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改名后,喜茶又被抄了,餐饮业的山寨风还要吹多久?

昨天,喜茶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了自己的进京战略。

 

然而,早在一个月前,就有北京网友在朋友圈中晒出自己买到的“喜茶”照片,并附文字表示自己终于在北京买到了红极一时的喜茶。

 

但很快就有人指出,正牌喜茶当时在北京还没有门店,她买到的是山寨货。

 

后来也被证实,那其实是一家叫做“酷道喜茶HITEA”的仿冒品牌,不仅LOGO和店招与正版喜茶“撞衫”,连内部装修、服务员装束等都与正牌喜茶如出一辙,其工作人员更是理直气壮地表示自己就是网上那家“很红”的店,从南方进入北京,是北京的第一家“加盟”店。

 

这种用含糊不明的说辞进一步套路消费者的行为可以说是非常令人不齿了,但上网一搜,发现这样的店铺还不止一家,什么HITEA、HEEKCAA......

 

想当初皇茶正是不堪山寨之扰,迫不得已更名喜茶,结果抄袭者却如同跗骨之蛆一般甩都甩不掉,甚至还有倒打一耙说HEYTEA抄袭自己的,整个事情看下来可以说是非常开眼了。

 

为什么抄袭、山寨现象屡见不鲜?

 

1.降低风险与成本

 

在很多人看来,山寨是一条成功的捷径。

 

不需要为了餐厅的装修设计、菜品设计、桌椅摆放等等事情费脑细胞,更不用因为消费者对新店不买账而担惊受怕。

 

他将别人从头抄到脚,成为别人的影子,不仅能分一杯口碑与人流量,还不用承担一系列未知的风险,没有多余的成本浪费。

 

别人走了很多弯路才有今天的成就,他靠着抄袭,一步到位。

 

2.社会现象已经形成

 

中国作为一个山寨大国,抄袭现象屡见不鲜,山寨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为大众所喜欢。

 

曾经一位计算机专业老师告诉必读君,中国人所使用的的Windows系统,80%都是盗版。

 

商人总是趋利的,山寨降低了成本,价格上自然会有一定的退让;而我们消费者从来都讲究货比三家,性价比高的自然得胜。

 

3.管制上存在漏洞

 

其实这些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山寨的好,老外也懂。

 

乔布斯曾公开表示:“如果需要,我会用我最后一口气,用苹果在银行的400亿美元去纠错。我要毁灭安卓,因为它是偷来的产品。我愿意为此来一场热核战!”

 

但为什么其他国家山寨现象并没有泛滥?

 

因为在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对商标注册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且如果发生侵权事件,对侵权方的处罚力度也很强,当地律师也十分乐意接收相关的案件。

 

反观中国,由于工商执法部门的惩戒力度有限,走行政执法的过程历时较长,相比侵权的低成本、低风险,原创者的维权成本更高,维权效果难以保障 ,抄袭者的犯错成本很低。

 

 

4.从业者品牌意识薄弱

 

对于正值上升期的品牌而言,山寨仿冒店如病毒般蔓延。

 

以前段时间与喜茶齐名的鲍师傅为例,意外走红后,“金典鲍师傅”、“至尊鲍师傅”等山寨门店层出不穷。

 

正牌鲍师傅的创始人认为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对建立品牌的意识不强,2003年刚成立鲍师傅时根本没人想到要去注册商标,但直到后来山寨者越来越多,鲍才胜才意识到商标的重要性。

 

试想一下,若是有一家山寨门店提前注册了鲍师傅的商标,那鲍师傅这近十年的时间里岂不是一直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5.对商标注册信息的不了解

 

我国对于商标注册有很多让人无奈的地方,比如相关商标的注册时间较长,其滞后性可能会让假冒者乘虚而入 。

 

再比如《商标法》明文规定:“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的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

 

这也是当初为何绿茶无法注册商标,山寨店铺都开出加盟店了正主却难以维权的原因所在。

 

▲数据来源:俏鱼天天掌柜

 

抄袭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2016年正牌绿茶将9家山寨餐厅告上法庭,美团点评全面终止与被告餐厅的合作;

 

2014年海底捞将4家山寨餐厅告上法庭,最终判定侵权餐厅要在调解协议签署后一个月内规范整改经营行为,停止商标侵权行为,同时还需支付被上诉人5万元至5万8千元不等的赔偿金;

 

2013年外婆家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武汉一家餐厅存在侵权行为,最终双方达成庭外协商和解,山寨外婆家要拆除店面悬挂的“外婆家”招牌,剔除店内点菜本、订餐卡、酒水单等用品印制的“外婆家”字样,同时一次性向外婆家公司赔偿款2.5万元。

 

近年来,我国关于商标维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品牌的拥有者也逐渐有了一定的维权意识。

 

再加上画皮画骨难画心,山寨餐厅虽然抄袭了品牌餐厅的外在,但在菜品质量和服务流程上往往学不到精髓,如果没有掌握到核心的技术、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轻者会因为无法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用餐体验而被市场淘汰,重者还会因为造成知识产权上的侵权,反而得不偿失。

 

 

那么,抄袭和借鉴的边界在哪里?

 

鲁迅先生说“拿来主义”,提倡大家积极地去学习,批判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的行为。

 

但到现在却成为很多人不劳而获的借口,更有人认为自己做的其实是借鉴,只不过借鉴得“太狠”。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借鉴是创新的基础,餐饮作为一项商业活动,不同于内容生产行业,生搬硬套的原创成功几率非常低,我们提倡大家观察优秀同行的商业模式,从前人的成功经验中整理总结,从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与偏好中找到方向,进而从中领悟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

 

而不是像小学生抄作业一样,连名字都不会改。

 

你觉得山寨这种行为到底是对还是错?抄袭现象在餐饮这个行业未来会有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