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职业餐饮网>>餐饮资讯>>国外餐饮>>正文

英国中餐业招工难 老外经营“洋中餐”抢生意

据《英国侨报》报道,据数据统计,在英国约有6千间中餐馆,1.4万间中餐外卖店,中餐业雇工占华人劳动人口近一半,华人餐饮业每年为英国政府带来15亿英镑的税收。尽管中国传统菜肴,地方菜等餐馆在英国开始遍地开花,同时中餐也成为了较为受到热捧的外来菜,市场的欢迎的大背景下却是中餐馆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签证要求极高 大厨难找

近几年来,英国开始削减大约27万名非欧盟技术移民。出于保护本土劳工就业机会的该移民新政,对欲来英工作的外籍厨师提出苛刻要求。在政府官网今年4月显示的最新技术短缺列表中,虽然大厨一职还被保留在其中,中餐业厨师因极少属于规定中的高技能类,并无法通过英语语言考试,将面临雇工短缺的情况。

而一旦被发现餐馆里有非法打工,或者非法从业人员,餐馆就要面临一万英镑的巨额罚款。“罚款不仅数额的巨大,还会影响饭店的声誉,传统的英国人对于信誉和内容很重视,他们不会轻易的爱上你的餐馆,但是一旦爱上全家都会成为回头客,为了长久打算中餐馆一般不会冒风险招没有合法身份的员工。”有着数十年的餐饮行业背景的林先生对记者说。

在伦敦附近的小镇彼得堡有一家经营多年的中餐厅,而近日该餐厅的下午茶菜单上被划掉了许多道点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做点心其实赚不到什么钱,生意不佳而且点心师父工资高(每周约600磅),我们已经减少了许多种类的点心供应。”中餐业本对特别类型的厨师如点心师要求高,这类人才紧缺,政策与实际操作的双重压力,让很多中餐馆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

本土员工匮乏 中餐业人员纷纷转行

既然餐饮业员工无法从国内就业市场得到满足,转向当地市场时也遇到一些困难,首先市场上的资源有限,厨师和有经验的厨师,并且也愿意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已经是有限的资源。再加上对于厨师的培训,很多老板觉得不现实,除了语言的问题,外国厨师和中国厨师之间的沟通,以及文化差异等也造成困难。此外传统的中国菜肴不是很简单可以掌握的,不像是西方的菜系那样可以 依照精确的数据烹饪,传统的中方菜肴尤其是地方特色菜需要根据厨师多年的经验,同样一道菜,不同的厨师会有不一样的做法和口感。对于很多商户来说,培训现有的人员不是很切实际。

早年在英国从事厨师行当的刘女士现在已经转向了贸易行业,“当年来这里是在厨房里打下手,接着就开始掌勺,但是后来觉得这个工作太累了,店里一般早上11点开门到晚上10点或者更晚,厨师们则要提前2-3小时到场,而晚上则要推迟2-3小时回家休息。技术和体能的双重考验。”

在英国生活十多年的赵先生前几年一直和妻子在英国经营外卖店,然而近两年他则打算将外卖店转手,与其妻子转做其他行当。“外卖店工作时间长,工作辛苦,员工又请不到,做了很多年,赚了一些钱也准备不做了,我们有了孩子,也希望他能在更好的环境下生活。”赵先生的话语中透露着些许无奈。

服务生流动更大 招工广告随处可见

记者在走访多家餐馆后发现,英国大大小小的中餐馆中,对于员工的流动较大的不是核心成员,像厨师和管理层的流动量相对而言较小,但是像兼职的流动量则会比较大。

“有些流动是肯定的,过年过节的招工会比较难” 在很多中文的社交网站或者是中文媒体上你可以很容易的找到餐馆招工的广告,剑桥中国城湘菜馆的老板陈志明向记者说到,“就算在打广告,也不是很多人来应 聘,投石问路,寥寥无几。”很多人也会托朋友介绍。当然如果包下原有的饭店的同时邀请原来员工继续成为新饭店的员工,就会避免浪费这些稀缺资源。

据伦敦中国城“湾仔阁”的王经理透露,最近几年湾仔阁的经营状况确实不太好,用餐人员大部分都是游客,而当地华人和英国当地人都很少来。饭店里的服务生招聘也是一个问题,“大部分服务生都是附近几个中餐店里转,就这几个人来回跑”,来英华人因为签证问题,流动性大,导致服务生很难稳定。

作为相比于成为较大规模的饭店而言,中餐外卖店的厨师一般都是自家起炉灶,拥有着7年厨师工作经历的陈先生夫妇,在South Harrow 开了一家差不多5年的中餐外卖店,店里的技术员工——厨师就是他们夫妇俩,卫生评级和外卖送餐员工一直是店里的核心问题,陈先生说“卫生达不到标准,在英国你就要关门,送餐的员工都是兼职的,流动比较大。”夫妻一起可以缓解当下薪酬压力,但是一旦有工人请假或者辞职就会很难找到应急的人手。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招工难的问题,中餐饮老板们也会想到一些应对方案,聘用服务生老板们也偏向一些语言技能较好的留学生群体或者是在当地出生的英国华人。很多中餐馆老板也期盼寻求社会上相关组织帮助和等待政策的变化。

外籍人士经营“洋中餐”抢生意

中餐业的招工难问题日益凸显,然而中餐作为最受英国人喜爱的食物之一,仍旧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些“洋面孔”开始经营不那么正宗的中国食物,然而火爆程度却相较于一般中餐馆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末伦敦Brick Lane的街头食物市场人头攒动。不难发现其中的Yum Yum Chinese Food有两位外籍小伙子正忙于烹饪、售卖。两人分别来自孟加拉和尼泊尔,他们在King’s Cross经营着自己的外卖店,到周末时就到Brick Lane来摆摊。他们说自己的生意很好,客户非常喜欢,“你知道吗,他们喜欢我们的食物甚至胜过中餐店里的!”事实上,在伦敦的各类街头食物市场上,由外籍人士经营的中餐并不鲜见,各类“洋中餐”已不知不觉渗入了英国人的餐盘。

一眼看去,二人烹饪的食物以鸡肉为主,但并非传统的中国食物,比如说炸好的鸡块与青椒炒一炒,再淋上酱汁。关于这一点,二人也明白他们的食物和真正的中餐有差别。但显然他们并不打算赚中国人的钱:“当然中国人不会在我们这里吃,他们一看就知道这些不是中国食物。可是又怎么样呢,其他人还是很喜欢,只要他们觉得好吃就够了。”他们坦言。而许多经营“洋中餐”的老外,大部分在英国已经多年,获得了身份,由于其经营的不是传统中餐,烹饪方面,也可以雇佣本土员工,相较于华人经营的中餐馆、外卖店很少有用工难的问题。

采访中我们发现,大多光顾这类“洋中餐”的顾客并不在意食物是否是原汁原味的中餐,对于他们来说好吃和方便更重要,他们也不想去了解饭店背后的事情,“拜托,我们只想吃顿饭和朋友说说话而已。”

在龙凤行的工作人员也透露说,对中餐业的供货情况一直比较稳定,最近几个月可能是中餐业的淡季,相比较,圣诞和学生开学的时候是旺季,因为游客很多。整个中餐业的状况没什么大变化,但是中国人开的中餐馆越来越少了,“可能是由于移民们都不愿意做餐饮业了。而印度或者其他种族的人们做的更多了,毕竟签证问题是个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