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综合资讯>>正文

十三朝古都西安 陕西餐饮还有挖掘的空间?

    《当代陕西》2013年11月12日 记者 王向华 实习生 马莉 李猛 刘欣 十三朝古都的陕西西安被诸多美食家考证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源地,素有“美食之都“之称,特色饮食遍地都是。然而,在7月初出炉的“中国十大名面条”评选榜上,陕西面食竟意外落选。无独有偶,潘石屹日前在微博上晒的“山寨”臊子面,再次令陕西饮食引起热议。

    味道不差,差点什么?

    常言道“吃在陕西”。凉皮、肉夹馍、羊肉泡、岐山臊子面、灌汤包……品类繁多的陕西特色美食想想都让人垂涎三尺,仅被列为中华名小吃的就达102种。其制作工艺更为丰富,“炒、炖、蒸、烧、拌”各招齐用,色泽、香气、味道、造型、器皿诸要素皆巧尽能事,令人叹为观止。行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别具一格的陕西美食吸引着各路食客前来品尝。
    “看着香很儿,不知道味道咋样?”西安饭庄里一名游客问到。“尝尝看,味道绝对地道,好吃得很”面对外地食客的怀疑,邻桌的客人忍不住回答。像这样的对话,在西安的回民街也是司空见惯的。其实,不光外地人对西安小吃赞不绝口,本地人也好这口。记者在樊记肉夹馍了解到,前来消费的顾客60%都是西安本地人。
    西安人好吃,一到晚上正餐时间,各大餐饮饭店几乎无虚席。但记者走访却发现,那些常常爆满的饭店多是外来餐饮。无论是请客还是聚餐,人们的首选多是川菜、粤菜,潮点的年轻人则会选日韩料理或西餐。周末,“四川火锅”外排队的市民成群结队;“看了又看”韩国料理,吸引了一批座上宾;“美团网”里,川菜、湘菜、粤菜的团购从未停止……
    面对蜂拥进驻的外地餐饮品牌,陕西本地餐饮形成品牌、做大做强的少之又少。而名不见经传的沙县小吃,如今不光开遍全国,甚至在国外也开店数家。反观陕西饮食,品类众多、味道不差,为何却偏安一隅,只是在当地“小打小闹”?

    酒香真不怕巷子深?

    福建沙县小吃,就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地方风味小吃,全国有6万多家店,仅西安就近百家分店。小小的沙县小吃一跃成为中餐餐饮行业连锁经营的典范。比如肉馅是用木槌打成的,一团瘦肉要打上万次,包出的馄饨吃起来更有嚼头;沙县小吃只有沙县人才能注册,不接受外地人加盟;沙县小吃有同业工会,正规的沙县小吃店都会挂同业工会的标志……沙县小吃用自身证明“小吃也能成大气候”!
    然而,陕西许多“响当当”的饮食却一直未能以较好的形象走出省外。提起凉皮、肉夹馍、羊肉泡馍……知者甚多,且全国各地也能见到,但大多都以地摊形式出现,口味各不相同,各家有各家的味。因为没有统一标准,一直在外的陕西人,抑或喜爱陕西饮食的外地人不由感叹“吃羊肉泡还是到西安吃才地道”。
    “陕西特色小吃,在家门口拥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和市场口碑,但在省外市场却很难大显身手。”这是很多陕西本土餐饮经营者的共识。究其原因,“陕西小吃,依赖本土水质、区域性强、加工工序零散,很难规范。”西安饭庄袁经理如是说。
    其实,陕西餐饮遇到的困境,沙县小吃在创业初期同样存在。“对于餐饮连锁企业来说,色、香、味、形俱佳的食品菜肴和优质的服务无疑是餐饮企业的关键,但成功的品牌也是餐饮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它会使人们在不了解产品的情况下,仅凭‘牌子’而心甘情愿掏腰包。酒香也怕巷子深,特色饮食更需要做成品牌打出去。”建东街沙县小吃分店的刘老板道出多年的经验。

    打特色还是推文化?

    如今,餐饮企业的集团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发展进程加快,餐饮文化成为塑造品牌的主题。“环境设施、特色服务”等易图像化的“文化元素”吸引了大批消费人群,食品味道等则被放在其次。
    西安东二环有一家刚开业4个月的晋味餐厅,常见门口有很多顾客排队等座。大堂李经理告诉记者:“我们餐厅吸引顾客的主要是特色的文化氛围,让用餐者在吃饭的同时,感受山西文化。”顾客刘先生是店里的常客,从餐厅开张,刘先生已经来了6次。刘先生说:“我的山西朋友很多,平时和他们一起来,品味了山西特色,再带些特产回家,很舒服,很享受。”
    同样,在安东街有一家新疆风味餐厅,已经有20年的历史,凭借穹隆顶、小塔楼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和新疆大盘鸡、抓饭、烤羊肉串以及新疆名优土特产展销,招徕了不少顾客,中午饭口店里常常爆满无座。店长用浓浓的新疆口音说:“我们卖得不仅是菜品,更重要的是文化。”另外,北郊的北京老铺烤鸭,靠着京味十足的老北京风格,也将京味文化招牌打响陕西西安。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品牌餐饮已成为各地争着引进的抢手货。山西、新疆、北京、四川、河南等许多省市都在加大力度,不遗余力将自己的特色餐饮和特色文化推向全国。

    点 评
    1988年首尔(汉城)奥运会上“韩国泡菜”一炮打红。如今,小小的泡菜已被韩国政府推广到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收入超过70亿美元。反观陕西,好吃的不少,但每家多在强调自己独特的味道,再加上企业推广意识不强,未形成合力,以致陕西餐饮常陷入“墙内开花墙外难知”的尴尬。
    时代更替,“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已过去,现在的人们对吃,早已不仅仅讲究个口味,更关注吃食背后赋予的服务、环境和文化。由此可见,陕西美食要想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粗犷式”的发展路线显然不合时宜,企业统一标准,构建品牌文化再辅之以政策上的支持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