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记者曝光肯德基、麦当劳的“暴利”,汉堡成本价才两元要卖到八元,薯条成本价一块要卖到四块。记者煞有介事地计算利润率,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晒笑:租金、水电、人工、广告和税费,哪一样不是成本?肯德基的鸡腿卖多少钱才合理,消费者自然会用人民币“投票”。
这种小儿科的错误每天都在新闻界上演。有的曝光眼镜成本价,有的曝光假牙成本价,有的曝光苹果手机成本价,有的曝光药品成本价,还有的曝光住房开发商成本价。
揭露成本价格,无一不是指向商人“暴利”——好像钱真那么好赚,到处都是暴利。搜索“成本价”和“暴利”词组,可以看到记者如何展示他们对经济学和世事的无知。
一件商品的价格多少才算合理,是根据成本算出来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商品价格是基于供求关系。一栋豪华精装修的房子,连续发生不吉的死亡事件,被传为“凶宅”引起恐慌,价格可能会暴跌甚至无人过问。和它相隔不远的小平房,简易装修,也可能卖得比它还高。成本并不是决定价格的唯一标准。
正是由于价格与供求密不可分的关联,生产者才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美誉度,增加其稀缺性,提高价格;同时尽力降低成本,以期赚取更多利润。企业家们总在寻求资源配置不够有效率的领域,通过价差谋利。超出成本的价格(利润),是对企业家的奖赏。
有人指责企业家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世界上所有的交易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双方都认为自己得利,交易才能完成。即便双方对商品生产过程的每一细节清清楚楚,他们也可能因价值认可不同而成交,这也是“信息不对称”。
肯德基的鸡腿该卖多少钱?即使要价比熊掌还贵,有人愿意买,也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只要不把生意闹着玩,它就不会随意涨价。太高了没人光顾,太低了赚得少,或者收不回成本,定价策略是基于商家对消费者需求的判定。
在新兴领域,高利润率会吸引其他要素进入,降低其边际利润。一般趋势是,行业越来越庞大,市场越来越成熟,维持高利润率会变得越来越难。如果某个行业长期维持着很高的利润率,一定是竞争机制发生问题。
理解商品的定价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价格和利润。那些认为商品价格应该是“成本加合理利润”的人,忽视了商家的应有得利,也忽视了市场的动态性。通常,这是由于不熟悉商业而形成对利润的仇视,这种错误观念一旦形成舆论,往往会招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来源:长江商报 陈兴杰)