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下半场要存活,这些不死法则得知道

餐饮人,你能拿什么奉献给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呢?

一有空档就葛优躺着刷刷抖音?

去参加不知所云、仅供刷存在感、跟你没半毛钱关系的“疯”会?

还是前往一线、和顾客交流、洞察需求、看看为什么仍然有员工缺乏热情和动力?

究竟是招募、还是培训或者机制方面需要改进?

餐饮下半场的不死法则

一凡是88还是89年的具体想不起来了,是从知乎到公众号的网友。

去年下半年在武汉开始创业,那段时间刚巧到那里看几个店,且对于85、90后持续关注,那就顺便约了一小时的下午茶。小伙儿长得还是又酷又帅,充满活力,给他起了个外号“武汉吴亦凡”。

之后半年多没怎么联系。

这几天忽然频繁地收到给我发的微信。

手里事情忙完打开一看,一大段一大段的叙述创业之艰辛、世道之不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blabla的…

反正几段加起来字数够3000了,看了老半天没看明白重点说啥,一看样子八成估计店快挂了。

阿布是台籍机车青年,喜欢库里,手臂上也纹着同样库里左手内侧的希伯来符号,来大陆3年,一直在做迷你小吃店。

最早是大众点评的小网红,这几年随着抖音、小红书的崛起也顺便给自己门店引流。粉丝加一起有好几十万,还开了几十家的加盟店。

不过最近一年、一年半,营销的效果好像越来越差了…

约了我好多次,因为最近比较忙、他就专门飞来我办事儿的城市,一起聊了90分钟。

打开“武汉吴亦凡”在大众点评上的门店链接。

不用3分钟,大致就知道问题的关键可能会在哪里。

这场景似乎有些既视感、仿佛已经发生过很多很多次。

这些年看了不少店、聊了不少人,记的笔记差不多都几十万字了。

前段时间忽然有些感觉:

我可能仍然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干成一件事情”,但是好像朦朦胧胧地知道“怎么样是干不成一件事情”的。

比如,“武汉吴亦凡”的这店,开了有200天,点评不到60条。

平均下来3天都没有一条点评。

而且,连续3条的顾客点评都在吐相同的槽点,下方没有任何回复。

换成是一个在app上随机选商家的顾客,刚开始点进来有一点兴趣、心能大到看几条这样的点评还会愿意去试错的估计也sei了~

你开个店,又不在乎老顾客的点评,又不在乎给新顾客什么印象,这店是开给自己玩么?

“武汉吴亦凡”、阿布,他们的情况都不是个案,而是一个群体的缩影。

几个月前的一次复盘,让我意识到这背后的一个关键逻辑:

1、任何企业在不同阶段,都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2、这件事情能够解决当前阶段的影响到发展的关键问题;

3、只有找对这一件事情去彻底解决,才能走向下一阶段。

举个常见的例子:

A、B、C三家店月营业额都是50万,但是对于三家店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却未必一样。

因为“营业额”这单一维度的数字,作为决策依据太过单薄,还需要其他的数据、提供一并的分析。

如果不断继续补充…

A店:做串串,75平米

B店:做酸菜鱼,150平米

C店:做川菜,300平米

A店:做串串,75平米,房租6万,人工8万

B店:做酸菜鱼,150平米,房租9万,人工9万

C店:做川菜,300平米,房租12万,人工14万

A店:做串串,75平米,房租6万,人工8万,毛利30%

B店:做酸菜鱼,150平米,房租9万,人工9万,毛利67%

C店:做川菜,300平米,房租12万,人工14万,毛利50%

...还可以继续补充很多的信息维度。

你觉得这三家店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

每多一个信息维度,都很可能会影响到关键的决策。

人类这颗大脑,延续了一路演化而来的“生存为先”的设定,有个糟糕的BUG:

因为大脑占体重不到3%、耗氧量却高达近30%,所以在出厂模式里,当面对需要深度思考解决复杂问题时,首先启动的是本能反应、直觉反应,天然屏蔽了解决复杂问题的理性深度思考的高耗氧模式。

说到底,人跟人本质的区别,就在遇到问题是首先启用本能直觉模式,还是理性启用深度思考的高耗氧模式。

改个产品名字啊、改个品牌名称啊、菜单里配几张漂亮的图片啊、价格调到尾数是8调到9啊...

这些有没有用?

早期会有用,长期效用一定递减。

其一你这样做,别人也会,其二,顾客慢慢也就习惯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门头字儿越来越大、用的颜色也越来越有反差、门口都会有个拍得漂漂亮亮的大大的产品图

对于经营者来说,长期处于信息过载环境下,更需要将无效信息进行噪音屏蔽,以更高效的方式对当前状态进行深度思考。

比如,面对下面2种常见的情况,最重要的事情往往会感觉与常规相悖:

1、严重亏损状态,优先止损

不是先提升营业额!不是先提升营业额!不是先提升营业额!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当伤员大失血送进急症室,首先要采取的就是先止血。

因为身体失血到一定程度,心脏、大脑会停止继续工作。

这就是“优先止损”的逻辑。

严重亏损主要是成本结构原因,同时提升营业额又是复杂性系统工程,没有任何一种简单方法能够快速提升营业额,当一系列提升营业额的动作都无效后,回头再想重构成本结构止损,已经积重难返了。

创业超过10年的老司机心里往往都有一些伤疤,其中有一大块一到黄梅季节就酸痛无比:

“集中所有资源去救一家选址不合适或商圈发生重大转移的门店,至少要搭进去2-3倍的投资额,大概率下仍然会救不回来。”

2、良性盈利状态,优先建模

不是先提升营业额!不是先提升营业额!不是先提升营业额!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断提升营业额,对于单店有些许意义,对于连锁经营,价值反而不大。

孙正义提过的“兰彻斯特法则”队伍兵力=最小作战单元兵力x作战单元数量,逻辑等同于连锁模式。

最小作战单元的兵力并不是唯一关键,作战单元数量也是有重大潜力的关键点。

前段时间上市的瑞幸咖啡,平均单店月营业额仅为7万,靠门店数量取胜呐!

结合上面两个案例,你会发现:

对创业者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先去搞明白 “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是什么。

是什么决定了一件事情的结果?

是我们对于这件事情的资源配置决定了这件事情的结果。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这件事情的资源配置呢?

是我们对于这件事情的“认知”。

所以,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认知”,最终决定了这件事情的结果。

如果我们不去改变对于一件事情的认知,也就不会改变对于这件事情的资源配置,自然也就不会改变这件事情的结果。

因此,我们如果要改变一件事情的结果,得首先从改变“认知”开始。

改变“认知”,需要先配置深度思考的时间和精力。

时间精力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

创业者最重要最稀缺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时间精力。

把时间精力用在对的事情上,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

把时间精力用在刷抖音、混圈子上,你是要去当网红么?

对于“武汉吴亦凡”来说,在店里推了大碗宽面绝不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阿布也应该知道:

库里纹身的那个希伯来符号,代表着过去和未来。

代表着在每天的过程中、实践中自我精进,方能抵达未来。

餐饮下半场,对于商家而言,水流变得干涸。

上一次的水流,因为外卖平台的进入而发生转变;

上上一次的水流,因为购物中心的进入而发生转变…

如果下一次的水流发生改变,在没有看到结果以前,你是坚持还是改变呢?

在没有看到结果以前,你该如何平衡自己的坚持和改变呢?

一个个重要的问题,都需要你能够静下心来、深度思考。

下半场会更惨烈,心肺功能不太好的根本无法经受得起。

这也只是很长时间内极其惨烈的新阶段的开始。

你已经开始创业,有了开始的勇气。

那么你有自我突破、自我变革的勇气么?

那么你有不断自我修复、于实践中微调方向的智慧么?

即使哪天身边没有一个人支持、你有虽千万人吾往矣、永不言败的毅力么?

相关阅读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