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就餐,现在很多餐馆都会提供有偿使用的湿巾,不久前,卫监部门对该类产品进行抽检,发现部分产品的细菌菌落总数超标,其中还有个别湿巾被检出绿脓杆菌与真菌。
据了解,湿巾生产由于工艺简单,生产门槛不高,在市场上,大量正规产品正在遭遇仿冒假冒,而这些仿冒品往往来自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地下工厂乃至“车库作坊”。仿冒品因为价格低廉的优势,在市场上很是受到某些餐饮单位的“青睐”。卫监部门提醒,来路不明的湿巾由于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各种健康隐患。
不合格湿巾主要集中在餐馆饭店
“我们在检查中还发现过,有饭店向顾客提供的湿巾已经发霉。”苏州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三科科长彭盛梅告诉记者,他们曾在湿巾中检出致病菌,“有些产品会对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而且很多顾客是用湿巾擦嘴,危害更直接。”
前不久,卫监部门分别从生产企业、流通领域、餐饮服务行业抽取了30件湿巾样品,送疾控中心进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与评判,按照《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检测项目涵盖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真菌菌落总数等。经检测,30件样品中,有5件样品的细菌菌落总数超标,其中2件样品还检出绿脓杆菌、1件样品检出真菌,产品卫生质量合格率为83.3%。
“流通环节,也就是在超市内销售的湿巾,质量还是比较可靠的; 问题主要集中在餐饮环节,也就是说饭店提供的湿巾。”卫监人员透露,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情况,目前在苏州市区,可能有将近一半的餐馆饭店正在使用来路不明的湿巾。这张湿巾哪里来?标签可能会“露馅”
在此次抽检中,发现有部分湿巾样品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规定。“有些湿巾,看起来只是没有产品名称,产品名称标注不规范,或是生产企业信息标注不全,没有生产日期或生产日期标注模糊不清等小问题,但其背后,却是无证企业冒用正规企业名义生产经营湿巾这个大问题!”卫监部门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湿巾的生产厂家鱼龙混杂,在苏州,正规生产湿巾的企业只有二十多家,而“地下工厂”的数量却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因为生产成本很低,加工简单,利润相当可观,所以这个市场吸引了很多无证小作坊的加入———而无证湿巾最惯常的办法,就是在标签上“挪移”合法企业的相关信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餐馆饭店提供的湿巾,标签上最显著的标示一般都是餐馆信息,湿巾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通常不太引人注意。日前,在枫桥路上的一家饭店,卫生监督人员检查该饭店提供的湿巾时就发现,这份标注为上海某品牌的湿巾,企业联系电话是一个所属地在苏州的手机号码,电话接通之后,对方自报家门,其为黄桥一家企业,可为饭店定制湿巾类产品。而在这家饭店,店方却始终无法提供这批湿巾的合格索证。
“这种现象近年来比较普遍。”彭盛梅表示,餐饮环节的湿巾使用问题较大,餐饮单位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昨天,卫生监督人员已向这家饭店发出监督意见书,同时责令限期改正,并立即停止使用这种湿巾。
相关阅读
-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