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南都市报消息,3月30日,江西赣州市民刘先生的母亲在菜市场买了10元钱的猪耳朵。拿回家之后,刘先生发现,这次的猪耳朵和平时的不一样,不仅有股难闻的化学品味道,而且一撕就破。之后,业内人士表示,刘先生买到的确实是人造猪耳朵,当地工商部门表示,通过感观来看,用明胶和塑料做成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至于是否由明胶和塑料制成,赣州有关部门的检测结果至今“难产”。
刘先生称,当他把装猪耳朵的袋子打开后,闻到一股类似化肥的刺鼻味道冲了出来,“我怀疑这是用明胶和塑料做成的,以前在电视上看过这样的报道。”
除了刘先生之外,在赣州还有市民反映买到的猪耳朵吃起来口味不对,并且该市民向当地工商部门进行了投诉。
4月1日早上,赣县工商局梅林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在一个农贸市场巡查时,发现一名男子用塑料箱装着的猪耳朵每斤只要12元,远低于市场价格。于是,工商人员将摊贩杨某带回局里调查。之后经上述投诉市民确认,杨某正是销售口味不正常的猪耳朵的摊贩。
当时工商人员对杨某的猪耳朵进行了检查,工商人员称,“这种猪耳朵的皮下没有血管组织和软骨,闻起来有一股极浓郁的作料香味,用硬物就能戳穿,质感脆硬,没有真猪耳的韧度,甚至用手就能撕开。”
据杨某自己交代,该批猪耳朵是从河南安阳购入,加运费每斤7.5元,购来时未着色,他自己用“一滴香”(食用人造香精)将原本的味道盖住,再用酱油浸泡着色即可。这些加工程序,都是他在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一出租屋完成的,之后再运到赣县销售。因为心虚,他在每个市场只停留20分钟左右,并不停穿梭在不同的市场。而刘先生母亲所买的猪耳朵,也是杨某所售。
4月28日,赣县工商局梅林分局执法办案组组长周亲九说,工商人员初步认定杨某所售为人造猪耳朵,通过感观来看,用明胶和塑料做成的可能性比较大。
目前,赣县工商局梅林分局已将查获的人造猪耳朵销毁。
但尽管如此,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沙河派出所蔡所长称,赣州没有单位可以检测出猪耳朵的成分,只有南昌可以做,但派出所忙,没时间去检测。目前,
贩售人造猪耳的杨某已被取保候审,罚款5000元钱。
相关阅读
-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