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包子、馄饨、茶鸡蛋的“老三样”,还是面包、牛奶、火腿肠的“新三样”,食品涨价让想吃好早点的居民支出明显上升。
早点1 肉包子
猪肉价格上涨,让早点喜欢吃肉包子、肉馅饼的市民增加了开销。记者在调查多个早点摊之后发现,原本5角一个的猪肉白菜馅小包子,现在至少卖到6角钱,而有些摊原先卖一元左右的大个儿包子居然售价翻番,变成了两元一个。“有的涨得少点,馅里就都剩白菜了。”一位正在吃早点的市民向记者抱怨。
早点2 茶鸡蛋
茶鸡蛋一向是北京人传统的早餐“项目”,许多人看上的就是它营养又便宜。可是记者发现,因为鸡蛋涨价,茶叶蛋也变得“身份贵重”,从5角一个到现在8角、1元不等,有些摊儿甚至涨到1.2元。每天固定在同一个摊位买早点的庄小姐告诉记者:“鸡蛋灌饼也涨了5角,好像还比原先的小了。”再加上豆浆、豆腐脑也涨价,她平均每天要多花一元钱吃早点。
早点3 西式早餐
有孩子的家庭往往会准备面包、牛奶、火腿肠的“西式早餐”。为了让孩子吃饱吃好再去上学,每家每月要多支出不少。市民席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孩子的早点里包括肉、蛋、牛奶和面包,现在她每天至少要多花1.5元钱。现在“连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早餐都贵多了”。
早点4 煎饼
许多赶着上班的写字楼白领经常举着煎饼和豆浆挤电梯,这两样价格也涨了不少。“以前公司楼下的煎饼2元一个,现在居然卖3元了!”李小姐告诉记者,摊主说是因为油和鸡蛋都涨了。“可是这两样也涨不到50%吧!”李小姐认为,“这样的涨价有跟风之嫌。”
看点早点价也有“北高南低”
记者走访后发现,北城的早点价格明显高于南城,特别是食品“全面涨价”之后,差别更大。家住中关村却在丰台上班的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早餐一般都在公司门口吃,即使涨了价,豆浆、油条和茶鸡蛋的“传统项目”要比北边便宜近一元。像周先生一样精打细算的人不少,由南往北行驶的长线公交上,也经常看到手拿早点边走边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