装。他有什么经验呢?

-01-

又土又low的工装,影响我的盛世美颜

之前听说过95后因为猫死了要请丧假,还觉得是个特例,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又刷新了我对95后的认知。

我朋友的小表妹,96年的。实习时去当地一家知名餐企应聘,毕业后被留下,她却拒绝了。

朋友问她“你为啥被留下了还要走?待遇还不错啊。”

“他家工装丑出天际了,穿着上班影响我的盛世美颜。”

在百度知道上,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工装太丑,有什么办法在不脱工装的情况下遮丑?

知乎上一个热烈讨论的话题是:为什么穿上工装在地铁中会有羞耻感?

关于工装丑的吐槽特别密集。

对品牌来讲,统一的服装是很能体现精气神儿的

在茶饮店老板里,如何让门店伙伴穿上工装,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创立9年,开店超过2000家的古茗茶饮,曾在工装上花费过不少心力。其创始人王云安在一次聊天中提到:“让加盟店伙伴全部穿上工装,我们用了三年时间。”

七分甜创始人谢焕城也表示:“工装的推进是有难度的,不愿意穿的有几个理由,觉得太热或者太冷,或者材质不舒服、难看等等。主要是通过沟通解决的;其次是考核,如果没有穿工作服,在稽核时会被判为严重失分。”

工装看起来是小事,是门店形象的一部分。但本质上,工装问题透露的是品牌的向心力、企业的管理能力。

-02-

古茗的“小黄人”效应

7年前,还只有27家店的古茗就有了第一代工装。创始人王云安在走访门店时,发现大家穿上整齐的工装,品质感、专业感都会提升,有了一种精气神儿。

王云安在会议上专门提到:“工装是一定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做,非常重要”。

2013年古茗有了50多家店,2014年店达到 了200多家。为了推进工装,古茗当时在工作群里讲、巡店的时候一家一家讲、打电话询问生意的时候讲,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地讲。

但效果并不好。

“选择穿什么衣服是没办法强迫的,我们也不能一上来就和门店伙伴讲职业素养。”古茗培训总监赵丽表示。

在赵丽看来,很多加盟商意识跟不上,也在于当时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跟不上。

最主要的,还是管理和品牌理念的渗透

后来古茗制定了一个方案:先让一部分门店穿起来。在新门店确定后,从培训开始就要全部穿工装,培养工装意识。新开的门店相对更好管理,工装推进容易很多。

在管理上,采取线下人工巡店。一旦发现没有穿工装的,一次提醒劝说,第二次就会扣分。

而扣分只是制度层面的,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工装有没有穿,是因为不好看还是不舒服,都是表象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加盟伙伴对团队的认同度,有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份子。

赵丽表示:“让员工穿上工装,我们也努力从款式、材质上下功夫。但本质上说,想改善工装问题,绝不能仅仅依靠款式和材质的改变。我们终端有一万多人,两千多家店,审美都不一样,对材质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是维护整体区域的统一性,最后形成真正的品牌归属感才是根本。”

于是,古茗从培训开始就植入穿工装的理念,强调“工装是我们的战衣,‘与子同袍’是古茗人之间的情谊。”赵丽说。

据古茗一个加盟商回忆,2015年的一个事情对他触动很大,:“当时自己开着车到同城一些新开的门店转了转,看到人家店里穿着整齐划一的工作服,我感受到了危机,回去很快就从自己到店员,穿上了工装。”

在加盟商工作群里,不断有人po出穿了工装的照片,群里反响很好,这种效应就会产生裂变。彼时,古茗的工装还是黄色,开加盟商大会时,近千人的会场,满眼尽是“小黄人”,对员工也是种震撼。

现在,古茗基本上实现了全员工装。

在赵丽看来:“一个国家战士的军服,一个学校的校服都是一样的。统一的形象出现在彼此眼里,这种团队的感召力,向心力形成比较重要。”

-03-

工装是品牌文化,也可以是热卖周边

新茶饮早已不是街边档口店的商业模式。更潮的品牌理念、更炫的空间设计、更酷的跨界合作层出不穷,周边、礼盒、节日限定屡见不鲜。

大家已经在扎堆做品牌建设,以期占领消费认知,获得差异化壁垒。但相比于没有生命的空间、夸夸而谈的理念、叫好不叫座的跨界,门店店员才是活生生、面对面的品牌输出者。

门店是秀场,店员就是模特。

当工装能跟品牌的定位、环境、气质融为一体,让人穿上特别自信。店员就会变成主角,自如地穿梭在专属的秀场里。

作为店铺行走招牌的服务员,要是离开店面也愿意穿着工装,是不是广告打得省心又轻松?

发迹于成都的茶饮品牌茶百道,近日为员工设计了一款专用丝巾。据茶百道创始人王坤介绍:“这款丝巾是爱马仕风格,暂时用于二线员工。”

茶百道丝巾(左),爱马仕丝巾(右)

香港品牌米芝莲,在普通的黑色POLO衫上设计代表香港精神的“醒、智、勤、勇、拼”。

香港米芝莲的工装,图片来自百度。

这些简单的字经过设计成为品牌和文化的象征,使奶茶不仅仅是一杯奶茶,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内心认可这种文化的员工穿在身上,一定程度上展现的也是自己的生活态度。

无早是成都一家文艺青年必打卡的网红店。这里的店员没有固定的制服,但他们的亚麻围裙低调又有质感,和北欧风的店面氛围相互融合,看似简单朴素,却成为了被反复夸赞的对象。

成都无早的亚麻围裙,图片来自百度。

店主干脆把这款围裙一起上架,和咖啡蛋糕一起,成为了店里又一款热销产品。

日本有一家叫一风堂的拉面店,虽然是做拉面的,却踏入了时尚圈。为了这个店的工作服,想去当服务员的人不在少数。

一风堂日本门店工装,图片来自百度。

一风堂香港门店工装,图片来自百度。

一风堂法国巴黎门店工装,图片来自百度。

在 2014 年,一风堂就与 Engineered Garments 联手设计了一款工装夹克。除了提供给员工使用之外,一风堂还公开发售这款夹克,定价为300 美元,配套围裙的售价则为100 美元。

时尚的工作服吸引着无数顾客,甚至有人说“为了时尚只好去当应聘服务员了。”

如果是你的店,可以让00后们为了这样一件文化衫去应聘服务员,还会难招人吗?如果每个季节的工装都能成为热销周边,客单价还会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