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跑路,和兴隆“休克”,中国团餐市场的这8个问题值得深思

近日,广州警方从一家民宅里搜出50箱财务原始凭证,它们属于近日突然“休克”的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和兴隆!

和兴隆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食材配送和食堂运营商,以及团餐业龙头公司。公司的业绩规模也不小,2017年财报显示,和兴隆去年营业收入8.3亿元,归母净利润7700多万元。

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今年8月10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黄溪河失联了,很有可能卷款4亿“跑路”!

公司越做越大,创始人却失联,企业经营看似光鲜的背后,背后说不定有很多“无奈”。

笔者并不想细说这件事本身,而是其背后万亿级团餐市场,团餐龙头为何轰然倒下!

这两天,和兴隆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各种说法五花八门。依本人来看,痛惜并感同身受,一切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黄溪河是中国团餐委的执行主席,在圈内是出了名的好人,待人真诚,勤力敬业,广得各界好评。

在我印象中,黄董精力充沛,常常是公司六楼一溜烟,从来不坐电梯,每天不折腾到12点钟不归家。

我理解,今天的局面实属无奈,相信不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黄董断断不会出此下策。

但同时,导致今天的“爆雷”也绝非一朝一夕的心念冲动,而是经年累月,特别是近年来团餐市场洗牌升级,社会餐饮大举进驻,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新三板上市以来,预期的“稻草效应”迟迟没有到来,新项目的投入产出严重背离,压力链条崩到了极限导致“脆断”~

我认为,排除人的因素,从根本上来讲,造成今天结果的源头是企业管理不善,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不佳所致。

众所周知,和兴隆曾经是中国团餐领域当中的一面旗帜,是过去“体制高墙内饭堂供餐”的标志性企业。

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200多个饭堂,在政府机关、高校、医院、部队、工厂等领域内多有涉足。应该说,和兴隆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团餐企业大部分共性所在。

因此,深层次剖析和兴隆的兴衰,不仅仅关系到和兴隆,更是对于整个中国团餐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结合和兴隆事件,以及围绕着近年来中国团餐市场的现状和变迁,我罗列出八大方面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和分享:

1

后勤社会化是大势所趋

团餐的大饼越摊越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团餐相伴于体制共生,在计划经济的高墙保护下,与外界没有太多的干系。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位自己管,大部分是外面招几个师傅,列入编制,吃喝拉撒睡由后勤统一管理。

另外一种是规模大一些的、比较有钱的单位会委托专业团餐公司代为管理,采取的合作方式主要是“托管模式”。

即:团餐企业什么都不要管,只要你带一帮子专业人过来就行了,甲方负责所有的包含场地装修、设备购置、桌椅板凳餐具甚至于免房租、免水电、发工资、给乙方付管理费等等在社会餐饮看来眼睛“发绿”的好事

近些年开始,后勤社会化成为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趋势,各单位纷纷轻装上阵甩包袱,此举,为团餐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团餐的大饼越摊越大,同时,也考量着团餐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2

社会餐饮大举进驻

不提升管理水平死路一条

团餐大饼的香味,引来了大批饱尝“四高一低”市场重负,杀红了眼的社会餐饮入局,特别是针对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以及大型政府机关,科研院校等单位,是这类餐饮品牌的主战场。

这些东家的共性是收入高,餐标高、不缺人、一日三餐甚至于四餐、五餐。但同时,这类企业难伺候,要求高、舌尖挑剔,准入与监督极其苛刻,不守规矩、不专业、不按标准办事,他能罚你个底掉!

这样一来,大浪淘沙,草台班子、游击队出局!更加全服武装的、饱经市场历练的、品质、清洁、服务规范的正规军大举进驻。

这样的局面,倒逼传统的团餐企业必须要自我升级迭代,必须要引入社会餐饮人才,导入规范化管理制度,全面而虚心的向社会餐饮学习。

3

准入门槛越筑越高

传统的商业模式面临考验;

随着竞争的愈发激烈,团餐准入的门槛越筑越高。

“托管模式”成为稀罕物,甲方更多采取的是“全承包制”。即:给你个场地,定下餐标和各种规矩后,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生死由命吧~

更有甚者,他给你个空场地就不管了,你不仅仅是带着人进场,还要承担设备、餐具、台凳和装饰的投入,每月还得给甲方上缴管理费,真是反了~

边上围观的心说,你不干,我干呀!大把的人抢着干!!

过去人家包饭堂从来是赚多赚少的事,还从来没有过赔钱的买卖,这下好,弄不成,赔个精光也是有可能的~

面对这种局面,原先的轻资产商业模式变了,传统的团餐企业必须要停下来算算账,这买卖还能不能干!投入产出的帐算的过来吗?这样的单不接的话,地盘只会越来越少~

4

拿单难,保单更难!

满意度是续单的关键指标

现在的招投标更加规范,供餐的条件也更加苛刻,过去搞掂一人的“桌下勾当”越来越不好使了,想竞标成功,真得有点真刀真枪的真功夫了~

入了局以后面临的是第二关,即:供餐的满意度问题,之前也有定期的职工测评,但大部分摆设,只要搞定领导,则万事大吉。

现在不同了,职工不满意领导也跟着着急,反复整改能把你折腾死,产品的丰富,品种的轮换周期,品质、卖相的更高要求,运营效率、食品安全等等等等~

总之,职工的满意度做不好,你得随时的提心吊胆,随时准备着卷铺盖卷走人~

所以,每到续约当口,有些团餐企业犹如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掉两个~

5

多业态美食广场是趋势

做全能冠军是必须的

过去是设几个品类,找几个师傅,弄几个窗口,大家各把一摊,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现在不同了,职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过去的老三样不灵了,外面时兴什么,你也得引入什么?而且还得像模像样,做的不好吃还不行~

什么酸菜鱼啊,麻辣烫啊,石锅拌饭啊,肉夹馍啊,鲜切牛排啊~

条件允许的话,甲方会要求你导入正餐接待模式,高管简餐模式,自助餐模式等等

特别是控制三公消费后,高端餐饮入饭堂。

哈哈,面对见多识广的领导们,没有点真本事,没有点全能冠军的能耐,你当是那么好伺候吗?

6

标准化、规范化、工业化的总部系统必须导入

不客气的来讲,在过去拉关系、包饭堂、抢地盘是团餐的原生态做法,不论距离多远,先拿过来再说,自己干不了,大不了包出去。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布局,导致东一个饭堂,西边1000公里又一个饭堂,山东一个,山西两个~

在这种情况下,战线拉的如此之长,如此之琐碎,总部系统如何支持保障?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营体系如何导入?

恐怕你连标准菜单都无法建立,那就更是在集中采购、半成品加工配送、品质管理、运营督导等方面无从谈起了~

面对这种局面,供应链跑断腿也难以跟上呀?这个问题在团餐领域恐怕是共性问题,和社会餐饮的“局部密集布点,品牌化整体推进”形成鲜明反差,各据山头,跟着感觉走的游击队做法,必须要通过导入规范的管理系统,来加以根本性的扭转~

7

体制围墙被打破,面对市场竞争,你拼得过吗

现在的供餐有多轨制和多向选择的趋向,即:单位有补贴的直接打入职工账户,你愿意在哪吃就在哪吃。没补贴的更是无法拴住他了,性价比不高,选择不多,轮换周期长,直接就无视你,下了班直奔高墙之外~

摆在团餐企业面前的是,面对大门之外的社会餐饮,你有没竞争的底气和本事?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做不到的话,您就准备着出局吧!

8

家族式、老乡式基因要改变

外包割据要杜绝;

毋庸讳言,与社会餐饮来比,很多团餐企业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家里几个人凑点钱,找找关系,包个饭堂,你负责打点关系,外加采购、算账、打扫卫生:他负责炒菜。

这样的滚雪球做法,做了一个做第二个,一直做下去,规模越来越大,但本质的家族基因,老乡团伙,利益割据的格局没有根本上打破,外来的专业人员很难真正切入,近亲的、小圈子的状态导致自我、封闭、导致管理能力低下,也导致了一系列的腐败,外包、转包层出不穷,隐患漏洞百出~

这是骨子里的,基因里的劣根性,拒绝公开,拒绝规范,拒绝专业,必须要通过内力和外力的改良与施压,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9

资本市场是不是团餐的救命稻草?得重新斟酌

实践证明,在上述基础性的、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情况下,走捷径,想弯道超车,寄望于资本市场来延缓、来救急救命是不靠谱的!

依本人理解,团餐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意愿是良好的,但是,二者还差着几个段位呢。

靠临阵磨枪,恶补旧账,强行的把他们扯在一起,犹如过去的包办婚姻,个中的滋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后记:

写到最后,愈发的伤感与无奈,做为曾经的局内人,于黄董的为人心生敬佩,在这个当口发表此文,始终在提醒自己,不辩解,不落井下石~

但大众餐饮的属性告诉我,还是要定下心来,回归餐饮本质,走正道,做实事,让自己更强,更专业!

有时,在弯道超车的过程中,容易被天上飘着的猪晃花了眼镜~

不管怎样,实体经济本来已举步维艰,面对此情此景,相信餐饮老板们的感同身受当不在少数~

还是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但愿各位以此为鉴,创业路上多艰,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