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价”让食客好不尴尬
近日,临海的金先生和朋友到一家以前常去的餐馆用餐时,发现这家餐馆的菜谱有了些变化。一些海产品、蔬菜等菜价都没有具体价格,取而代之的是“时价”的标签。
“当时心里就有些疑惑,但因为好面子就没问。”金先生说,“去付钱的时候心里挺没底的,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天价。”
小餐馆还好,如果是去一些高档酒店请客吃饭,那可就难说了。
据记者观察,眼下为“时价”困惑的人还真不少。一位杨先生表示,去酒店吃饭一般都以请客为主,所以在点菜时也不好意思仔细询问“时价”究竟是多少?但到结账时,却往往被这“时价”吓一跳。看看菜单,有一半的钱都消失在了几个“时价”菜上。
“时价”是否为“实价”
对于市民的疑惑,记者询问过多家餐馆,所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都说,眼下物价上涨快,尤其是蔬菜、海鲜等原料价格波动性很大。三天两头就会有新变化,所以餐馆也无法对这些菜进行固定定价;而菜单上的价格改来改去也挺麻烦,只能用“时价”来替代实价。
对于这样的说法,王先生表示理解,但是依旧有着担忧:这样一来会不会给餐馆留下一个漫天要价的机会?
某餐厅经理对此表示:“顾客是餐馆的‘衣食父母’,餐馆决不会糊涂地在这个地方砸自己的招牌。基本上‘时价’都是按照当日的市价来定的。”
“麻烦”不应该成为一种借口
那么“时价”究竟违不违规、合不合理呢?记者电话咨询了当地物价、消保委等相关部门,得到的回答是:很难说清楚。
物价部门告诉记者,就目前而言,酒店餐馆的价格是由他们自己调配的,是否合理由市场来决定。“时价”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若存在欺诈的行为又该另当别论了。如果说,“时价”是商家利用消费者“好面子”的心理来赚钱,那么作为消费者就应该打破那样的心理,在消费之前就问清楚价格。
临海消保委工作人员认为,目前国家虽然把价格放开了,但在“商品需要明码标价”这一条上还是很确定的。“时价”的行为违背了明码标价的规定。就算确实有着“市场波动”这一因素的存在,但也仍是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价格有变动,店方应在菜单上明确标示,菜谱应以明码标价,而不该让“改价格麻烦”成为不明码标价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